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阆中市原生态农民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2011-08-15马莉华陈锡林

运动 2011年10期
关键词:原生态体育锻炼农民

马莉华,陈锡林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四川省阆中市原生态农民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马莉华,陈锡林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本文对四川省阆中市原生态农民体育发展现状进行了很好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此地区农民体育显示出迟滞性、分散性和季节性等特点;缺乏体育锻炼意识、没有什么空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没有余钱花在体育锻炼上,体育设施短缺等问题阻碍了当地农民体育的发展。针对这些状况作者提出增强当地农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发展经济和体育教材改革等建议以促进当地农民体育发展。

阆中;农民体育;迟滞性;季节性;分散性

对四川省阆中市原生态农民体育现状进行调查,探寻适合四川省阆中市原生态农民体育发展的模式和对策,有利于提高四川省阆中市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该市乃至整个四川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对解决阆中市乃至四川省及周边其他省的贫困地区的农民体育发展问题也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四川省阆中市原生态农民体育的特点

1.1 原生态农民与农民体育的概念

所谓原生态农民是指生活在21纪的今天,还依然处在30年、50年以前的生存模式里并且具有农业户口、 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而农民体育是指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养生、医疗、游戏为手段,达到健美、健康、康复、娱乐和休闲为目的的体育活动,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

1.2 阆中市原生态农民体育的特点

1.2.1 滞后性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如果说“竞技体育可以搞举国体制、搞集中投入、进行相对超前快速发展,那么,作为亿万民众参加的群众体育,则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稳步运行。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二元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下,形成了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正局面。”阆中市农村经济文化与城市相比非常落后,农民的经济收入非常低,并且交通非常落后,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更别说高速公路或者油路。他们的观念和文化素质都非常落后,体育设施几乎没有。

1.2.2 分散性阆中市农村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由于每家农户需要一定数量的农田耕种,并且又不能在距离农田较远的地方居住,因而就形成了规模较小的自然村落。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几乎每家每户之间都有着相应的距离,而不是集中住在一个地方。他们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很低,组织性非常差,这些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就决定了农民体育活动必然表现出分散性的特点。这一特点给农民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体育设施条件的落后性,严重地阻碍了当地农民体育的发展。

1.2.3 季节性农民的生产对象主要是农作物,而农作物生长的基本规律是伴随季节、 农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农民的生产劳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农忙时节,他们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地进行劳动,又由于当地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他们几乎不能使用机械化,为此他们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使用自己的体力来耕种,他们长时间永无休止的劳动着,在当地许多农民的身体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不健康因素。在农忙时,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体育活动。但是在农闲时,相对来说他们就有比较多的自由时间,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来安排一天的生活,这个时候就可以来发展当地的农民体育。

2 阆中市农民体育的发展现状

2.1 当地农民的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合。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地,非常少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比较重要,绝大多数人认为体育锻炼没有必要,误认为劳动就可以代替体育锻炼,他们认为进行体育锻炼纯粹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和生命,只有城里人才可以锻炼,可以看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是非常浅薄。其实,“农民虽然长期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劳动代替不了体育,而体育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和享受”。由于经济落后和贫穷,他们认为只有把更多的精力投到“ 发家致富 ”的事业上,才算是头等大事。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农民没有体育娱乐和健身意识,他们几乎不懂得如何健身,非常淡漠的健身意识还深深地侵蚀着最需要锻炼的他们。

2.2 锻炼时间及参与活动的组织形式

在阆中市,农民能够进行体育锻的时间极少,只有在夏季和冬季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活动,春季和冬季几乎没有时间,是由于春季和冬季是农忙季节,他们无暇顾及,又加上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非常低,劳动强度大,没有专业的人员指导,缺乏健身的基本常识等。在当地,由于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土地不集中,很分散,与平原和其他地方的农民相比,他们的劳动强度更大、时间更长,所以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他们更容易因为过度的体力劳动出现伤病和疾病,甚至留下病根,造成终生遗憾。因而即使是在农忙的时候,也应该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农闲时更应该抓住时间参加体育活动,为自己的健康积累更多的资本,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很好地劳动。在当地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由于农民的高离散型和强自由性等特点,使得一部分参加者完全没有组织性,几乎都是自发组织的。

