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青奥会契机下的青少年人文教育

2011-02-18杜小伟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青奥会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

杜小伟

(河南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南京青奥会契机下的青少年人文教育

杜小伟

(河南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青奥会和人文教育进行了分析。青奥会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创新,青奥会更加关注青少年,突出文化和教育的主题。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科学知识与深厚人文情怀的和谐发展的人,对青少年实施人文教育是教育的根本。青奥会是青少年展示自我的平台,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利于推进青少年人文教育。南京申办青奥会理念蕴涵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南京青奥会契机下,应加强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学校体育要践行奥林匹克思想,加强青少年学生人文教育。

青奥会;人文教育;青少年;南京

1 青奥会与人文教育

1.1青奥会概述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Youth Olympic Games, YOG),简称为青年奥运会、青奥会。现代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也衍生出了文明病、过度消费、诚信缺失、环境危机等问题。经济的发展使现代奥运会得到空前的发展,但同时,赛场暴力、兴奋剂、金钱诱惑、过度运动等异化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加强和完善奥林匹克运动对青少年的特殊的身心教育目标、防止对奥林匹克宗旨的偏离,国际奥委会一直在尝试一系列的针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活动,如奥林匹克青年营、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欧洲和澳大利亚的青年奥林匹克节、世界青年运动会等。在国际奥委会现任主席罗格的号召下,2007年7月5日在危地马拉城举行的第119次国际奥委会全会上通过了创办青奥会的决议,青奥会便在奥林匹克运动过于强调竞技性、功利性、商业性的背景下诞生了。

青奥会沿袭现代奥运会(包括夏季、冬季奥运会)每四年一届、每两年间隔举办的模式。2010年8月,首届夏季青奥会已经在新加坡成功举办,首届冬季青奥会将于2012年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举行,我国南京获得了2014年夏季青奥会的举办权。青奥会项目也依照奥运会设立,夏季青奥会有26个大项,冬季青奥会设7个大项。

国际奥委会要求参加青奥会的运动员年龄在14~18岁之间,同时根据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对一些难度大、对场地要求严格或者更加适合成人的项目不予设置,或者是减小比赛难度、变换场地和更改竞赛规则等。如马术只有场地障碍赛一个小项,而没有设盛装舞步、骑术、超越障碍等小项,并且马匹是由组委会提供;皮划艇中的激流回旋场地是在平静的水面上,而不是在河上或人工激流回旋场地;铁人三项中的游泳、自行车和跑步的路程都缩减了约2/3;现代五项运动只进行马术比赛之外的四项;羽毛球只设男女单打小项等。增加一些在青少年中开展比较普及的项目,如3人制篮球项目,也就是常说的街头篮球,并且要求在室外进行比赛;自行车项目增加了由3名男队员和1名女队员参加的BMX小轮车团体赛。另外,还独创了“混编”赛制,如游泳项目中的男女混合接力、田径项目中的径赛异程接力;曲棍球、足球和手球项目,只有不同国籍运动员混编的男、女队伍分别代表6大洲参赛;铁人三项运动增加了1个团体项目,每队各有2男2女组成,分别以亚洲二队、世界一队等名称参赛。

青奥会是国际奥委会专门为青少年设计的项目,旨在聚集世界范围内所有具有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以组织一项具有高竞技水平的赛事;此外,在奥林匹克精神方面成为一项具有教育意义的项目,让青少年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新的活力。青奥会除了体育竞赛,更加注重文化与教育活动,提倡节俭办赛,关注环境保护,强调不同文化、教育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合作。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理念,使之成为青少年的共同理想。教育与文化计划是青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对象不仅是运动员和其他参赛者,还包括全世界的青少年、青奥会主办地的居民和游客等。青奥会的文化与教育活动能够为全世界的青少年以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者提供独特的学习经历,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奥林匹克主义的灵魂和价值。

1.2人文教育释义

人文一词源于《易经》,《易·贲》中有:“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人文”与“天文” 是相对应的,天文是指自然规律,人文是教化的意思。《辞海》中的“人文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很显然科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科学涵盖于人文之中。而在学校教育中,人文与科学一般是相对应,这是基于对人类知识体系内容的划分。科学教育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教育,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以及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教育主要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学、史学、艺术等方面。

“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和生成了人本身和人本身的两重存在,即生物性肉体和精神性灵魂的存在[1]。”人类为了生物性肉体的存在,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发明创造,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满足其生存和进一步的发展。而人精神上的需求则需要超越肉体的生物性存在,追求心灵的安宁和对自我的完善。肉体和精神的存在表征了人的科学与人文的两种不同文化存在形式。现代市场经济的最大化和利益化,使科学教育的实用性、功利性更加凸显。唯科学主义的、缺失人文关怀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片面发展的人才,社会需要的是健全的、完整的人,需要具有科学知识与深厚人文情怀的和谐发展的人。教育的根本是教化、育人,人文文化与人文教育必然是教育之本、教育之魂。

