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中职医用化学基础实验课教学的改革

2011-03-19李晓彬王敦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实验课医用新课程

李晓彬,王敦丽,潘 英,许 强

(酒泉卫生学校,甘肃 酒泉 735000)

新课程背景下中职医用化学基础实验课教学的改革

李晓彬,王敦丽,潘 英,许 强

(酒泉卫生学校,甘肃 酒泉 735000)

医学与化学联系密切,医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医用化学的主要手段,是认识和研究医用化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把握好新课程背景下中职医用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新课程;中职医用化学;基础实验课教学

医学与化学密切联系,学习医学课程必须具备相关的化学知识,现代医学教育中把化学列为重要基础学科。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对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课进行改革。笔者就针对怎样搞好医用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谈几点认识。

1 医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大实验课比重,改革实验课程体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医用化学教学,应该是以学生实践和主动探索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医用化学属于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医用化学实验课是学生感性认识医学与化学内在联系的主要途

径,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创新的源泉。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建立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增加应用性实验,逐步加大实验课教学比重和中职学生针对实验现象和数据与生理、药理、临床症状等的联系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与医学的不可分割性。传统实验课大多以演示实验的形式附设在理论课之中,使实验课的随意性加大。因此,有必要对旧的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减少人为因素,建立与医学专业相适应、以基本操作为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医用化学实验课程新体系。

2 新课程教学目标从过去对知识点的记忆转向对过程与方法的理解

新课程的出发点是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明确了在科学探究中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得事实和证据,不再将实验放在理论课的附属位置上进行验证。在教学实践中,化学实验课的学时有时被化学理论课占用,使原本就不多的化学实验课学时变得更少;在内容上,实验内容的取材多属于概念、理论等科学知识方面,且实验手段比较传统。联系生活、社会实际和具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偏少,通过动画、参观、讲座、调查、多媒体、现代实验手段的内容或与医院先进诊疗设备联系的几乎没有。

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规定的化学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准确的实验科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发展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充分注意安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记录和解释那些现象的能力;发展学生形成假设和设计实验以验证这些假设的能力。中职医用化学教学更应该通过过程与方法理解和解释身边的医学现象。例如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章节中描述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但氢核只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又人体内环境氢核丰富,氢核(质子)排列杂乱,人为给人体外加磁场时,则有序排列,如磁共振成像(MRI),即利用原子核(质子)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的成像技术获得人体任何方向断面的图像而诊断疾病。

3 通过定量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定量化学实验如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的溶液、中和滴定、比色法等分析质量与物质的量、化学计量与重量的关系。为加深学生对定量的理解,可与医院检验科联系复印抹去患者姓名的大量生化或尿等检验单,发给学生,有针对性地从定量谈医用化学实验。在溶液与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章节中,结合血生化指标:白蛋白32.0~55.0 g/L,淀粉酶27~154 U/L,白蛋白主要形成机体胶体渗透压,当白蛋白下降时机体胶体渗透压下降出现组织水肿或浆膜腔积液,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洗发精、洗衣粉中多加入了具有生物化学催化作用的酶。定量实验培养的是学生的严谨态度、学习兴趣及实践能力,例如在醛和酮一章中,甲醛(HCHO)能使蛋白质固定,具有杀菌作用,常温下为无色、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久置后产生沉淀为多聚甲醛。从而联系到4%的甲醛常用于病理科组织活检标本固定、染色、切片,光镜或电镜下观察、诊断疾病。

4 领会新课程中实验的地位、功能和突出特点

中职医用化学教师既是新课程背景下中职医用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只有领会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迫切要求,充分理解医用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领会新课程中实验的地位、功能和突出特点,才能在实践中逐步改进方法,尽快适应并胜任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中职医用化学教育以学生就业、可持续发展及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实验部分显现了医用化学学科的实用性、综合性,学科间的交叉性,并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在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和科学态度等方面实现了医用化学教育的价值。

实验是学习医用化学的主要手段,是认识和研究医用化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包括动手实践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能力等。实验课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把实验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2008年这个不平凡的护士节,全体医学生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后的医用化学课内容是“电解质溶液”,针对课后阅读“点点滴滴都是水”提出“如果3天没有饮用水”的讨论。

5 把握新课程背景下中职医用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发展方向

中职医用化学实验课总体由2部分组成:(1)基础型课程实验,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基础知识,是高中化学实验的简版,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基础培养。(2)拓展型课程实验,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医用潜力,使学生喜欢医用化学,通过医用化学实验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2者结合除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外,还要求能发展学生探究医用化学问题的意识,学会探究医用化学问题的方法。因此,医用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化和多元化。我校周六上午的各种兴趣小组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具体化,因为它具有小班化、人本化,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重复实验和仪器操作,并有指导教师随时解决实验问题。如果在中职学校有可行的实验课的新体系运作,实验室完全可以像图书馆一样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提高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6 对课程实验部分教学的反思和探索

化学虽然属基础学科,但临床医用的发展很快,医用化学教学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很多与医用化学相关的检验和检查在不断更新,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要紧跟医用前沿。通过医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医用与化学涉及的生命现象,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通过实验数据与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对新课程实验部分的研究,笔者对中职医用化学实验课教学提出几个加强点:(1)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培养优秀学生的保证。(2)医用化学教师应到综合性医院相关辅助科室定期进修,并关注当前生物医用领域内本专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力争将教学与当前医用化学发展前沿接轨,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3)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科研能力。(4)了解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方向。

G420

A

1671-1246(2011)06-0109-02

猜你喜欢

实验课医用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