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的用药原则

2011-08-15孙立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慢性病动力学用药

孙立新

(长春市第二医院药剂科,吉林长春130062)

截至200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1.3%[1],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预计2030年我国这一比例将达到24.0%[2],卫生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为20.0%[3],而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达全人口3~4倍。本文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变化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以老年人合理用药、减少副作用、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为出发点,对老年患者用药作以下分析。

1 老年人生理特点与药物动力学特点

老年人因机体各器官老化,从而发生生理机能的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4,5]:①心血管系统:老年人心脏瓣膜增厚,心肌萎缩,心肌细胞减少,血管的动脉硬化,上述因素致心脏的射血功能下降、收缩力减弱,出现心律失常、血脑屏障发生障碍等。当使用血管扩张药、降压药、治疗心律失常等药物时,易造成脑供血不足、脑血栓意识障碍等。②胃肠系统:老年人胃壁细胞功能下降,从而胃酸分泌减少,胆汁分泌不足,胃排空减慢,胃血流量减慢等因素影响了药物吸收速度与浓度,使药物至小肠的时间延长,增加了胃酸对药物的破坏,弱酸药物吸收力下降。③肝脏方面:老年人肝脏新陈代谢下降,肝脏萎缩,肝细胞减少,肝细胞内微粒体酶活动减慢致肝脏对药物生物转化下降,使药物作用延长,易造成主要通过肝代谢的药物蓄积。④肾功能方面:老年人由于肾单位减少,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因素,致使肾功能下降,影响了药物排泄能力,药物清除率明显降低,极易造成药物毒性反应。⑤脑细胞与内耳细胞的变化:老年人脑细胞逐渐减少,部分被纤维结缔组织替代,功能降低,大脑逐渐萎缩,致使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些药物,如吗啡、安定等敏感性增加。⑥内耳细胞数量减少,听力部分下降时,应用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容易导致老年患者永久性耳聋,必须慎重用药。⑦老年人血清蛋白含量与体内脂肪改变:主要表现在血清白蛋白含量减少,尤其是免疫力下降或患有急慢性疾病时,α-Ⅰ型糖蛋白含量增高,同时老年人体内水份减少,脂肪量增加,应用酸碱药物时要注意剂量、水溶性与脂溶性药物应注意区别。

2 用药原则

了解老年人生理特点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结合老年患者个体差异,现浅谈一下用药原则[6]:①在老年人用药之前,必须掌握患者适应证、原发症及基础疾病的诊断,切不可盲目滥用药物,尽量做到个体化用药,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的检测。②一定要考虑老年人生理改变,做到合理用药及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食物之间作用关系,最大限度减少用药品种。③对首次用药的老年患者,可根据药物说明书上的用量给予常量的一半,如无毒性反应,逐渐增加药物剂量,应坚持适当剂量减少副作用的原则。④注意用药时间根据药物在人体内过程及其效应,采取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尽量延缓药物的吸收时间。⑤定期或随时检查老年患者用药情况,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或对症处理。

但是老年人要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疾病治疗。同时切忌用药品种过多,多种慢性病综合治疗时,用药品种应少而精,一般不超过5种。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症的治疗药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后,再适当兼顾其他方面的药物。谨防出现服药一大把,样样病都一起治的现象。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轻信广告宣传滥用补药,盲目滥用,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引起毒副作用。

总之,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到来,老年病患者逐年增加。我们医务工作者要加强临床药学方面的学习,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变化与用药原则,切实地保证广大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有效安全用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社会责任。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EB/OL]. http://www.cpirc.org.cn/yjwx/yjwx_detail.asp?id=8963,2009-10-05.

[2]Richard J,Keisuke N,Neil H.China’s Long March to Retirement Reform[EB/OL].http://csis.org/publication/chinas long march retirement reform,2009-1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EB/OL]. http://www.gov.cn/gzdt/200902/27/content_1245006.htm,2009-10-09.

[4]梁彦平,曾繁荣,马厚勋.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合理用药问题[J].中国药业,2001,10(11):21-22.

[5]张俊虎,刘刚,王杰松,等.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常见药物副作用的防范[A].见:2004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507-511.

[6]刘继践,王金义.中老年保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98-110.

猜你喜欢

慢性病动力学用药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