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教学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三难与三要

2011-03-19王坤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王坤

(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梅州514500)

多媒体教学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三难与三要

王坤

(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梅州514500)

多媒体教学;解剖学;教学手段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CAI)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给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1]。解剖学基础教学运用多媒体这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加以辅助,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更多、更有效、更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但是,先进科技与传统教学的结合仍处于摸索阶段,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我们着力克服解决;而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有利条件进行教学,更值得我们探讨。以下就多媒体教学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三难”与“三要”略做探讨。

1 “三难”

1.1 难想象

理解和领悟解剖学知识需要联想、想象,表达再现思想情感也需要联想、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联想、想像在学习解剖学知识中的作用。爱因斯坦甚至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了联想和想象,纯粹的语言和文字的教学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没有了生命力的“生搬硬套”或“鹦鹉学舌”。

在十分需要想象和联想的解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直观的画面、一览就知的展示,却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想像和联想空间。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往往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多媒体教学常常用对图像、音乐的欣赏来取代最基本的文本阅读,久而久之,文本阅读所必需的联想、想像能力就被削弱了。例如,在讲呼吸系统的时候,要导入正题,笔者选用一个跑步的动态图并配以比较急促的呼吸音。一个人在跑步,配合着急促的呼吸音,然后让人联想到运动的时候我们的呼吸为什么会比安静状态下要急促一点,呼吸是由哪个系统在发挥着这个功能的,这个系统又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然后就顺利地进入到课堂的主题。如果不进行如此的联想与想象,只是展现一幅人在跑步的画面,又怎么让人体会其中的深意?相反,却会使学生的思维因这幅画面而受到束缚,从而止步不前。又如,学习消化系统的时候,笔者是用一个人正在吃饭的动漫做导入的。这种画面,形象是形象,具体也是具体,却没能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概念,那个人吃进去的食物是在哪里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又是从哪里排出体外的,通过联想和想像去体会食物进入人体后是怎样的一个消化吸收过程……许多年之后,也许学生想起时还能记住那个画面,却没了自己深刻的联想想象的体验,而这却是解剖学这门学科教学最应实现的。我们仍然只能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想象,从而悟出其中的意义,光靠画面是远不能解决问题的。

过于直观的画面、一览就知的展示,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想像和联想的空间。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一难。

1.2 难变通

多媒体教学中,CAI程序难以变通。因此,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CAI程序的固定性,永远都是多媒体教学难以调和的一对矛盾。

传统的教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需注意的应是2个方面,一是教材,一是学生。教材是死的,教什么、怎么教都得依据学生情况来定。学生、课堂是活的,教师总是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来设定教学内容,根据课堂出现的新情况而对教学作出随机的调整[2]。可是,再老练的教师也难以完全估计到教学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再完美的设计在教学实施中也会出现新的情况。一位学生提了令教师出乎意料的问题,或答了一个让教师大跌眼镜的答案,常常是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在发光,有经验的教师就会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加强双边交流,尽可能让这“小小的火花燃成燎原之火”。一位优秀的教师,常常会因为学生这种突如其来的问题而调整教学思路,使自己的分析讲解更切合学生实际。一节优质的课堂教学,经常因为师生思想感情的碰撞而产生智慧的火花。这种随机应变的传统课堂教学,因为师生双边交流的密切结合而效果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就在这“不知不觉”中萌发、生根、结果。而多媒体教学中,一方面,无可讳言,CAI课件,不论是动态图像还是静态画面,不论是纯画面设计还是图文并茂设计,不论是形象生动的描绘性文字,还是解释具体事物的说明性语言,多媒体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了莫大的便利。但是,另一方面,CAI程序的固定性和预设性又严重的制约了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预先做好了课件,编排了教学过程,整个教学流程的步骤、板书、思路等都已预先定好,就是连答案也是现成的了,教学过程只能死抱课件,“按部就班”,不能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多媒体教学中设计内容的固定死板与课堂教学中情况的灵活多变形成的矛盾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多媒体教学的第二难。

1.3 难驾御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在医学解剖学教学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并非所有的解剖学教师都能熟练地操作这些设备或者制作课件。事实上,绝大部分的解剖学教师都只能“客串”多媒体课件,而更多的教师只能是请人做“嫁衣”,代为制作课件。由于教师操作不熟练而出现的错误,或者非专业人士制作的课件“解剖学的文本味”不浓,这种情况在多媒体教学中时常可以看到。解剖学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现代解剖学教师,仅仅精通自己的专业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教师的现代化程度不足严重制约了解剖学教学的现代化。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先进的辅助教育手段,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不代表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任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采用都必须以此为准绳,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当然不能例外。然而,现在许多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往往是“穿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进行的却是彻头彻尾的传统教学模式。原来一黑板一黑板的习题不见了,换来的却是一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幻灯片;原来“摇头晃脑”“吐沫横飞”的分析、讲解没有了,换来的却是轻松点击中死板而程式化的解题步骤……多媒体教学实际上成了教师“书本搬家,习题搬家,板书搬家”的工具罢了。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医治传统教学的弊端,反而将它发挥到了极致;并没有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反而让学生由跟着教师转变为跟着“机器”转。虽然形式有所改变,但是本质没有变,学生还是跟着屏幕内容“亦步亦趋”。课堂容量加大了,练习密度增强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加重了,想象力、创造力被禁锢甚至被扼杀了。没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的教育思想去统领多媒体教学,也是多媒体教学难驾御或者驾御不好很重要的原因,甚或是根本原因[3]。

