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2010-09-14许南翔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激肽原丹参滴丸复方

许南翔

(江苏省江都市医疗保险管理处,江苏江都 2252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重要病因。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DR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合并症,且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早期积极治疗DR既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减少今后高额医疗费用的发生,但各种治疗早期DR的药品费用和不同的疗效等问题随之产生,因此,评价其成本-效果的关系就极其必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查阅2000年1月~2009年9月的相关文献,筛选了49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病例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玻璃体混浊、角膜混浊、白内障等而影响视力者;②经验光确定有屈光不正,度数超过500度者;③脑血管意外者;④出、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病者;⑤甲状腺功能亢进者;⑥肝肾功能损害(GPT>40 U,BUN>9 mmol/L)者;⑦过敏体质者。

1.3 分组及用药情况

导升明组(L1):导升明 500 mg,口服,tid,用药 90 d。 胰激肽原酶组(L2):胰激肽原酶120 IU,tid,90 d。复方血栓通胶囊组(L3):复方血栓通胶囊,3 粒,tid,90 d。 复方丹参滴丸组(L4):复方丹参滴丸,15 粒,tid,90 d。

1.4 疗效评定

比较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彩色眼底图片和荧光血管造影资料,按以下标准判定疗效,①改善:彩色眼底照片中微血管瘤和出血完全吸收,仅在荧光血管造影片中仍可见可数的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明显减少,荧光血管造影荧光素渗漏的范围减小。②稳定:治疗前后的眼底彩色图片上微血管瘤、出血和渗出无明显吸收,但亦未见新的病变出现。荧光血管造影荧光素渗漏的范围无扩大。③恶化:彩色眼底图片上微血管瘤的数目增加,出血或渗出增多,或有新生血管形成等,荧光血管造影荧光素渗漏范围增大或有新生血管形成。

1.5 成本计算

所有药品费用均按2009年9月的市场价计算,且只计算药品费用,其他检查费用、诊断费用、给药费用和时间费用等不予计算。L1为1 417.50元;L2为810.00元;L3为891.00元;L4为656.10元。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四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见表2。

2.2 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表2 成本-效果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L4方案获得单位有效率的成本-效果比为 7.85,L2、L3 依次为 9.52 和 10.46,最高的 L1 为 15.04,故从经济学角度,L4方案优于其他3个方案。从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可以看出,在L1方案的基础上,每增加获得单位效果,L3、L2、L4要分别额外花费 57.98元、66.32元、73.07元。用户是否愿意用额外花费来获得单位有效率的机会,需自行判断和选择。

2.3 敏感度分析结果

经济研究中应用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偏倚,而且每个治疗方案在不同人群或不同医疗单位中的成本和效果可能不一样,这些难以控制的因素对分析结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故需进行敏感度分析,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机构的药品集中指标采购,药品费用必然下降,假设药品费用下降10%,由此进行敏感度分析,见表3。

表3 四种治疗方案费用下降10%的敏感度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视网膜微循环内微血管病变伴有血栓形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高血糖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影响视网膜的微循环,包括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血黏稠度增加和血小板的集聚力上升等。由于原因不明,导致的对早期DR方法的多样性,影响了对其治疗的合理性、高效性和低成本性。导升明主要是通过减少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来改善上述微循环中的“三高状态”,预防血管内皮细胞收缩和间隙形成。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提高机体抗凝和纤溶活性、抗凝血和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合成和释放前列环素类物质、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阻断羟自由基的产生,阻止脂质过氧化,是一种有效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复方血栓通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的作用。胰激肽原酶是微循环障碍改善剂,在体内降解激肽原生成激肽,舒张毛细血管,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量,激活纤溶系统活性,溶解血液高凝状态下形成的微小血栓。

L1组有效率最高,成本也最高;L4组成本最低,疗效也最低;L2组与L3组在疗效极其接近的情况下,L2组的成本较低。临床医师应视患者具体情况(如经济能力等)进行选择。

[1]何文,宋金春,罗云,等.药物经济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65-69,73-99.

[2]姚宏.国际药物经济学研究与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2-32.

[3]郭续媛,韩翠萍,李贵,等.导升明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眼科,2000,9(1):39.

[4]管永清,刘瑞.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OL].http//qikan.shouxi.Net/heml/qikan/hbyy/20095319/lz/200906160 94357708_481599.html.

[5]曹继高,吕双燕,刘霞.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8例临床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4(3):20.

[6]邓仰欣,郭征东,张健,等.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9):2544.

[7]曾莉.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0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7,28(8):1349.

[8]申爱军.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7):1263.

[9]陈超.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2,2(5):34.

[10]朱敏,何锦贤,李国培.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杂志,2003,23(10):1112.

[11]马洁.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3(3):81.

[12]鲍领芝,杨光,王海彬.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6,28(4):304.

[13]邓辉,金明,苑维,等.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5,15(2):72.

猜你喜欢

激肽原丹参滴丸复方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Anti-hypertensive and endothelia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Qima capsule (复方芪麻胶囊) on primary hypertension via adiponectin/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
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
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50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寒湿瘀阻证336例随机对照研究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