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过程注意对专科护理生化教学的影响

2011-03-19程玉宏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刺激物意志事物

程玉宏,文 程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2)

心理过程注意对专科护理生化教学的影响

程玉宏,文 程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2)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与课堂教学效果息息相关的是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客观与主观的诸多因素都能影响无意注意的发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引发无意注意的各种因素并配合学生的有意注意,可使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注意;专科护理;生化教学

在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目标多数是一致的,教是为了促进学、帮助学,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而学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传统教育心理学总是把学生的学习心理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现代教育心理学不但重视学的心理研究,而且重视教的心理研究,主张2者并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教育、教学情境中基本的心理规律,为解决学校教育、学习实践问题提供具体原则与操作方法,使教学设计更合理,更尊重学生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如此才能使教学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1]。笔者在文章中主要讨论如何巧妙调配心理过程——注意来影响专科护理生化课堂教学。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任何心理过程的开始都需要注意的参与。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而与我们课堂教学效果有关的是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2]。

1 有意注意与教学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主动、积极地服从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有意注意的保持需要个人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避免被周围环境中那些新异的、强烈的、富有直接兴趣的刺激物吸引。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注意”就是有意注意。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必不可少。但长时间使用意志力容易使学生疲倦,继而对课堂内容心生厌烦,发生注意转移,开始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扰乱课堂秩序。

2 无意注意与教学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的产生和维持不依赖意志努力,而是人们自然而然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指向与集中。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多数信息和大部分知识的获取都是以无意注意的方式进行。因此,面对意志力相对薄弱、视学习为苦差事的专科护理学生,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多加入引发学生无意注意的因素,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教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应首先明确如何引发无意注意。

2.1 引发无意注意的客观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2.1.1 刺激强度对教学的影响 刺激强度的大小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环境中强烈的刺激,如巨大的声响、明亮的光线、鲜艳的颜色等,都会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刺激的强度越大,越能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所以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课堂上最强烈的刺激。教师的语言要清晰洪亮、教态要舒展大方、板书要整齐、字体要优美,并适当运用色彩艳丽及结构清晰的招贴画或挂图,加强对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引发无意注意。

2.1.2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对教学的影响 刺激物在强度、形状、大小、颜色和持续的时间等方面与其他刺激物存在显著差别时会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能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对课堂板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用彩色粉笔圈点,可以加强学生的视觉对比。教师讲课的语音抑扬顿挫、语速时快时慢,重点内容放慢语速,复述内容加快语速,加强学生的听觉对比,可以引发无意注意。

2.1.3 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对教学的影响 运动和变化的刺激比静止的刺激更容易引起人们注意。运动的、忽明忽暗的、忽高忽低的物体等,都能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教学中,教师适当的手势和走动,变化的音调和语音节奏以及丰富的表情对学生都是运动的刺激。例如,在生化教学中,教师讲解概念等重点内容时条理清晰、语音缓慢,讲解完毕迅速对讲解内容进行提问,使学生的思维从被动接受状态马上转为主动思考状态,并从静态转为运动的语言表述状态。这样,在不断的刺激变化和状态转变中,学生的注意易于稳定在课堂内容上,且不需刻意使用意志。

2.1.4 刺激的新异性对教学的影响 新颖的或与众不同的事物,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千篇一律的、刻板单调的、重复的和公式化的事物,由于人们对它习以为常,因而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并不是说绝对新异或人们完全陌生的事物易引起注意,反而是人们熟知的事物出现不寻常的变化或其特性的异常组合易引发人们的无意注意。例如,课程开始,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有意错误表述,之后观察学生的反应,结果一定是有人说对、有人说错,答案不一致,那么所有的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重新考虑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经过确认后做出正确回答,在不自觉中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印象。

2.2 引发无意注意的主观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2.2.1 需要和兴趣对教学的影响 需要和兴趣都是激励人活动的重要因素。凡是符合个人需要或能够激发个人兴趣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所以教师应尽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例如,在讲解蛋白质变性条件时结合其在临床杀毒灭菌技术中的应用;讲解维生素时联系生活中食物的储存和烹调对维生素含量的影响;讲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点明过量摄入含糖物质也可引起肥胖(脂肪堆积);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高危因素等。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如此,使学生感觉需要这些知识,继而对其产生学习兴趣,主动配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2 情绪和精神状态对教学的影响 人在愉快、精神饱满、精力旺盛的情况下,对新的事物容易发生无意注意,注意也能集中和持久。因此教师应尽力使课堂保持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不要对学生说:“学习是一件艰苦的工作……你们需要坚强的意志刻苦而努力的学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之类的话。许多教师深有体会,对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这些话说了没用。因为这会使学生消极地认为学习是件很苦、很累的事,进而心思沉重,课堂气氛也随之变得压抑,不利于教学的进行。

3 无意注意对教学的负面影响

无意注意运用得当可增强教学效果,不当反而削弱教学效果。因为无意注意是人们自然而然对那些强烈、新颖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指向与集中。例如,教师穿了一套款式独特的衣服、梳个新潮的发式或者在授课过程中有不合常理的行为等,都可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干扰授课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避免引发不利的无意注意。

4 “有意、无意”交互使用,相辅相成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和组织教学内容时留心无意注意的应用,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学。但学生单凭无意注意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可能都使学生感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干扰,此时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去克服。而单凭有意注意进行学习也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过多使用意志努力来维持注意,会使人很快感到疲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无意注意而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甚至破坏教学过程的思想性和科学性,也不能片面强调有意注意而忽视学生的年龄和状态,致使学生产生疲劳、厌烦情绪。教师应当处处注意利用学生的2种注意,使之有节奏地交替和互相转化,趋向和谐,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张守臣.心理学教程新编[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G40-03

B

1671-1246(2011)06-0079-02

猜你喜欢

刺激物意志事物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美好的事物
喷嚏为啥两三个组团来?
奇妙事物用心看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浅谈犬的注意力训练
无意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