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

2011-03-19詹园园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同室母婴新生儿

詹园园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湖北武汉430014)

随着母婴同室的建立,新生儿护理工作已由传统的母婴分离、封闭式的集中护理转变为母婴同室的开放性护理[1,2]。由于产妇多数初为人母,缺乏相应经验和护理知识,所以缺乏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另外,目前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多数产妇对新生儿也会过度紧张。因此,如何缓解产妇紧张情绪、尽快接受和掌握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已成为目前产房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2010年我院采用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的新生儿进行护理,此方式对缓解产妇紧张情绪、提高产妇护理能力、促进产妇母亲角色的转换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6月本院分娩的产妇320例为对照组,2010年7~12月本院分娩的产妇360例为观察组。所有产妇均为母婴同室的初产妇,无产科并发症。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住院天数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及胎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体情况(表1)。

表1 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基本情况的比较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由护士独立完成体温、呼吸、体重等的观察,尿布的更换、沐浴、脐部和退臀部护理、喂养等,整个过程未邀请产妇或家属参与护理过程。观察组采取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进行护理,邀请产妇或家属参与新生儿护理过程:指导产妇或家属完成体温、呼吸、体重的观察,指导更换尿布、沐浴、脐部和臀部护理等。护士通过床边讲解、发放资料等给产妇或家属普及新生儿生理知识及护理操作要点,展开健康教育。整个护理过程对产妇和家属开放,耐心解答产妇的疑问,消除其精神顾虑。

1.3 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评估两种护理模式对产妇护理婴儿能力、目前角色适应性和护士满意度的影响。紧张情绪评估:分为无紧张、轻度紧张和重度紧张,分别进行计数。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评估:包括更换尿布、脐部和臀部护理、新生儿沐浴、穿衣、哺乳以及新生儿生理知识的了解等,满分为100分。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性评估:(1)适应:对母亲角色认知度良好,哺乳和护理技术掌握良好,母乳分泌充足,母婴关系融洽;(2)不适应:过分担心新生儿的护理或母亲角色缺失均为不适应。对护士满意度评估:包括护士护理操作水平、是否提供优育科普知识、是否耐心解答产妇或家属的疑问等,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2)

表2 两种护理模式对产妇焦虑评分、护理新生儿能力、母亲角色适应性和护士满意度的比较 例(%)

两组产妇在焦虑评分、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母亲角色适应性和护士满意度方面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

3 讨论

胎儿脱离母体后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但新生儿的适应能力尚不完善[3]。因此,产后新生儿环境对其发育至关重要。目前,母婴同室作为一种医院新的管理制度已广泛开展。母婴同室是爱婴医院的管理要求,指母亲和新生儿全天在一起,同室休养。实行母婴同室有利于早开奶,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提高母亲护理婴儿及哺乳能力;同时还可密切母子感情,使婴儿舒适、安全,有利于婴儿身心发育[4,5]。共同参与式的护理模式是由奥伦的自我护理学说发展而来的一种护理模式,此护理模式满足了患者的自我护理需求,在护士的帮助和指导下逐步从单纯护理接受者转变为自我护理能力者,患者从被动服从者转变为共同参与者,从而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共同参与式的护理模式是现代护理中的先进护理模式。

本试验显示,产妇接受共同参于式护理模式后护理新生儿能力显著提高,护理新生儿能力评分为(86.4±6.5)分,较接受传统常规护理模式产妇提高11.9%。一方面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共同参于式护理模式相比传统常规护理模式给产妇提供了更多学习和实践机会,提高了产妇的护理能力。接受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的产妇中有89.2%的产妇适应母亲角色的转变,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产妇(82.5%)。护士对产妇适应母亲角色的转变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护士对产妇护理新生儿耐心给予指导和帮助,另一方进行心理干预,使产妇逐步适应照顾新生儿的母亲角色。接受共同参于式护理模式的产妇紧张程度情况显著优于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产妇,由于其护理新生儿能力的增强,以及较好地适应角色的转变,缓解了其紧张情绪。此外,接受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的产妇对护满意度评分为(90.3±6.2)分,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产妇(82.3±7.6)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总之,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减少产妇焦虑情绪,并提高产妇护理婴儿能力、目前角色适应性利护士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1] 张俊茹.母婴同室探视人员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2):2697.

[2] 向丽,杜鹃,谢立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6.

[3] 马连梅,王艳.母婴同室病房中新生儿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约,2006,4(1):63.

[4] 陶娥娇.母婴同室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 2010,8(8):2025.

[5] 薛珍.基层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73-1074.

猜你喜欢

同室母婴新生儿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