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2011-08-15方良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海螵蛸白及潜血

方良玉

(内蒙古扎鲁特旗人民医院中医科,内蒙古扎鲁特02910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发病率较高,自1995年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43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4~62岁。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肝硬化7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例,所有病例均经胃镜、彩超及X线胃肠钡餐造影。

1.2 诊断标准

按全国中医治疗血症(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程序标准:出血量400mL以下(黑便成形)为轻度出血;出血量400~1000mL(黑便不成形)为中度出血;出血量1000mL以上(大便稀溏色黑)为重度出血,按上述标准:轻度出血21例,中度出血17例,重度出血5例。

1.3 治疗方法

中药用自拟“止血方”,给以“泻热凉血,固涩止血”为法,组方:大黄10g,三七粉5g,白及粉10 g,蒲黄炭10g,海螵蛸15g,白芍20g,黄柏10g,龙胆草10g,茜草10g,炙甘草10g,以该方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150mL/次。三七、白及均研细粉冲服,同是给以西药凝血酶2000u~4000u合去甲肾上腺素5~10mg加入生理盐水100~200mL中(凝血酶≥20u/mL),10mL/次,Q10min~Q8h,口服,另配合西药氨基乙酸、西米替丁、奥美拉唑及输液治疗,以补充血容量及对症、止血、制酸治疗,当有失血性休克和(或)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予以抗休克和(或)输血治疗。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呕血或便血停止,l周内连续3d大便潜血阴性,出血的伴随症状明显好转;显效:呕血或便血停止,1周内连续3d大便潜血+~++,出血的伴随症状有所改善;有效:出血减少的伴随症状略有改善:无效:经治疗1周出血不止,重度出血治疗24h后,无好转甚至加重者。

2 结果

43例中痊愈27例(62.79%);显效11例(25.58%),有效4例(9.3%);无效1例(2.33%)。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总属祖国医学“呕血”“便血”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胃中积热,肝逆阳升,化火扰动血络,中气受伐,伤及胃络,或脾气损伤,脾不统血,气血失调,血无所归而致[1]。方中大黄、三七粉、白及粉、蒲黄炭、黄柏、茜草、龙胆草泻热凉血以止血;白芍性酸涩,海螵蛸收敛固涩,两药合用共凑固涩止血之功;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可益气止血,又可防治气随血脱。现代研究证实,白及内含有白及胶,质极黏腻,性极收涩,有收敛止血及生肌作用,并能促使红细胞聚集,形成人工血栓而局部止血[2]。西药凝血酶,能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促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的凝固,达到止血的目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破损血管收缩,以利于止血,同时又具有抗休克作用。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止血效果好,但毕竟是治标之法,血止之后,还需针对原发病做进一步治疗,以达到治病求本。

此外,本疗法对轻中度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对重度出血,尤其是肝硬化合并重度出血,且血红蛋白低于30g/L者,效果不十分显著。分析主要原因为:①门静脉高压所致胃、食管静脉丛曲张,不利于破损血管收缩,从而不利于止血;②出血量过大,血液中有形成分过少,加以肝硬化后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凝血机制不良,从而止血不佳。本组中无效的1例患者即属上述情况。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在纠正休克、输血、止血、积极稳定生命体征的基础上,另给以三腔二囊管胃内压迫止血或予以胃镜下止血,甚则外科手术治疗,以挽救病人生命。

[1]潘国桢.上消化道出血分型证治96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1990,6(2):7.

[2]刘煊,巨大维,赵颖,等.反复消化道出血验案1则[J].中医杂志,2010,51(11):1016.

猜你喜欢

海螵蛸白及潜血
金属离子/环糊精包合物在潜血指纹显现中的应用
白及SSR-PCR扩增体系的优化
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白及粉及其混伪品
尿潜血“+”是肾炎吗
海螵蛸在制酸止痛应用中不同服药方式验案举隅
海螵蛸止血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
尿潜血如何诊断治疗
白及国内研究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中药白及的化学成分研究
海螵蛸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