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长需要重视教育思想的领导

2011-03-19王莉刘苏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教育者

王莉,刘苏兰

(1.河西学院,甘肃张掖734000;2.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兰州730050)

校长需要重视教育思想的领导

王莉1,刘苏兰2

(1.河西学院,甘肃张掖734000;2.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兰州730050)

“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管理帕夫雷什中学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管理经验之一。进行教育思想领导,就要准确定位校长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并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正确的教育思想,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领导对我国学校管理的启示。为此,笔者就校长应充当的角色、校长进行教育思想管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领导的管理思想对我国学校管理的启示进行探讨。

校长;教育思想;领导

苏霍姆林斯基是我国教育界人所熟知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在东西方都享有盛誉。他在管理帕夫雷什中学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积累了丰富而独特的管理经验,其中最突出、最醒目和最让人震撼的一条就是“教育思想领导”。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1]。教育思想领导的内涵是强调学校管理者要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强调学校要由教育专家通过教育思想的提炼和传播来进行管理,强调教育思想在学校这个领域中应该起到领导作用。实践证明,教育思想领导在中外教育史上是颇具智慧的教育管理思想。现笔者就校长应充当的角色、校长进行教育思想管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领导的管理思想对我国学校管理的启示进行探讨。

1 校长的角色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所谓“校长”,不是习惯上人们所认为的单纯的行政管理干部,而应是教育思想家,是教学论研究家,是全校教师的“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人”。他认为,教育是最艰巨的工作,现代学校领导工作的实质就在于:要让教师在这项工作中亲眼看到那些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好经验是如何形成、成熟和得到肯定的。而这种经验的创造者,其所作所为堪为其他教师榜样的人,就应当充任学校校长。我们如今的学校如没有这样一位最优秀的教育者——校长,则是不可想象的[2]。因此,校长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对教育管理的独立见解,还有丰富的教育实践。他们能够把教育管理的理念融会到每一个具体的教育细节之中,使自己的教育管理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因此,一所学校办得怎么样,首先体现了校长的教育管理水平。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导。“领导”的涵义是要在教育教学上起一个指引方向的作用。校长就是学校管理活动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不仅强调校长首先是好教师,是教师的教师,而且他不把校长称为学校管理者,而把校长称作学校主要的教育者。他认为,想要把学校领导好,就意味着校长要具有浓郁的教育气息,要精通教育学,并使这门学科成为科学地领导教育和教学以及组织全校师生活动的基础;意味着要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能手,要掌握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艺术。他还强调,校长要成为教育知识丰富的人。他曾告诫年轻校长们说:“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精益求精,每天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只有把教育和教学以及了解和研究儿童这些学校工作中最本质的东西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地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1]。所以,校长——既是学校管理者,又是一位教育人师。校长的管理工作与教育须臾不可分离。进行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要以最基本的教育信念为主旨来管理学校。校长管理意味着一种教育力量,这是一种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奋发向上的力量;还意味着一种教育的责任,不只让学生健康成长,还要让教师和校长共同成长。所以,校长要更加注重激发教师的思想,做教师思想的领导者。因此说,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一面旗帜。

2 苏霍姆林斯基谈教育思想领导

2.1 坚定的教育信念——教育思想领导之先决条件

教育思想领导,不仅校长要明确这一办学主导思想,特别是要求全体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应很好地把握它的要点,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唯此,教育思想的领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基本教育信念才会变成全体教师的共同信念。教育信念是教育者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它具有稳定性、执着性、专一性等特点。要想形成全体教师的共同信念,让信念在教师的思想上扎根,并使其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校长须做教师专业学习的引领者,激发和引领教师,并与教师共同去探索,去寻求使学校彰显生命活力的教育思想。“如果没有某项探索、某种思想鼓舞全体教师,那么最完备的计划也会变成一纸空文”[2],在这种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校长得以进行教育思想的领导,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得到了提升,两者相得益彰。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念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要求全部教育、教学工作都紧紧围绕这一基本教育信念进行。当教育信念一旦为全体教师所理解和接受,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就更加明确,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将会更加高涨。要把这一教育信念转化为全体教师的教育信念,校长应当深入到课堂、教师、学生中去,研究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性,以此来领导和管理学校工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不止一次地不得不为教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丝微笑或者一瞥发怒的眼神跟他进行一个钟头、两个钟头、三个钟头的谈话。我只有成功地说服了教师,而且他也开始用实际工作证明他已心悦诚服的时候,我才认为我完成了作为领导者的使命”[3]。因此,校长不要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行政领导和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上,而要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在学校的每一个领域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将自己的教育信念变为全体教师的教育信念,进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运行。