面临困难,接受挑战,如果做到了如下“三要”,这“三难”就基本能解决,多媒体教学也就能进入一个新境界。

2 “三要”

2.1 要扣紧文本

多媒体设计应基于课本,应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本内容为主导,多媒体只是手段而非内容,更不是目的。现在教师在进行解剖学多媒体教学时,偏爱于倚重多媒体方式而忽视了解剖学这门学科的自身特色,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下单纯追求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反而忽视了解剖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特性,这值得解剖学教师引以为鉴。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既有自身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又有知识体系的外延性和辐射性,是沟通基础与临床的重要桥梁,其内容繁多,加上人体结构复杂,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以课本为基础,注重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优化、完善其文字与素材(图画、动画、电影、录音剪辑等)的合理顺序、搭配、表现形式等环节,应特别重视采用图片、影像等素材,素材应精简,注重选取真实感强的素材,恰当运用插入、链接等形式紧扣知识点,图片插入力求清晰,充分采用动感电影剪辑等。

多媒体教学应该以解剖学的图文解读为重,全面、均衡地发展和提高学生听讲、理解、联想、想象的能力,着力发掘、培养学生的想像再造能力。教师要借助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尽最大可能把学生带进解剖学的世界中去。

2.2 要适时适宜

适宜是指画面设计、灯光效果、声像艺术等的导入要适当,恰如其分。同时,应该有选择地进行多媒体教学,不能盲目运用,盲目崇拜。多媒体的教学并非能适应一切,对于简单直观的图象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但对一些知识性、逻辑性相对突出的文章,则未必合适。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当。

适时是指画面的叠加、出现,音效的引进,背景音乐的播放等要正是时候,在当发之时,不得不发之时。

在进行课件制作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件科学性、必要性的重大意义,不应只想到怎么教,用什么画面,配什么音乐,设计什么动画,而更应关注这样做,学生能接受什么,学到什么,思维能力有没有得到锻炼,想像能力有没有得到扩展,是否更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在制作解剖学课件时,图形、图像、资料的应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原则,不要过于注重课件外观的精美而添加图形图像。应以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为目的来设计课件,这样“脚本”的编排、画面的出现才会恰到好处,才不至于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很多多媒体课件突然冒出隆隆的火车声、刺耳的机枪声或者整堂整堂高而亮的“背景音乐”,或者贴图式的“邮票”、“坟墓”等设计,之所以招来非议,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就是不适时、不适宜的缘故。

适宜,还涉及到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适应性,是指每名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任教学科出发,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进行编辑组合,使教学课件符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风格。同一课题、同一内容的课件由于教师的不同和使用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赋予它们不同的风格,使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更加个性化,在使用上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

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的显著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的安排选择,都应该能紧紧扣住学生实际,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做到适时适当,恰到好处。

2.3 要留有余地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传播大量的语言材料,重要的语言信息予以反复显示,由此传递的信息清晰明了、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在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超大容量无疑是多媒体的利器。但是,因此也常常成为多媒体教学的硬伤。很多多媒体设计者乐于用大量的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的刺激,通过“生活显示、实物演示、音乐烘托、图画再现”来振奋情绪、活跃气氛,好不热闹。但是在让学生“参与体悟、语言描述、想象再造”等方面就不给空间,不下力气,常常是能力的获得让位于表面的热闹,一堂课下来了,充其量仅仅是看了场费力气的“电影”。

多媒体教学应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品味语言、揣摩意蕴,去反馈质疑、扩展求新,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解剖学素养。有时它的“简洁”甚至可以只是一句话,一个标题,一个图像,一个静态背景。预留足够的空间,多让学生参与讨论,多一些师生的互动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比如,刚开始学习运动系统的时候只打出一具尸体和一具骨架就可以收到震撼的效果。

留有余地,就好像是绘画中的留有“空白”,让读者去想,去揣摩,去再造;又好像是《哈姆雷特》的阅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4]。留有余地,就是使师生能进入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审美的心理场,在那里,师生的心理生理潜力得以充分激发,思维随情境而向四方发散,联想和想象自由而不受束缚,或者“曲径通幽”,或者触类旁通,或者“纵横捭阖”,智慧的火花不断引燃,思维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散,而不是用表层的图像塞满学生的大脑。

解剖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赖的“帮手”,但这个成效并非一蹴而就的,在正确认识和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我们只有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的符合认识规律的道路,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才能让多媒体教学在解剖学教学中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1]李小稳.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4:89.

[2]丘萍,彭玲.浅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教育与职业,2008,8:186~187.

[3]王旻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利与弊[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13(4):53~55.

[4]丁小明.多媒体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利与弊[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4):50~51.

G420

A

1671-1246(2011)06-0070-03

猜你喜欢

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