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体育运动锻炼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2011-08-15袁一丹

运动 2011年10期
关键词:早教体育运动儿童

袁一丹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体育教研组,上海 201415)

浅析体育运动锻炼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袁一丹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体育教研组,上海 201415)

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和专家访谈法就体育运动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对上海市多家早教机构及幼儿园对学龄前儿童开展体育活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发现上海市部分幼儿园及早教机构在开展幼儿体育运动时存在重文轻体、重形式轻效果、教师体育运动知识不够专业及运动场地设施简陋等问题,提出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学龄前儿童;幼儿体育运动;身心发展

1 前 言

幼儿体育运动就其意义来说,是促进幼儿健康、增强体质的教育,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起到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幼儿团队意识和意志力,引导幼儿社会性发展等作用。

在当今社会,发展幼儿体育运动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一些逗趣的游戏能够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而一些亲子游戏更能增进平时工作忙碌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故就体育运动而言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 学龄前儿童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2.1 体育运动锻炼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而幼儿的专注力时间也较短。长时间地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动作、姿势会使幼儿感到疲劳和厌烦,而在游戏时,幼儿可以自由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这样,不仅使骨骼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从而避免厌烦和疲劳,更能使其感到舒适、愉悦,促进身心健康。

2.1.1 学前儿童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运动情感”运动情感包括一切与幼儿体育运动相练习的情绪、情感体验。通过对学龄前儿童运动情感的了解,能够帮助家长及教师更好地对孩子开展体育活动。其特征为:(1)鲜明性、强烈性。由于在运动过程中,幼儿的生理、心理负荷量都比较大,所以其情绪体验就会表现得非常鲜明、非常强烈。(2)具有多样性和易变性。根据体育活动的内容、难度的不同,幼儿在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情绪也是多样的、易变的。心理学中把情感的表现形式分为心境、激情与热情3种。儿童在体育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也可以归为运动心境、运动激情、运动热情这3种。

运动心境是儿童较持久的涉及到其整个运动状况的情绪状态。例如,某个幼儿的基本运动素质比较好,那么该幼儿很可能一直保持一个比较好的运动心境,喜欢运动,能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引起运动心境的原因主要有幼儿的身体基本素质、一段时期内的身体状况或者一次成功的体验、开心的体验或失败的伤心的体验都可能是影响幼儿该段时期内运动心境的原因。运动激情是指幼儿在运动中强烈而迅速爆发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引起运动激情的原因可能是有意料之外的强烈刺激所引起的,如某个平时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在某次运动中意外地获得成功,并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慕,很可能引起该儿童的狂喜和激动。幼儿对体育运动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他们对一切形体的、运动性的活动有着无法抑制的热情。

2.1.2 体育锻炼帮助儿童自信心的建立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体育活动可以非常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它也能帮助幼儿在挑战中认识自我。参加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往往是有而形成自我概念、树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径之一。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渐渐产生信心,幼儿体育运动锻炼也是培养其主动探索能力及意志力的形成。

2.2 体育锻炼对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2.2.1 社会性规则的认识学前体育运动的项目和种类很多,其中有一些是可以个人单独进行的,但绝大多数的运动需要在社会性的场合中进行的,这就需要幼儿遵守活动或游戏的规则,也对幼儿进一步认识社会规则有很大的帮助。

2.2.2 攻击行为的减少,亲近社会行为的增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够让幼儿身心愉快,而且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幼儿体内过多的能量得到消耗,那么此时幼儿就很少会对同伴有攻击性行为;相反,幼儿在某项活动中产生的成就感后,很有可能会帮助那些动作发展比较差一点的孩子。

3 目前学龄前儿童体育运动存在问题

学前儿童体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幼儿体育活动是学前儿童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本动作的练习、基本体操的练习、体育游戏、运动器械的活动等。而体育游戏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他们发展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幼儿园体育的主要内容。其特点是以假设活动为主要内容,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注重年龄和能力的分组,根据学前儿童年龄区分游戏时间。

通过考察上海贝贝树早教中心、上海市虹口区白玉兰幼儿园、上海韦你(虹口)早教中心三家早教机构及对三所早教中心的教师进行访谈结果整理,研究得出目前各早教机构在开展学龄前儿童体育运动时,普遍存在一下一些问题:

