APP下载

论陆贾思想与《春秋穀梁传》思想的一致性

2011-08-15杨德春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新语仁者仁义

杨德春

(邯郸学院中文系,河北邯郸056005)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云:“案《穀梁传》出世时代。《御览》卷六百十引桓谭《新论》云:‘《左氏》传世后百余年鲁穀梁赤为《春秋》,残略多所遗失。又有齐人公羊高,缘经作传,弥失其本事矣。’《礼记·王制》云:‘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章《疏》引郑玄云:‘穀梁近孔子’,‘公羊正当六国之亡。’(此郑《释废疾》之文。)《汉书·儒林传》云:‘汉兴,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于鲁南宫。申公卒以《诗》、《春秋》授,而瑕邱江公尽能传之。’又云:‘瑕邱江公受《穀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并无《穀梁传》至武帝时始出之说。《提要》之意,盖以瑕邱江公受《穀梁春秋》于鲁申公,申公之学惟江公尽能传之。申公至武帝时年八十余乃卒,而江公在武帝时与董仲舒并。(以上并见《儒林传》)因谓《穀梁传》至是始出,为贾之所不及见,不知申公为浮邱伯弟子,其《穀梁春秋》之学,自当是受之于伯。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师盖即浮邱伯。其时贾方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居左右。吕太后时浮邱伯在长安,楚元王遣子郢客与申公俱卒业,(见《楚元王传》及《儒林传》。)贾亦方为陈平画与绛侯交驩之策。(均见贾传。)是贾与浮邱伯正同时人,又同处一地,何为不可以见《穀梁春秋》乎?”[1](P526-527)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认为穀梁近孔子。申公为浮邱伯弟子,其《穀梁春秋》之学,自当是受之于浮邱伯。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师盖即浮邱伯。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云:“浮邱伯为荀卿门人,见楚元王交传。贾著《新语》在申公卒业之前,浮邱尚未甚老,贾之年辈当亦与相上下,而贾极口称之,形于奏进之篇。其意盖欲以此当荐书,则其学出于浮邱伯,尤有明征。《穀梁传序疏》云:‘穀梁子名俶,字元始,鲁人,一名赤,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传孙卿,孙卿传鲁人申公,申公传博士江翁。’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卷四云:‘申公受《诗》浮邱伯。伯,荀卿门人。申于《诗》为再传,何独于《春秋》而亲受业乎?且申至武帝初年八十余,计其生当在秦初并天下日,荀卒已久。疏凡此等,俱悠谬不胜辨。’沈钦韩《汉书疏证》卷三十四云:‘案申公之年不能逮事荀卿。而其师浮邱伯也。盖荀卿传浮邱伯,浮邱伯传申公。’其说是也。浮邱伯以《诗》及《穀梁传》授弟子,贾与之同时,敬其德行,安知其不从之问《春秋》大义,如司马迁之问故于孔安国耶?特贾非专门名家,故《儒林传》不列其名耳,则其引《穀梁传》,曾何足异乎?”[1](P528)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进而证明陆贾著《新语》在申公卒业之前,浮邱伯尚未老,陆贾之年辈当亦与相上下。又引用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卷四云:“申公受《诗》浮邱伯。伯,荀卿门人。申公《诗》为再传,何独于《春秋》而亲受业乎?且申公至武帝初年八十余,计其生当在秦初并天下日,荀卒已久。疏凡此等,俱悠谬不胜辨。”[1](P528)证明浮邱伯与《春秋穀梁传》确有关系。

陆贾著《新语》,其中有些地方与《春秋穀梁传》非常相似。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云:“《辨惑篇》引鲁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事,与《春秋穀梁传》略同,而其词加详。《公羊》既无其事,《左传》所载复不同,知其用《穀梁》义也。‘两君升坛,两相处下,而相欲揖’。传作‘两君就坛,两相相揖’。‘夷狄之民何求为’。传作‘夷狄之民何来为’。‘使优旃儛于鲁公之幕下’。传作‘使优施舞于鲁君之幕下’。可以考见古今传文之异。”[1](P529)可见陆贾著《新语》时确已学过《春秋穀梁传》的古文文本,陆贾问学之人很可能就是浮邱伯。

