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药唑来膦酸钠的合成工艺改进*

2010-11-26程传玲郝二军徐桂清胡志国

合成化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双膦滤饼氯化

程传玲, 汪 洋, 郝二军, 徐桂清, 李 伟, 胡志国

(1. 郑州轻工业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2.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3. 河南师范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

唑来膦酸钠{[1-羟基-2-(1H-咪唑-1-基)亚乙基]二膦酸单钠盐一水合物,1}是由瑞士诺华公司研发的咪唑杂环双膦酸盐,属于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于2000年l0月在加拿大首次上市。随后在欧盟、美国等80多个国家或地区获得批准,商品名为Zometa,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所致高钙血症(HCM)及多发性骨髓瘤和实体瘤的骨转移[1~6]。该药能有效治HCM,晚期肿瘤骨转移和变形性骨炎,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有望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与其他同类药物相比,1具有疗效高、给药剂量小、给药方便、安全性较好等优点,也是目前FDA批准的唯一对实体瘤骨转移有效的双膦酸盐药物。目前双膦酸盐药物在我国尚处在临床应用的初始阶段,但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文献[4]曾对1的合成进行报道,但存在反应条件比较苛刻,有机溶剂(甲醇,氯仿和氯苯)残留量容易超标,产率低,纯度低,污染环境等缺点,不符合药用标准,不利于工业化生产。近年来,室温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反应介质,已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7]。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离子液体具有蒸汽压极低、不易燃烧、热稳定性好、既可作反应介质又起催化作用、可循环再利用等诸多优点。

Scheme1

本文在文献[1~6]方法的基础上,以咪唑-1-基乙酸盐酸盐(2)为原料,在[bmin]BF4离子液体中,通过与磷酸和三氯化磷缩合和水解反应制得唑来膦酸,再与氢氧化钠成盐合成了1(Scheme 1),总收率60.0%,纯度99.8%。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收率高、纯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符合药品生产的要求,适合工业化生产,为药物合成提供了一条绿色有效的合成新途径。同时,离子液体所具有的能够回收并重复使用的独特性能,不仅解决了因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避免了反应介质一次性消耗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使得离子液体这一绿色反应介质符合现代制药工业的要求。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Kofler型显微熔点仪(温度计未校正);Bruker DPX-400 MHz型核磁共振仪(D2O为溶剂,TMS为内标);美国BIO-RAD FTS-4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KBr压片);美国Agilent HP1100型组合式全自动高效液相色谱仪。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合成

(1) [bmin]BF4的合成

在干燥的三颈瓶中加入N-甲基咪唑14.8 g(0.18 mol)和三氯乙烷80 mL,搅拌下滴加新蒸的正溴丁烷20.4 mL(0.19 mol),滴毕(约30 min),回流[(78±1) ℃]反应4 h~5 h。静置分层,下层[bmim]Br用三氯乙烷(2×15 mL)洗涤,用水泵抽出残余的三氯乙烷得棕红色透明液体[bmim]Br。

在圆底单径烧瓶中加入[bmim]Br 6.58 g(30 mmol)和水5 mL~10 mL,冰水浴冷却,搅拌下于5 min内滴加30 mmol·L-1的NaBF4溶液[NaOH(1.2 g)+水10 mL+40%NaBF4(4.7 mL)],滴毕,继续搅拌10 min~20 min后倒入分液漏斗中,用二氯甲烷50 mL萃取,水层用二氯甲烷50 mL萃取,合并二氯甲烷层,用水(2×25 mL)洗涤,无水MgSO4干燥;常压脱溶,残余物为深黄色粘稠液体[bmim]BF4,置真空干燥箱中于90 ℃干燥10 h~12 h待用。

(2) 2的合成

在三口瓶中依次加入咪唑13.62 g(0.2 mol)和[bmim]BF4100 mL,搅拌下升温至60 ℃(回流),缓慢滴加氯乙酸乙酯24.51 g(0.2 mol),滴毕(约2 h),回流反应16 h(TLC监测)。降至室温,过滤,滤饼干燥得咪唑-1-基乙酸乙酯约24 g,无需精制,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在三口瓶中加入咪唑-1-基乙酸乙酯24 g和浓盐酸34 mL(放热升温至85 ℃),搅拌下回流反应10 h后再剧烈搅拌2 h;过滤,滤饼于80 ℃常压鼓风干燥得白色固体2 约25.65 g,收率79.4%。

(3) 1的合成

在三口瓶中依次加入2 17.26 g(145 mmol),搅拌下加入[bmim]BF440 mL和85%磷酸16 mL,于60 ℃滴加三氯化磷30 mL,滴毕(约4 h),回流反应4 h。降温至40 ℃,抽滤,滤饼倒入9 mol·L-1HCl 80 mL中,搅拌下回流反应6 h。趁热过滤,滤饼加入9 mol·L-1HCl 80 mL中,重复上述操作。合并滤液,减压蒸干得黄色油状液体,加入混合溶剂[V(丙酮) ∶V(乙醇)=1 ∶1]240 mL,搅拌下析出固体,抽滤,滤饼用去离子水重结晶得白色固体唑来膦酸(3),收率90.1%,纯度>98.5%(HPLC,下同)。