2.2 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领导之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这是校长进行教育思想领导的核心所在。他在和青年校长谈话中讲到:“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1],校长应该做教育家式的校长。他本人不仅持有这样的主张,而且也切实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他说:“我总是力求做到使全体工作人员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人员都全神关注这些思想”[3]。那么,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思想是“教育技巧得以在其中展翅翱翔的空气”[2]。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如何促进人的发展”,离开了围绕人的发展的具体行动,就会变成不结果的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校长要进行教育思想领导,教育思想从何而来呢?从学习和研究中来。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要努力成为一个具有浓郁教育气息的人,要身体力行,做“教师的教师”,去研究学生、研究思想教育问题、直接参加教学工作、听课、帮助教师工作,对外与家长、社区以及上级机关和兄弟院校进行沟通和交流。真正的好校长坚持这样一个准则:校内的一切行政性事务均应让位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得非常精辟,“我竭力做到使居于我这个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务性问题,而是教育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的校长,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学校应当成为专业学习共同体,校长进行教育思想领导,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善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领和促进教师集体进行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通过集体的学习和研究,提炼出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再把这些思想推及每位教职员工,这乃是对学校的最重要、最本质的管理和领导。

3 准确定位校长之教育者身份——教育思想领导对我国学校管理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既是学校管理者,又是教育人师,校长的管理工作与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思想领导的管理思想对我国学校管理的最大启示莫过于要准确定位校长的教育者身份。为何如此说呢?因为就有关校长是应重教育教学领导还是应重行政领导在国内曾一度引起争论。然而,时至今日,现实情况往往能够体现应然和实然的巨大差距。

当前,人们普遍重视的是校长的行政管理思想,所热衷于研究的就是如何管理好学校的教职工,如何与上级领导部门协调关系,以使学校如何在激烈的校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学校的中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然而随着社会官本位、行政本位的盛行,这个“中心任务”在校长管理中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在我国学校管理中可以随处看到此类现象:大量的行政管理充斥了校长的领导空间和时间;无数的上级检查和各种会议耗费了校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校长忙于各种事务管理,无暇授课,更无暇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久而久之,与课堂、教师和学生越走越远;还有的校长成为凌驾于教师之上的督学,以行政长官自居,职责就是监督教师,他们的“教师的教师”之角色日趋淡化等。于是,校长的行政管理身份越来越凸显,由此导致了对校长教学领导和自我专业发展的忽略。绝大多数校长不是忙于创收就是满足于行政管理,不是企业家型就是管理型,很少是教育者型的,校长领导学校完完全全地变成了对学校的行政管理。

因此,对于校长的教育者身份定位显得至关重要。那么,教育者身份究竟是什么呢?它是校长依赖其教育理念、教育领导和教育成就所建构的身份。而行政身份是指校长依赖职位权力和行政管理行为建构的合法身份,在中国文化的特殊语境下,也指校长被视为行政官员的“官阶”身份[4]。理想的校长身份应该是教育者身份和行政管理者身份的结合,并以教育者身份主导行政管理。校长具有了教育者的身份,他就会去追求教育的真理,就会去揭示和解释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并在教育实践中去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鉴于校长的教育身份严重“失重”而导致的学校行政管理失去重心的现象,转型期的社会客观地提出了校长职务2种身份重新合一的要求,必须彻底扭转校长教育身份“失重”的状态。既然校长教育者身份的“失重”源于制度安排,那么教育者身份的重构也要从完善校长管理制度入手。建立和完善校长职责制度、资格制度、聘任制度、考核与监督制度、职务晋升制度、培训制度、薪酬制度以及相关的保障制度,通过制度安排淡化校长的行政身份,培育其教育身份,鼓励其教育领导和成就,促进校长专业水平的发展。

总之,怎样领导好一所学校,怎样使学校真正成为育人场所,首先就是校长要定位自己的教育者的身份。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领导”的学校管理思想不但吸收了前人管理思想的合理内涵,而且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我国中小学学校行政管理过于凸显的现状,学习和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管理思想,对我国的学校管理将会有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1]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译.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苏霍姆林斯基著,毕涉芝译.育人三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张东娇.论校长学术身份的“失重”与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6~32.

G40-03

A

1671-1246(2011)06-0042-02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