2.3 运动场地器材

活动场地和器材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些,开展体育运动将有很大的障碍。在当地,比较专业的场地和器材几乎没有。尽管也有些场地和器材,那都是村子里学校的。学校里的乒乓球台大多数都是用石墩和石板做成的,篮球架大部分都是残缺不齐,非常陈旧,场地也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总之,极不规范、极不规则,更不用说其他场地和器材了。在村子里像这样的场地和器材都没有,他们一些人只能够在自家的庭院、路边等非正式的场地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他们把自家吃饭的大方桌或者其他可以当做乒乓球台的东西放在庭院里,这样两个人就可以打起来了,大多数乒乓球拍都是他们用木料做的,他们也可以在庭院里打羽毛球、踢毽子等。还有些老人早早就起床在田间放牛、放羊,有兴致时就高唱两曲,但是大多数活动都及不规范。总之,运动场地和器材的匮乏,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民体育的发展。

2.4 农民体育消费意识和组织结构

调查中我们发现,阆中市的农民家庭用于体育方面的消费是非常少的,由于当地比较贫穷,经济落后,所以绝大数农民把盖新房、娶媳妇等视为他们的致富目标。为此,我们应当发展当地农民经济,为当地农民体育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我们应做好宣传工作,使农民们充分认识健康的重要性。在当地农村,乡镇没有体委或者指导站,村子里根本没有设置体育组织机构。因而,村子里几乎没有体育设施(除了村子学校里的一些简单设施外),体育组织网络还没有形成,这些都严重地阻碍着当地农民体育的开展和引导。

3 解决对策

3.1 提高体育锻炼意识

在当地,农民们的文化基础很低,落后的封建思想仍然在他们的意识里根深蒂固,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匮乏,体育锻炼意识的淡漠都严重影响着农民的体育锻炼。为此,当地政府首先应该注重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农民的文化素质,从而来破除他们的封建迷信思想。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体育科普知识、传播体育信息;可以派出医疗队对他们的身体进行检查,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健康状况,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段锻的功能进行宣传。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宣传,使宣传进入人心。

3.2 发展经济

当地非常落后的农村经济是制约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要搞好农村经济发展同农村体育活动的关系,以经济建设带动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以健康的体育活动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农村建设服务。”

3.3 注重有效性和可行性

农民体育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也是一个难点,那么在这个几乎很容易被人遗忘的地方,农民们基本上还过着原生态的生活,文化素质极其落后,封建思想非常浓厚,来发展他们的体育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一步一步地来,不能好高骛远,在倡导体育活动时,一定要简单易行,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首先我们可以从他们喜欢的项目着手,提高他们的体育兴趣,如乒乓球、羽毛球、玩扑克牌、荡秋千等,这些项目不需要太专业的场地,在自己家的庭院或者在比较宽敞的空地上都可以开展和进行。我们可以利用农民们空闲的时候,来组织和指导他们,让他们在比较简单的规则下进行比赛,在比赛中对获得名次者给予奖励,从而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在农忙时节,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稍微静力性的项目,但一定要比较科学和合理。农忙时,农民们活动强度大,体力活重,即使是在20世纪的今天,他们仍然是以体力劳动为主。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体育项目和他们的生产特点结合起来。在农忙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田间、地头、空地等开展一些下象棋、扑克牌、五子棋等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不会耽误他们劳动,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活动肢体,从而消除过分的体力劳动所带来的疲劳。

3.4 注重对当地农村学校体育课的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一直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却忽视了与农村体育的联系,偏离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实际,致使农村学校体育这个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未能得到缓解。因此,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学校体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尤其是在这个极其贫穷的地方,农村学校体育的改革更是迫切所在。在当地有小学和中学,在这一部分人群中,有一小部分人毕业后将要加入到农民队伍中去,成为发展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力军。所以,加强学校体育的改革,把改革和当地农民活动的特点结合起来,这样的话就会培养出一支充满活力的健身群体,有利于当地农民体育的发展。因此,在这个比较特别的地方,我们可以以学校体育为突破口,在改革学校体育课时,一定要提高师资水平,政府应该加强对学校的投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除了要完成的教学大纲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基当地的体育特点和优势来安排体育课的内容,可以村校相结合等等。

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条件,努力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够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农民自身特点的体育道路来。

[ 1 ] 田雨普. 现时期我国农民体育的发展特征[ J ].体育文化导,2007(8).

[ 2 ] 朱建民,黄艳梅. 河南省农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

[ 3 ] 黄静珊,王兴林,李宏印,何建洋. 陕西省农民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

[ 4 ] 王晓玲. 我国农民体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4).

G812

A

1674-151X(2011)09-15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9.078

投稿日期:2011-04-13

马莉华,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原生态体育锻炼农民
耕牛和农民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