在三颈中加入3 46.4 g(0.16 mol)的水(450 mL)溶液和氢氧化钠5.6 g(0.10 mol),搅拌下回流反应30 min。冷却结晶,过滤,滤液浓缩一半得粗品,合并滤饼和粗品,用蒸馏水(410 mL)和异丙醇(60 mL)溶解后,用活性炭脱色;冷却结晶,过滤,滤饼用水洗涤,于40 ℃~60 ℃干燥得142.4 g,收率85.0%,纯度99.8%, m.p.239 ℃;1H NMRδ: 8.68(s, 1H), 7.48(s, 1H), 7.34(s, 1H), 4.67(t, 2H); IRν: 3 485, 3 447(O-H), 3 011(=C-H), 2 830(C-H), 1 643(C=C, C-N), 1 459 (C-H), 1 406(C-N), 1 324(P=O), 1 094(P-O), 711, 671(P-C) cm-1。

2 结果与讨论

2.1 1的合成条件优化

(1) 三氯化磷滴加速度对1收率的影响

反应条件同1.2(3),考察三氯化磷的滴加速度对1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滴加过快时,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反应非常激烈,液体喷溅,温度快速升高,造成产率低下。若是缓慢滴加,反应速度太慢,消耗时间太长。滴加时间为4 h时,产率最佳(90.1%)。

表 1 三氯化磷滴加速度对1收率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the titration rapid of PCl3 on yield of 1

*反应条件同1.2(3)

表 2 反应温度对1收率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yield of 1

*三氯化磷滴加时间4 h,其余反应条件同1.2(3)

(2) 反应温度对1收率的影响

三氯化磷滴加时间4 h,其余反应条件同1.2(3),考察2 与磷酸和三氯化磷缩合的反应温度对1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随着温度升高,产率逐渐增加,但当回流温度较高时,收率却呈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三氯化磷分解所致。另外,温度过高时,溶剂挥发和溶剂泄露损耗必然增加。回流温度较低时,反应速率慢,反应不充分,故而收率低。最佳反应温度为70 ℃左右。

由此可见,合成1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三氯化磷滴加时间为4 h,缩合反应温度为70 ℃,其余反应条件同1.2(3)。

2.2 [bmim]BF4 重复使用次数对1收率的影响

所用反应介质能否回收并重复使用是“绿色化学”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考查了[bmim]BF4的重复使用情况,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bmim]BF4经过5次使用后,收率才开始降低,说明[bmim]BF4可回收并有效地重复使用,且重复使用5次后性能仍然良好,它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绿色环保溶剂。

表 3 [bmim]BF4 重复使用次数对1收率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number of [bmim]BF4 reuse on the yield of 1

*三氯化磷滴加时间4 h,缩合反应温度70 ℃,其余反应条件同1.2(3)

[1] 万嵘,汪海波. 唑来膦酸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34(11):543.

[2] Kamijo T, Yamamoto R, Harada H,etal. An improved and convenient procedure for the synthesis of 1-substituted imidazoles[J].Chem Pharm Bull,1983,31(4):1213-1221.

[3] Zaderenko P Gil MS, Ballesteros P. Synthesis and regioslective hydrolysis of 2-imidazol-1-ylsuccinic ester[J].J Org Chem,1994,59(21):6268-6273.

[4] Birkofer L, Richter P, Ritter A. Aktiviertmg “N-haltiger heterocyclen durch silylierung”[J].Chem Ber,1960,93:2804-2809.

[5] 蒋晔,张晓青,徐智儒. 唑来膦酸的合成[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1):30.

[6] 朱驹,周有骏,吕加国,等. 唑来膦酸的合成[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40.

[7] Dupont J, De Souza R F, Suarez P A Z. Ionic liquids(molten salt ) phase organometallic catalysis[J].Chem Rev,2002,102(10):3667-3691.

猜你喜欢

双膦滤饼氯化
恶性肿瘤高钙血症首个临床指南发布
低镍锍氯化浸出试验研究
等压滤饼过滤过程中五个基本理论问题之探讨
——非均布滤饼的局部比阻与平均比阻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双级推料离心机应用在薄层滤饼上的结构优化
双膦酸盐在骨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南苏丹Palouge油田滤饼清除技术
浓度和粒度对细粒煤滤饼结构影响的研究
双膦酸盐类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混二氯硝基苯氯化制备1,2,4-/1,2,3-三氯苯
溴氯化丁基橡胶的制备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