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2011-01-25陈彭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3期
关键词:心动过速心肌炎病毒性

陈彭亮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陈彭亮

目的观察与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且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观察,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常以发热、乏力、心悸胸闷等为主要表现,而辅助检查以心电图及心肌酶异常最为常见且本次治疗临床治愈达93.33%。结论加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对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观察;分析

所谓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及其毒素通过血液循环直接侵袭心肌细胞,从而导致局灶性或是弥漫性心肌间质发生炎性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或是坏死而致使心功能出现障碍以及发生全身症状的一种疾病[1]。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作为儿科急危重症之一,该病具有发病迅速、病程重及预后差等特征,同时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率呈现出有增无减的态势[2],因此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干扰,本次进一步加强了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选取符合《实用儿科学》[3]的患儿共计30例,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存在先天性疾病患儿;②脑、肝、肾及肺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③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另外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同时查阅30例患儿病历资料显示其中男21例、女9例,男∶女=2.3∶1,年龄2~13岁、其中2~3岁者3例、占10.00%,4~7岁者16例、占53.33%,8~13岁者11例、占36.67%;发病原因分类:上呼吸感染18例、占60.00%,下呼吸道感染7例、占23.33%,肠炎1例、占3.33%,无明显诱因者4例、占13.33%。

1.2 研究方法回顾性观察与分析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病历资料,同时参考《实用儿科学》[3]以及目前临床试验设计方案,设计《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观察与分析表(Case Report Form)》套表,并由专人对表中内容进行观察与详细记录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其中表中主要内容包括患儿姓名、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其效果等。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嘱咐其卧床休息且加强营养,另外给予静脉输注大剂量维生素C 200 mg/(kg·d)、利巴韦林10~15 mg/(kg·d)及果糖100 mg/(kg·d),10~14天为一疗程;同时加用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而对于重型患儿加用地塞米松0.3~0.5 mg/(kg·d),两周为一个疗程;2 d内给予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另外对于急性心竭者给予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

1.4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4]进行评定,即①临床治愈:患者临床表现全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且持续1~2周。②好转:患者临床表现减轻,心电图示早搏由频繁至显著减少(>10/min降低至<5/min),或无持续显示传导阻滞,无频发心动过速。③无效:临床表现无变化,心电图无改变。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所观察到的全部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同组中多个构成比比较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表现观察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表现观察(n,%)

2.2 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辅助检查结果见表2所示。

通过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χ2=27.31、▲P<0.05,提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辅助检查以心电图异常最为常见,其中心电图异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缓、ST-T段改变、频发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

2.3 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效果见表3所示。

通过表3中相关数据可知χ2=39.21、▲P<0.05,提示本次治疗措施有效。

表2 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辅助检查

表3 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效果(n,%)

3 分析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多是由于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埃柯病毒等所引发心肌出现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等特点,往往导致患儿出现严重心衰、心律失常且合并急性肺水肿等诸多不良事件,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鉴于此种情况,本次对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了观察与分析,从表1及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此类患儿多存在发热、心前区不适、心悸胸闷、头晕、腹痛及全身乏力等临床症状,同时体检发现患儿存在着心音低钝、心动过速或过慢或是心律失常临床体征等;而辅助检查可知全部患儿均存在着心电图异常现象(例如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同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存在着心肌酶异常(CK-MB明显升高,占到86.67%),所以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测定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敏感性较强、特异性较高,总之,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不仅要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来判断,同时还应结合诸如心肌酶测定及心电图检查等客观指标进行综合性考虑,从而降低误诊率、漏诊率。

一旦患儿得以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应及时给与相应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保护心肌细胞、促进心肌营养与代谢以及积极给予心衰、休克等并发症对症治疗。例如可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保护心肌细胞、降低细胞内外过氧化物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有助于心肌损伤的修复;另外对于部分重症患儿可加用激素,从而达到消除心肌水肿、过敏及降低自身免疫反应等。

综上所述,加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对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1]李琳琳.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2):194-195.

[2]王宇波,武英凤,侯金香.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7-68.

[3]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2:874.

[4]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65.

523002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猜你喜欢

心动过速心肌炎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思考心电图之169》
《思考心电图之161》答案
《思考心电图之158》答案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