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0急救的风险及工作改进体会

2011-02-11李树杨李政达朴杰

中外医疗 2011年35期
关键词:急救车病情消毒

李树杨 李政达 朴杰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 吉林白山 134300)

目前120急救承担着城市急危重患者的院前抢救转运等工作。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但是也承担着巨大风险。工作中需要逐步完善。就我院10余年120急救工作。本人总结如下风险,运行问题并尝试改进解决。

1 临床资料

1.1 醉酒患者的风险

经常有醉酒卧街头患者,有好心群众或者110报警求助。交由120处置。120到达时查:当时生命体征平稳正常。外表无外伤痕迹。仅可闻及浓酒味,并且烦躁不安,不配合医生检查处置。易于酒精中毒混淆。当时发生情况不清。无目击者。不易立即明确诊断,临床中多次遇见此类患者。入院后查:头CT显示:颅内出血。因此,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以免误诊。一定接回医院留院观察直至清醒。避免大意导致医疗纠纷。且转运过程中建立静脉通路,随时监测病情变化。

1.2 心脑血管及肺部疾病等患者转运

120转运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多年患病的老年病人日益增多。此类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猝死及病情变化。因此应当向家属提前交代病情,建立静脉通路应用有效药物,吸氧,心电血压监测。

支气管哮喘患者立即给予25%~40%吸氧,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的雾化吸入。静脉给予激素和喘啶等药物。抬高头部,防止误吸。并且准备好气管插管。

医生应当具有抗休克,抗心衰,逆转恶性心律失常等有效措施,转运过程中保持抢救的连续性、有效性。

1.3 院前已经猝死的病人处置

心血管疾病患者猝死的几率大大高于其他患者,目前经常抢救院前已经出现猝死的患者。大部分此类患者都是心源性猝死。医生必须完成早识别。早期心肺复苏,除颤,早期提供基础生命支持,电击除颤。是心肺复苏的成功关键。因为心源性猝死患者多死于室颤。

120医疗组成员除了拥有高理论水平和高度责任心,尤其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心理素质,快速检视及诊断技巧。10s内完成生命体征检查,操作等。分工合理,紧密配合。

拨打120的患者家属可能因为焦急烦躁,感觉时间漫长。甚至埋怨医护,夸大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记好接电话和出诊时间。备好记录,留好证据。到场后立即行心电血压等检查,建立静脉通路。不做无病情无关的辩解。以免延误时间。再次引起更大纠纷。

1.4 科学进入现场急救

CO中毒时:120进入现场急救。如果判断确是CO中毒,必须忙而不乱,提醒进入现场人员关闭手机MP3等电子产品。特别是开放煤气自杀的情况,室内煤气浓度往往过高。按响门铃,打开电灯开关等产生电火花均可以引起爆炸,要保护患者及自身安全。

迅速採血以备入院化验COHB,快速转运时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昏迷患者头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静点醒脑静等药物保脑醒脑开窍。

1.5 急救车空气及器械的消毒

急救车每一天担任繁重的转运工作。但对急救车及配置器械消毒未必引起足够重视。可能诱发院内感染,主要消毒对象:120急救车。车内空气。常用物品器械如:氧气湿化瓶内芯及橡胶管、呼吸器面罩、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电筒、止血带、担架。被褥枕头等。污染原因:急救车运送多病种急危重患者。车内抢救物品使用频繁。且出车频繁,来不及彻底消毒就投入下一个患者急救使用。

因此,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消毒登记制度。综合管理,每次接送患者后开窗通风30min。车内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血压计袖带,氧气湿化瓶内芯,面罩等用后消毒,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床单枕巾一人一换。救治现场疏散人群。减少人员走动,被血污染物,呕吐物,分泌物,盛放器皿加盖,避免车内污染。注意车内消毒。

1.6 担架工配备

目前空巢老人多,独生子女多。120接诊多是老年危重病人。因此,应当配备担架工。且经过正规转运培训上岗。否则容易耽误转运医院的抢救治疗

2 体会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120院前急救凸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风险日以彰显。问题也一个个呈现,因此,应当发现问题迅速解决改进,以免纠纷,产生不良后果。

猜你喜欢

急救车病情消毒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消毒攻略大派送
急救车畅行不再难
给急救车“让道”,为生命“保驾护航”
一次性PVC腕带在急救车封存管理中的应用
一次性锁在急救车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