陆贾与荀卿、浮邱伯、申公所传的鲁学确有关系,陆贾从浮邱伯受《春秋穀梁传》,故研究陆贾的思想的特点,可以考见《春秋穀梁传》的思想的特点。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云:“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2](P2697)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云:“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尚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2](P2699)

面对时代的政治要求,陆贾时时在高帝前说称《诗》、《书》,主张马上马下异术。

《四库全书提要》云:“今但据其书论之,则大旨皆崇王道,黜霸术,归本于修身用人。其称引老子者,惟《思务篇》引‘上德不德’一语,余皆以孔氏为宗,所援据多《春秋》、《论语》之文,汉儒自董仲舒外,未有如是之醇正也,流传既久,其真其赝,存而不论可矣。”[3](P771)《四库全书提要》深刻地指出陆贾思想大旨皆崇王道,黜霸术,归本于修身用人。

汉代陆贾撰《新语》卷上《道基》云:

传曰:“天生万物,以地养之,圣人成之。”功德参合,而道术生焉。……于是先圣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道、长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

夫驴、骡、骆駞,犀、象、瑇瑁,琥珀、珊瑚,翠羽、珠、玉,山生水藏,择地而居,洁清明朗,润泽而濡,磨而不磷,涅而不淄,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闲清浄,与神浮沉,莫不(原作之,据俞樾说改。)効力为用,尽情为器。故曰圣人成之。所以能统物通变,治情性,显仁义也。夫人者,宽博浩大,恢廓密微,附远宁近,怀来万邦。故圣人怀仁仗义,分明纤微,忖度天地,危而不倾,佚而不乱者,仁义之所治也。行之于亲近而疎远悦,修之于闺门之内而名誉驰于外。故仁无隐而不著,无幽而不彰者。虞舜蒸蒸于父母,光耀于天地;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功美垂于万代;太公自布衣升三公之位,累世享千乘之爵;知伯仗威任力兼三晋而亡。是以君子握道而治,据德而行,席仁而坐,杖义而强,虚无寂寞,通动无量。……

夫谋事不并仁义者后必败,殖不固本而立高基者后必崩。故圣人防乱以经艺,工正曲以凖绳。德盛者威广,力盛者骄众。齐桓公尚德以霸,秦二世尚刑而亡故。故虐行则怨积,德布则功兴,百姓以德附,骨肉以仁亲,夫妇以义合,朋友以义信,君臣以义序,百官以义承,曾、闵以仁成大孝,伯姬以义建至贞,守国者以仁坚固,佐君者以义不倾,君以仁治,臣以义平,乡党以仁恂恂,朝廷以义便便,美女以贞显其行,烈士以义彰其名,阳气以仁生,阴节以义降,鹿鸣以仁求其群,关雎以义鸣其雄,《春秋》以仁义贬绝,《诗》以仁义存亡,《乾》、《坤》以仁和合,《八卦》以义相承,《书》以仁叙九族,君臣以义制忠,《礼》以仁尽节,乐以礼升降。仁者道之纪,义者圣之学。学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陈力就列,以义建功,师旅行阵,德仁为固,仗义而强,调气养性,仁者寿长,美才次德,义者行方,君子以义相褒,小人以利相欺,愚者以力相乱,贤者以义相治。《穀梁传》曰:“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4](P1-34)

以上为《道基》的主体部分,《道基》全文的核心就是一个“仁”字。陆贾认为天生万物,地载之,万物并未产生价值,所谓莫不効力为用。圣人以仁义成就万物,即以仁义挺立道德主体,开辟价值之源。陆贾在《新语》中引用《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作为《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而《道基》又是《新语》全书的理论基石。可以说陆贾的思想就是源于《春秋穀梁传》,研究陆贾的思想就可以窥见《春秋穀梁传》的思想的特色。虽然陆贾《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所引用的《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不见今本《春秋穀梁传》,但当见于陆贾所用之古文文本之《春秋穀梁传》,故“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仍可看作是《春秋穀梁传》的中心思想。

