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途径

2011-03-19戚冬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企事业财政政策毕业生

戚冬丽

(甘肃省经济贸易学校,甘肃兰州730000)

应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途径

戚冬丽

(甘肃省经济贸易学校,甘肃兰州730000)

积极的财政政策;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

1 就业难的现状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已经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发展阶段的历史跨越。但与此相伴的是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实。其原因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的脱节

2010年的高校毕业生总数超过63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待就业群体。有一种观点将大学生就业难简单归因于“都是扩招惹的祸”。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当前中国大学生毛入学率为24%左右,美国为82%,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也在30%左右。与13亿的人口基数相比,中国大学生的数量仍然太少,无论如何都应该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而不是人口负担。问题在于,与高等教育因放宽“入口”而获得规模上的突破相比,与就业这一“出口”相关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却要缓慢且艰难得多。中国的产业结构仍以第一、第二产业结构为主,知识型“白领”岗位需求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大学生毕业自然就很难就业。

1.2 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高等教育比较重视课堂的理论教学。从认知论的角度看“知道”与“会做”是有本质区别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单位,但由于高校教育注重理论性教学,大量的毕业生进入知识密集型企业后不但要接受专业培训,还要进行期限不一的基础知识和职场生涯培训,真正开始工作的准备期比较长。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成本增加,导致知识密集型企业更愿意招募在行业内有成熟工作经验的员工,而对招聘大学毕业生存有顾虑,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自然就相对困难。

1.3 企事业单位提供毕业前实习岗位和实习机会较少

一方面企事业在招聘毕业生时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一进入企业就可以顶岗工作,但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在接受毕业生毕业前实习的积极性并不很高。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 929人参与),58%的人认为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制”能有效地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企事业单位提供毕业前实习岗位和实习机会较少也是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一个原因。

2 解决就业的途径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政府故意增加政府支出,故意减少税收以及增加转移支付来达到影响国民产出、就业水平和价格水平的目的。通过财政政策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1 重构需求导向型的教育体制,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相结合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指出,在整个“6+1”的产业链中,最需要大学生的是从产品设计到终端零售等六大软环节,而中国目前却基本处于最低端的生产制造这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教授关于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学历结构的研究亦佐证了这一点:初中和高中以下的约占89%,大专不到8%,本科和研究生不到4%。这也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一些“热门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严重“滞销”。“做教育不能洗一圈萝卜吃一圈萝卜”。高校的产品——毕业生不能与市场对接,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高校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资金的拨付比例方面与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度与毕业生的就业率结合起来。积极引导、鼓励高校根据中国的产业结构来设置专业,将学生培养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相结合,真正做到教育为国家、为社会服务。

2.2 加强高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财政资金对教育投资近几年都在增加,但连续几年高校扩招把政府拨付的财政资金大量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体育场、食堂),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较少。校内的实训基地是不能通过到企业实习来替代的,它具有非常大的教育价值,是从“知道”到“会做”的桥梁和纽带。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直接“操练”的机会,例如对于比较复杂的操作过程来说,可以放慢过程、反复进行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这些学习机会在现场工作情景中几乎是不可能获得的,因为企业的任务主要是生产,所以在工作现场,往往是学习目标从属于生产目标。实训基地为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提供了机会,如果学生对整个工作过程缺乏基本了解,而且缺乏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那么企业往往难以接受他们进行实训,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有自己的实训基地,积极的财政政策对高校的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专项投资,使高校毕业的学生一出校门就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降低招聘企业的招募成本,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2.3 为大学生实习、见习立法

广东省2010年3月1日在全国率先颁布《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必须按一定比例接受大学生实习和见习,对支付见习毕业生生活补贴的见习单位,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财政补贴。建立“实习制”是解决大学生实习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大学生就业。但国企、事业单位接受能力有限,一些有条件的民企如果列到接纳实习生的队伍中,将提供更多“有效”的实习岗位,但大量接纳实习生会增加企业负担,削弱其竞争能力,民企不一定“买账”。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 929人参与),68%的人建议国家通过减免税费的方式,鼓励数量庞大的民企接纳大学生实习;62%的人建议政府给实习大学生提供生活补贴。积极的财政政策可对接受应届大学生实习的企业减税或给企业补贴,以减轻企业负担。

2.4 制订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创业不仅为经济不断地注入活力,同时也创造了充裕的就业岗位。2009年教育部的研究课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比较高涨,有65%的受访大学生在校期间曾参与创业,60%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有机会就创业”。但与大学生日趋强烈的创业意愿相比,由于缺少创业资金、创业场地、扶持政策和创业实践经验等,目前应届高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仅占1%左右。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个数字为20%~30%。我国大学生创业难在何处呢?一方面资金不足,这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调查显示,有73%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创业资金不足10万元;61%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启动资金”是创业的最大障碍。另一方面是政策与创业不接轨,政府提供的小额贷款优惠却不能为大学生带来真正利好。比如说,小额贷款规定,贷款主要是创办个体经营项目或合伙经营项目。但如果大学生创办了科技公司就不能申请小额贷款了。还有小额贷款规定,要先办企业才能申请贷款,但办企业先得办执照租场地,按一月租金两月押金规定,办执照成本就得好几万,这几万元的启动资金就难倒了不少创业的大学生。针对这一情况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无息贷款,同时利用税收政策吸引广大的社会资本来参与这项事业。

总之,大学生顺利就业是中国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大学生就业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1]蔡哲远.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根源[N].中国青年报,2009-10-19.

[2]肖舒楠,娜迪娅.68.8%的人建议减免税费鼓励民企接纳大学生实习[N].中国青年报,2010-3-18.

[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G40-03

A

1671-1246(2011)06-0050-02

猜你喜欢

企事业财政政策毕业生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责任要素及功能分析
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浅谈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优做强工会企事业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