(1)对体育教学活动把握不准,出现内容与幼儿身心发展目标不匹配。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系统性,未从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能发展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影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2)重文轻体、重形式轻效果。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重“宽松”“自由”的情景创设,轻“跳一跳,摘下果子”的发展要求。

(3)未配备专业体育老师,如贝贝树早教中心,所有活动均由园内任教老师进行,包括体育活动,未配备专业的体育老师。

(4)教师体育知识不够专业。重“保护”,轻“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存在体育运动密度强度不达标,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缺乏。

(5)园内场地设施简陋。三家早教中心及幼儿园基本无专门从事体育活动的场地,一般活动均在草坪上进行,且缺少运动设施及器材。

(6)运动过程中缺少互动和沟通。早教中心及幼儿园在开展学龄前儿童体育运动时过于强调社会对幼儿体育的要求,而忽视幼儿主题的体育需要及心理需要。

(7)教师教学中忽视孩子在体育运动中的个体差异,活动内容一概而论。

(8)体育运动教学内容选择随意而不系统、教学活动策略单一的现象,致使体育锻炼效益差。

(9)运动过程中忽视幼儿体育游戏时的创造力发展,家长和老师把是否能出色完成活动、游戏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而忽视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发展。

4 开展学龄前儿童体育运动的建议

4.1 明确幼儿体育运动在幼儿园的发展地位和重要性,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4.2 幼儿园必须具备合格的专业体育老师或相关运动指导员,另再购买一些必要的体育器械和用品,改善幼儿对体育运动活动的需求。

4.3 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体育运动和指导综合知识,为配合体育老师体育教学课程打基础。

4.4 定期与幼儿及家长进行交流,客观评估其身心发展水平。

4.5 对个别体育较差的孩子个别辅导,使每个孩子的身体素质尽可能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水平。

4.6 借鉴国内外优秀幼儿体育活动教案,并通过挖掘和筛选,形成符合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系统的、科学的体育运动教学内容,以更好地达到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个性及社会性全面发展的目的,促使幼儿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锻炼效益不断提高。

4.7 在学龄前儿童的体育活动教学中应多增加一些角色扮演、情景故事等环节,有效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互动能力和创造力。

5 组织学前儿童进行体育游戏活动的注重事项

5.1 由于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在安排体育游戏活动前后,要做简单的预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活动内容应选用高密度、低强度、时问短、互动性强、节奏欢快的体育游戏。

5.2 对于学前儿童的体育游戏活动,也应考虑到性别差异,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5.3 注重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的安全问题。在小班和中班一般不安排追逐游戏或相互之间的竞赛游戏;在大班中也只安排没有身体相互接触的竞赛游戏。

5.4 对于学前儿童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教师要时刻给以强化刺激,表扬或批评应是直接的和明确的,因为学前儿童的思想意识很单纯,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但在批评之后,应给以希望和鼓励,引导其走上正确的思维,儿童改正之后马上表扬。

5.5 在开展体育活动的同时,要注意让所有的孩子都有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和主动探索的机会。

6 结束语

学前儿童由于动作和语言在发展,生活范围扩大,独立性增长,他们有渴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但是,他们的经验和能力水平又限制了他们去参加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只有通过体育运动这种独特的社会活动来满足其生理及心理的需要,特别是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锻炼除了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大脑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另外,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也可以更好地锻炼和培养儿童的个性品质。所以,通过体育游戏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前儿童身体的适应能力、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的能力以及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心情。经常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的幼儿喜欢群体活动,享受在群体中的快乐而不孤僻。

[ 1 ] 徐保良.对幼儿体育的几点认识[ J ].幼儿教育,2001(6).

[ 2 ] 李晔.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审视当代幼儿体育教育[ J ].山东体育科技,2005(3).

[ 3 ] 杨威,李辉芝.学龄前儿童家庭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J ].体育学刊,1999(6).

[ 4 ] 张莹.构建创意幼儿韵律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 5 ] 滕达.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G807

A

1674-151X(2011)09-00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9.004

投稿日期:2011-04-12

袁一丹(1980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服务与管理。

猜你喜欢

早教体育运动儿童
体育运动
农村早教:为了起点的相对公平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早教QA
早教QA
早教真那么神奇么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