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氧运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疲乏状况的影响

2011-03-19洪荣梅何永莲郑冬杏陈冬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有氧条目阻塞性

洪荣梅 何永莲 郑冬杏 陈冬梅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广东湛江524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mnic obstmctive pulmonary“seases.COPD)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1]。患者经常出现呼吸困难、运动不耐受、生活质量下降和精神障碍等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其中运动不耐受是限制COPD患者日常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调查显示[2],在COPD中,有47.2%的患者存在疲劳。因此,开展对COPD患者疲劳的研究,寻求有效减轻患者疲劳的方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科2009年6月~2010年8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有氧运动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6月~2010年8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50例,男45例,女5例:年龄65~86岁。入选标准:根据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测定和血气分析结果,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草案》[3]中的诊断标准,经过治疗,病情稳定进入缓解期后,排除出院后不能跟踪随访的外地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后参加实验。排除标准:无精神疾病和其它重大躯体疾病。5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根据各自身体状况采取自行运动方式,对运动的时间及强度无特殊要求。

1.2.2 干预组由研究护士首先向患者讲授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乏的相关知识,有氧运动的重要性、益处及方法,然后由研究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心肺或运动器官的功能、运动经历和健康状况等特点,为其制定运动方案,包括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频率等。(1)运动形式:住院期间采用病区内快走方式,出院后根据患者生活环境及日常运动习惯指导患者分别选择快走、慢跑、上下楼梯、有氧健身操,也可选择太极拳、交谊舞等;(2)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宜,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要求患者用心率来监测自己的运动强度,目标心率=(220-年龄-安静心率)×60+安静心率[4],即运动时心率达到120~140次/min;(3)运动时间和频率为20~30 min/d,3~5次/周,共3个月,活动量可根据患者情况调节;(4)记录运动日记:指导患者每天记录运动形式、运动时间、运动时心率及主观感受;(5)电话督导:患者出院后每周1次与其保持电话联系,及时解答遇到的问题,必要时上门指导、督促其运动和及时记录运动日记;(6)指导患者实施并观察运动的效果,教会患者运动过程中注意监测个人的身体状况,有异常症状和体征应及时电话联系护理人员。

1.2.3 评定方法及标准 本研究采用香港研究者Winnie KW So翻译的中文版的Piper疲乏修订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Chinese version, RPFS-C)[5]。该量表由4个维度构成,共 22个条目,分别评估疲乏对患者日常活动、情感和感知觉及疲乏的严重程度等,其中包括测量疲乏的行为/严重程度方面(6个条目)、情感方面(5个条目)、感觉方面(5个条目)、认知情绪方面(6个条目),量表的每一项评分采取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方法(“0”代表“没有”,“10”代表“极度”,RPFS的总分为各维度得分的总均分)。该量表中文版各维度的Cronbach'a在0.89~0.93,总量表的Cronbach'a为0.98。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进行疲乏程度评分。

2 结果(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实施干预后的RPFS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实施干预后的RPFS评分的比较,(分,s)

项目 干预前干预组 对照组t P 干预后干预组 对照组t P总分 4.54±0.99 4.69±0.67 -0.627 0.534 3.76±0.04 4.77±0.60 -6.239 0.000行为及严重程度 4.92±1.15 5.12±1.13 -0.620 0.538 4.00±0.87 4.72±1.24 -2.377 0.021情感 4.84±1.07 5.04±0.93 -0.705 0.484 4.12±1.05 5.36±0.86 -4.558 0.000感觉 4.48±1.19 4.76±0.97 -0.910 0.367 3.88+0.93 5.28±0.89 -5.444 0.000认知及情绪 3.68±1.18 4.12±0.88 -1.493 0.142 3.00±0.50 4.00±1.00 -4.472 0.000

表2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疲乏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干预后干预组的疲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3 讨论

3.1 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的必要性疲劳是对正常功能下降的感知,是COPD患者除呼吸困难外的一种复杂、常见的第二大症状[6],它不仅仅是身体的问题,还包括明显的情绪、心理、社会性的后果[7],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精神困扰、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治疗效果[8];而且疲劳对日常活动能力的限制又会让患者感到自身能力的下降,在进行体力活动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产生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而这些不良情绪反应的产生反过来又会导致疲劳加剧。因此,寻求有效减轻COPD患者疲劳的方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有氧运动可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疲劳 有氧运动是以增强人体吸入、输送与使用氧气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活动,例如快速步行、骑车等一些可以很好地控制患者疲乏症状的运动,而且能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改善糖、脂代谢和增强运动耐力,使重要脏器的血液增加,营养供应充足,器官的功能提高,从而达到了减轻或消除疲乏的目的;还能够使患者心理压力转移,改善患者疲劳、焦虑、沮丧等情绪,以及减少患者异常心理状态,增强自尊感,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减轻疲乏症状。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疲乏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意义;干预后干预组的疲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有氧运动也可促进COPD患者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转化,提高能量供应的效益;同时降低有害物质的堆积,这也是促进健康的一个方面。由于该运动方式简单、强度控制方便,宜为老年人选作日常锻炼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琪,钦光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呼吸肌功能训练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3):284-286.

[2] 周梅芳,刘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的相关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47-648.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199-203.

[4] 谭思沽,刘洵.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6-77.

[5] Sura W,Murphy S0,Gonzales I.Level of fatigue in women receiving dose-dense versos standard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a pilot study[J].Oncol Nurs Forum,2006,33(5):1015-1021.

[6] Kapella MC,n JL,Patel MK,et al Subjective fatigue.influencing variables,and consequence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Nursing Research,2006,55(1):10-17.

[7] 关靖宇.对癌症引起的疲劳及其治疗[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25(12):1033-1034.

[8] 黄秋燕,于丽霞.对癌症和慢性呼吸道阻塞患者的疲劳现象的调查[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35.

猜你喜欢

有氧条目阻塞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