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门诊中、西药处方的抽查与分析

2010-09-14赵璧完吴向起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注射剂不合理西药

赵璧完,祁 俊,吴向起

(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处方是传递医疗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治疗疾病的用药依据,一张完整的处方则包括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诊断印象、治疗方案、给药途径及药品费用等信息,开具处方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现行《处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1]。因此,开展对处方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以及处方用药安全性、合理性的检查监督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当前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者随机抽查我院2009年第2季度门诊中药处方5 000张和西药处方5 000张,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查我院2009年第2季度门诊饮片、中成药处方各2 500张和西药处方(不含急诊处方)5 000张,约占季度处方总量的10%,其中4月、5月、6月份中西药处方抽查总数分别为1 650张、1 700张、1 650张,全部处方真实、完整,具有一定代表性。

1.2 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处方管理办法》、《国际门诊处方指标评价》、《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学》、《中药大辞典》及药品说明书等相关文件资料,对中、西药处方书写的规范、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合理用药等问题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中、西药处方分别进行汇总,所得数据用Excel软件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一般指标的情况

结果见表1。

表1 第2季度处方一般指标的汇总结果Tab.1 Results on general indexes of prescription in the 2nd quarter

2.2 中药处方不合理使用情况

在1 567张不合理处方中,不合理中药处方为673张,占处方总量的6.73%,其不合理使用情况见表2。

2.3 西药处方不合理使用情况

不合理西药处方为894张,占处方总量的8.94%,其不合理使用情况见表3。

表2 第2季度中药处方不合理使用情况Tab.2 Situation about irrational use of prescriptions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2nd quarter

表3 第2季度西药处方不合理使用情况Tab.3 Situation about irrational use of prescriptions of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2nd quarter

2.4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在1 614张抗菌药物处方中,不合理处方497张,不合理使用率达30.79%,其不合理使用情况见表4。

表4 第2季度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Tab.4 Situation about irrational use of prescriptions of antibacterials in the 2nd quarter

2.5 不同技术职称医生中、西药处方不合理使用情况

结果见表5。

表5 第2季度不同职称医生中、西药处方不合理使用情况Tab.5 Situation about irrational use of prescriptions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f doctors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al titles in the 2nd quarter

3 讨论

我院此次抽查的门诊处方基本都是国家基本药物,处方中药品的西药品种多数为1~2种,处方金额从0.1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多数集中在130元左右,而没有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在处方中,口服药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注射剂,占24.42%,据报道发达国家注射剂的使用率仅占0.12%~5.00%[2],可见我院注射剂的使用率偏高,这可能与传统的用药观念相关,输液治疗常被部分患者视为能使病情尽快好转的良策,只要发热、腹泻或受点皮肉伤,就直接要求输液,殊不知输液过程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静脉炎、发热、空气栓塞和感染等[3]。因此,为避免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我院医生应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适应证,尽量减少注射剂的使用。使用药品通用名能减少处方错误,利于交流,且可预防商业贿赂,另外使用药物通用名处方比例不仅反映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还可看出卫生及药监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力度,是评价药物使用规范的一个很好指标[4],现行《处方管理办法》实施后,我院药品通用名使用率达97.81%,基本上能规范医务人员使用药品通用名。处方合格率较《处方管理办法》实施前也明显提高,但初、中级技术职称医生处方不合格率仍较高,应当重视初、中级职称医师的用药培训。

对于中药处方,抽查的不合理处方有673张,不合格率为13.46%,主要问题表现在用法、用量及疗程不合理,中药特别讲究用法、药材的产地、采收季节、用药部位,如川贝母滋阴润肺多用于虚证,浙贝母长于清热多用于实证等,而我院一些西医的临床医师由于缺乏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了解,造成此类中药饮片用法错误的发生现象多。在饮片处方中,特殊煎煮的药物需加注明,如制附片、珍珠母需先煎等,但一些医师责任心缺乏,对特殊煎煮的药物未注明。此外,由于当前一些中药饮片质量下降,医师使用常量往往达不到很好效果,因此有时治疗剂量常超出药典规定范围,但需签字,而往往有些医师有时忘记签字。其他不合理之处分别是非适应证盲目按病名或症状滥用中成药、配伍不当或禁忌、重复用药、药名书写不规范等。

此次抽查的不合理西药处方有5 000张,不合格率为17.88%,其最突出问题也是用法、用量及疗程不合理,例如一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且半衰期较长,每天只需给药1次,但可能由于许多医生缺乏对这些药物药代动力学的了解,给药频率为一日2次,甚至为一日3次。其他不合理之处分别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药品名称、剂型及规格错误、非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配伍不当或禁忌等。其中我院还重点分析了抗菌药物的使用,发现依据发达国家和国内数家大型医疗机构的平均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标准[2,5-6],该项比例偏高,且不合理使用率也较高,主要问题表现在术前预防用药档次高,使用时间长,且大部分是含酶抑制剂,价格偏高。其次为联用抗菌药物指征不明或缺乏指征,虽联合用药属于药物新用,而其可行性也取决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7],但在所分析的联用处方中,新药品种较多,价格较高,疗效欠佳。其他问题诸如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不明、剂量偏大、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等也存在较多。

通过以上抽查分析结果可知,我院门诊中、西药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主要问题为中、西药用法、用量及疗程不合理、中成药非适应证滥用、抗菌药物处方使用和不合格率以及注射剂使用率偏高等。因此,为进一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我院一方面需加强对临床医师用药知识培训,充分发挥我院“药讯”和“中药手册”的作用,要求其熟悉并掌握常用中药的炮制规范、处方规则以及特殊药物的煎法,从而加速医护人员知识更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中、西药师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判断处方用药安全、合理性的能力,从而对不合格中药或西药处方严格审查把关。另外,对于病情轻、中度的门诊患者,医务人员要坚持“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静注”的原则,防止滥用注射剂。但最重要的实施环节在于成立医院合理用药监管部门[8],制订奖惩制度,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坚决执行奖惩制度,从制度上规范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5.

[2]唐镜波,陈香谱,谭军.合理用药调研的国际指标[J].中国药房,1995,6(4):5.

[3]叶枝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386-2387.

[4]吕经兰,路兰兰,吴文丽.开展处方评价,促进合理用药[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0):276-277.

[5]曾颖,杨敏,刘晓琦.我院门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研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6):737.

[6]关爱武,李玲,盛琳,等.我院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研[J].中国药房,2007,18(25):1994.

[7]贾公孚,谢惠民.临床药物新用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

[8]谷华.我院2008年第三季度门诊处方评价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40-141.

猜你喜欢

注射剂不合理西药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扩心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