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测量在精神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2011-08-15谭正强韦安枝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评量中学生量表

谭正强 韦安枝

(首钢水钢总医院精神科,贵州六盘水553028)

心理测量是应用心理测验作为测量工具的一种测量,并非实验性测量。心理测验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等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心理测量除可对人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外还可减少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使测量准确、客观和可靠,所获资料便于比较和交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70例精神障碍患者,本组病例男50例,女20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5.6岁。精神分裂症35例(占50%),心境障碍10例(占14%),酒精性精神障碍10例(占14%),偏执性精神障碍15例(占22%)。病程1~25年,平均病程12.2年。

1.2 心理测量方法

应用Zung抑郁量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阴性和阳性综合征量表。

2 结果

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和精神检查,结合心理测量从而提高精神疾病的诊断率,进一步减少临床误诊率。

3 讨论

心理测量有广泛的功用,在精神卫生领域中主要用于临床发现各类精神症状和心理卫生问题并评定其严重度,提供诊断依据[1]。某些量表与分类诊断标准配套使用可提高诊断的一致性,有利于精神病理学、流行病学、生物精神学的研究。其另一重要功用是为药效评价提供量化工具。心理测量可用于评价个人或集体的人格特点,可为聘用人才等方面提供服务。在心理咨询中,应用心理测量可以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和人格特点以供当事人进行自我决策和行为矫正参考。通过心理测量可以收集有关跨文化、跨地区人群的人格、心理健康和智力水平的资料进行各方面的比较研究。

心理测量主要是通过人们的外显行为来推论其内在心理活动,从而限定了此种测量的间接性。心理测量无绝对标准,只是与多数人进行比较,故有相对性。心理测量是通过标准化程序以控制干扰的变量而达到其测量的可观性。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且受内外环境因素影响,因此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时,应考虑上述特点。

为提高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诊断一致性,临床检查资料的可比性以及标准化记录所检查和观察到的症状并对其严重度予以量化,大多数精神疾病的诊断由于缺乏有效的生物学指标,主要依靠临床症状来判断,致使诊断的一致性不高,同一患者经不同医生检查可得出不同的诊断,产生差异的原因是病史资料收集的来源不同,精神检查的技巧和经验各异,医生对症状和异常行为的概念不一,症状术语、诊断标准、疾病分类的看法不同,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心理测量对诊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的总分反映疾病严重性,总分越高,病情越重。单项评分及出现频率反映不同疾病的关键症状。综合征的评分反映疾病的临床特点,画出症状轮廓图。治疗前后总分值的变化反映疗效的好坏,差值越大,疗效越好。治疗前后各症状或综合征的评分变化,可反映治疗的靶症状。

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对研究精神分裂症亚型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对于进一步开发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具有现实价值。研究阴性和阳性症状涉及的方面较多,如描述性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及神经生化、神经解剖、病理生理基础等,其中如何评定阴性和阳性症状至关重要。

自评抑郁量表是由Zung于1965年编制,又称Zung氏抑郁量表。测量内容包括4组抑郁症状: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障碍、心理障碍。我国有许多研究使用自评抑郁量表,测查中学生的抑郁水平,但通常报告抑郁检出率或平均分,未见报告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2]。包含抑郁内容的多维心理健康量表中以青少年自评量表较常用,适合11~18岁儿童青少年,含112题,分为8个症状因子。唐光政等[3]根据1997名 11~18岁中小学生的测试结果建立成都市常模。黄雪竹等[4]对15~18岁学生测试,发现焦虑抑郁因子间隔两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77,间隔4个月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73。王静等[5]首次研究了2001年版的适用性,其中焦虑抑郁因子的cronbach系数为0.77。据顾文谊等[6]报道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适应不良,5.2%的中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焦虑检出率为7%~16%,而青少年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接近成人的15%~20%。青少年心理健康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及家长的关注,因此青少年自评量表在我国青少年研究中较多的应用。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

[2]陈祉妍,杨小冬.我国儿童青少年研究中的抑郁自评工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6):390.

[3]唐光政,郭兰婷,黄雪竹.青少年自评量表问题部分成都市区常模[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183-186.

[4]黄雪竹,郭兰婷,唐光政,等.青少年自评量表1991版信度和效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6(4):580-582.

[5]王静,张雨青,梁永亮.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在北京市中学生中的测量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2):131-133,152.

[6]顾文谊,龚雪惠,张伟宏.中学生抑郁、焦虑情绪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6):415.

猜你喜欢

评量中学生量表
基于成果导向的实作评量工具开发与应用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