2 教育青少年是创办青奥会的根本目的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精神相互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因为是青年,而不是儿童,掌握和引领着人类的命运[2]。”顾拜旦倡导、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本意就是为了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体育运动是载体,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以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国际顾拜旦委员会主席诺伯特·米勒在我国出版的顾拜旦先生所著《奥林匹克回忆录》一书的导言中明确提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道德理念,肩负着对‘世界青少年’的教育使命[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奥运会已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高度。但是,围绕奥运会所展开的很多的活动具有太多的功利性,奥林匹克运动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日趋降低。现代奥运会的诸多弊端,使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决心对奥运会进行改革。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部分,而对其任何一点的变动与改革都会触及各方即得利益,都会对奥林匹克运动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两难情况下,国际奥委会冲破重重阻力推出了青年奥运会,力图克服既有奥运会的种种局限,使青奥会能够成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教育青少年的盛会,使奥运会回归奥林匹克理想的轨道。把青少年从电脑旁吸引到体育运动中,同时教育青少年要远离毒品,科学运动和训练,以培养青少年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 青奥会是践行奥林匹克精神,推进青少年人文教育的平台

3.1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

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奥林匹克运动实践中符合奥林匹克主义的种种表现和激励因素。奥林匹克精神通常包括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

参与是实践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这里的参与,既包括各国参加奥林匹克运动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活动,也包括经常性的奥林匹克体育、教育、文化活动以及大众参与体育锻炼、观看体育运动比赛和运动会志愿者服务等。“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口号体现的是一种竞争精神和奋斗精神,也表达了一种强烈的人文精神。顾拜旦曾经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形式,竞争也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奋斗精神更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繁荣昌盛的重要品质。

在激烈的竞争中,公正原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行为规范。顾拜旦在《体育颂》中高歌:“啊!体育,你就是正义!你体现了在社会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平合理。任何人要想速度超过一分一秒,高度逾越一分一厘,取得成功的关键,只能是体力与精神融为一体。”我们所要求青少年所具备的团结、合作的人文素养正是奥林匹克友谊原则的体现。不同国籍、民族和肤色的人们超越了政治、文化、经济、宗教和语言等方面的限制,通过体育活动聚集在五环旗的周围,相互交往,增进了解和友谊,进而达到全世界人民和平、团结、友谊和进步的目的。

3.2青奥会是青少年展现自我的平台

顾拜旦一生为恢复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而努力奋斗,他认为体育可以荡涤社会上一切污泥浊水,给地球和人类带来进步与希望。但在奥林匹克运动蓬勃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奥运会规模越来越大、过度商业化,存在行贿受贿、黑哨和假球,存在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过度训练以及对青少年教育缺乏等现象。这些现象严重侵蚀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机体,玷污了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限制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青奥会不是一个小型的奥运会,是旨在将世界上优秀的青年运动员集合起来,在进行高水平运动竞技同时,分享不同的文化和教育活动,希望全世界青少年通过这个奥林匹克运动的创新平台,提升体育运动意识和参与感,广泛传播“友谊、卓越、尊重”的奥林匹克理念,传承、光大奥林匹克精神,让他们从运动中收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青奥会让世界的目光聚集在青少年身上,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3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进青少年人文教育

2002年悉尼奥运会后,曾有一份针对10多个国家600多人的调查,他们对奥运会的理解和印象主要是:参与、奋进、诚信、和平、友谊、尊重、团结、活力等。这些方面都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也是人文精神的表达。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人文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张扬。作为集中体现人文精神、推进青少年人文教育的青奥会,更加注重体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促进青少年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崇尚奋斗,推崇精英,尊重和弘扬为社会所认同的伦理道德,让青少年为建立一个维护人类尊严、和平的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青奥会的各种体育、文化、教育活动,教导青少年树立“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进而影响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各阶层的结合点,没有了人文精神支撑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只能是一个体育秀场而已。失去了人文精神,也就丧失了教育功能,运动员也不再是青少年敬仰和学习的榜样。在学校不应当把体育单纯的看成是娱乐性的活动,否则体育就会走向歧途,体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会对青少年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人文教育对青少年生活、学习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能够促使青少年更多地参与体育运动。

4 南京青奥会契机下,加强我国青少年人文教育

4.1南京申办青奥会理念所体现的人文思想是开展青少年人文教育所必需的

南京申办青奥会的理念口号是“与青奥共成长”(“Grow with YOG”),是希望青奥会在中国南京得到成长,更是希望我国青少年乃至全世界的青少年与青奥会一起成长。 “了解、友谊、责任、欣赏、公平、竞争、健康、环境、自信、文明、创造”,从南京申办青奥会理念的这些关键词语中就能够嗅到浓厚的人文气息。科技的进步让青年人拥有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信息,希望通过举办青奥会增强青少年人文素养、涵养人文精神,使青少年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实践观。