《新语》的《辅政》云:

夫居高者自处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杖不可以不固。自处不安则坠,任杖不固则仆。是以圣人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乘危履倾,则以圣贤为杖。故高而不坠,危而不仆。

昔者,尧以仁义为巢,舜以稷、契为杖,故高而益安,动而益固,处宴安之台,承克让之途,德配天地,光被八极,功垂于无穷,名传于不朽,盖自处得其巢,任杖得其人也。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以赵高、李斯为杖,故有倾仆跌伤之祸,何哉?所任者非也。[4](P50-51)

陆贾认为尧以仁义为巢,舜以稷契为杖,故高而不坠,危而不仆。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以赵高、李斯为杖,故有倾仆跌伤之祸。这不仅强调仁义的作用,而且把仁义与用人相联系,即要用仁义之士。

《新语》的《无为》云:

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何以言之?昔虞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周公制作礼乐,郊天地,望山川,师旅不设,刑格法悬,而四海之内奉供来臻,越裳之君,重译来朝,故无为者乃有为也。……

夫法令者所以诛暴也,故曾闵之孝,夷、齐之廉,此宁畏法教而为之者哉?故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何者?化使其然也。故近河之地湿,而近山之木长者,以类相及也。[4](P59-65)

陆贾所讲论之“无为”已完全不是黄老的无为思想,而是对“无为”加以儒家的解说。周公制作礼乐,郊天地望山川,师旅不设,刑格法悬。无为首先就是废除刑罚,而周公制作礼乐本身就是有为,这是陆贾的儒家化的“无为”。其次是更核心的内容,陆贾以孔子的中和思想解说黄老的无为思想,认为中正平和、宽舒平缓是无为的思想内核,反对黄老刑名的苛猛之政。将黄老的不施文教、任其自然、以自然之天罚而行刑罚的无为思想改造为儒家的人文教化思想。陆贾不是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而是为推行儒家思想而借鸡下蛋。当时黄老盛行,提倡儒家实为不易,陆贾巧妙地将黄老的基本概念加以儒家的解说,使黄老思想儒家化,黄老思想从根本上变质了。

《新语》的《怀虑》云:“乃论不验之语,学不然之事,图天地之形,说灾变之异,乖先王之法,异圣人之意,惑学者之心,移众人之志。”[4](P137)陆贾是反对说灾变之异等迷信活动的,这就在天变灾异上与董仲舒有了本质的区别。从中也就可以窥见《春秋穀梁传》与《春秋公羊传》在天变灾异上的本质的区别。

综上所述,陆贾的思想是中正平和的,以仁义教化为根本,主张由黄老刑名之政归向仁政,马上马下异术。陆贾在《新语》中引用《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作为《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而《道基》又是《新语》全书的理论基石。可以说陆贾的思想就是源于《春秋穀梁传》,研究陆贾的思想就可以窥见《春秋穀梁传》的思想的特色。虽然陆贾《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所引用的《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不见于今本《春秋穀梁传》,但当见于陆贾所用之古文文本之《春秋穀梁传》,故“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仍可看作是《春秋穀梁传》的中心思想。这是陆贾从浮邱伯受《春秋穀梁传》所得之精华。由此入手便可洞察《春秋穀梁传》与《春秋公羊传》的本质区别。

[1]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0.

[4]陆贾.新语.王利器.新语校注 [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猜你喜欢

新语仁者仁义
三轴搅拌桩在仁义排涝站基础处理中的应用
仁者爱人
学林新语
贺年新语
仁义不过是“客栈”?
仁义不过是“客栈”?
仁者
新语初绽
意外
解读习近平两会新语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