人是知、情、意的统一体,知、情、意对应着人的三种相对独立的心理素质:认知素质(或智力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它们分别反映人对于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实践关系的认知能力。而人学习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技术活动都离不开人的情感、意志、兴趣、理想、信念、境界等内在的人文力量本体的支撑。特别是来自人本身的激情、热情更是激发科学活动的最强大的精神驱使力。和谐、文明的社会需要的是多向度的健全的人,这样的人必然是具备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和以深厚的人文情怀为本的全面和谐的人。随着科技理性的不断张扬,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使科学和技术本身成了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和奴役性,起着统治人和奴役人的社会功能。在当今社会浮躁、焦虑的气氛中,提倡人文精神,加强青少年人文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4.2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都亟待加强

在新加坡青奥会期间,运动员即使结束了自己的比赛,也不允许提前离开大会回国,要求青少年运动员在参加运动竞赛之外,还要参加赛会举办的各种文化、教育主题活动。为了把大家的注意力放在运动员的成就,而不是成绩,首届新加坡青奥会是不设奖牌荣誉榜及大会记录的。其实,青奥会相对于“奥运会”来说有很多的不同,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教育青少年,使青少年成长为具有现代人文精神的人。

新加坡青奥会结束后,中国青年报一篇文章写道:“辉煌难以掩盖中国竞技体育长期以来存在的‘短板’:三大球和部分基础大项总体缺乏竞争力;运动员夺标欲望过强、不少选手心理包袱过重;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个人综合素质有缺陷等等[4]。”以上对新加坡青奥会中国代表团的评价,从其它一些有关报道中也可以得到印证。一些选手夺冠欲望过强,压力太大;在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互动上,我国绝大多数运动员不具备简单的英语对话能力,很难与外国运动员正常交流;受困于基本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知识的缺乏,有些运动员在一些需要运用综合知识、技能的活动上显得无所适从。我国运动员在新加坡青奥会上表现出来的问题,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模式有很大关系。我国各省市体工队、体校的青少年运动员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每天是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能、技能训练,文化课学习时间相对较少,且又受到运动队整体对青少年文化课的不重视和训练导致的运动员身体疲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文化教育水平较低、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

青奥会是国际奥委会和全人类对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反思,希望通过体育活动加强对青少年人文教育,使他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在积极备战2014年南京青奥会过程中,需要认真反思我们的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模式。对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说,竞技运动都是年轻时的事情,竞技运动只是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对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应该是体育与教育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运动训练业余化。

4.3学校体育践行奥林匹克思想,加强青少年学生人文教育

多年来,“体质、技能、快乐、终身、素质”等词语是学校体育改革实践或者争论的焦点词语,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一直在争论中前行。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人的主体性和潜能的开发,以形成人的健全的个性。学校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针对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着一些学生希望身体健康,又厌恶体育课的现象。这种厌恶情绪主要不是因为对运动本身的反感,而是来自于心理的障碍,来自于心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也反映了奥林匹克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得不够,学校体育教育对人文教育的缺失。

人们在体育运动中既会体验到快乐,又会体验到痛苦;为了获得较高的运动技能,需要经历枯燥、艰辛的训练,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在运动竞赛中,既需要勇敢的向前冲,又需要团队的合作,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运动竞争中,既要遵守规则,又要尊重对手,体现公正、公平。但在学校体育具体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注重运动技术的传习,关注运动技能的掌握,而轻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学校体育不能够单纯的只是为了体育,体育一定要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体现对青少年的人文教育,否则,体育就会走向歧途。

既要让学生体验到运动中的愉悦,又要让学生正确对待运动中的困难和挫折;既要在青少年学生中树立体育明星的榜样作用,又要让学生看到体育运动中的假球、暴力、兴奋剂等丑恶的现象。充分发掘体育教育中的人文因素,培养青少年人文精神,在学校体育中践行奥林匹克思想,在青少年中推广奥林匹克精神。

[1] 人文精神价值的形而上内蕴——大学人文教育的终极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2:):1-5.

[2 ] 国际顾拜旦委员会.奥林匹克主义——顾拜旦文选[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45.

[3] 皮埃尔·德·顾拜旦.奥林匹克回忆录[M].刘汉全,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1.

[4] 柴新新.青奥成绩辉煌难掩短:三大球不灵 文化素质偏低[N].中国青年报,2010-08-27.

TheYouth’sHumanisticEducationunderNanjingYouthOlympicGames

DU Xiao-wei

(PE College,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China)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he paper analyses the Youth Olympic Games and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 Youth Olympic Games, originated from the Olympic Game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youth generation and stresses the topics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 for the young people is basic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society which needs the harmoniously developed humans with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humanistic spirit. Since the Youth Olympic Games provides the youth the chance to show themselves and the Olympic spirit is the soul of the Olympic, spreading the Olympic spirit is beneficial for promoting the youth’s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refore, with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 as a pivot, the 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education should be enhanced for the youth athletes as well as for the young students at the schools in which the Olympic ideals sh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

The Youth Olympic Games; humanistic education; youth; Nanjing

2011-06-14

杜小伟(1985-),男,河南焦作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004-3624(2011)05-0018-03

G80-05

A

猜你喜欢

青奥会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头脑奥林匹克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
青奥会的真正内涵*——“南京青奥会口号、目标与理念”研讨会综述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