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改思路新探*
——基于一次问卷调查的研究

2010-09-09孙伟正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概论考核

孙伟正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基础部,北京 10004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改思路新探*
——基于一次问卷调查的研究

孙伟正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基础部,北京 100048)

学生反映的突出问题是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问卷调查表明:当前,《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兴趣不高、价值不大、实践偏少、阅读乏力和考核单一等五类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可采取相应的五种教改思路:开发学习兴趣、彰显课程价值、开展实践教学、加强阅读指导、实施多样考核。

《概论》课;问卷调查;问题;教学改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原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本文简称《概论》)自 2007年在我校开设以来,已经过了三轮教学,当前学生对这门课教学的反响如何?今后应如何进一步改进与提高?针对这类问题,笔者在 2009年学期末对学习这门课的 2008级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全面了解《概论》课的教学基本情况,深化教学改革并提高教学质量。

一、总体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采用集中填答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 535份,回收有效问卷 510份,有效回收率为 95.3%。在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中,文科类学生 330份,占 64.7%;理工科类学生 120人,占 23.5%;艺术类学生 60人,占 11.8%。问卷调查共设置了 20个小题,调查内容涵盖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收获与自我评价、课堂教学状况和考核方式选择等四个基本方面。

作为《概论》课的任课教师,此次调查,笔者既深受鼓舞,又倍感责任重大。受到鼓舞,是因为大多数同学对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持肯定态度 (参见表一),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持积极评价,具体表现在,调查数据的多数项目评价是“比较好”大于“一般”,“比较差”的评价比例平均不到 6% (参见表二)。责任重大,是因为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 (参见表三),要把这门课上好,还需要在教学改革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表一 开设本课程的必要性

表二 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表三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突出问题

此次调查显示,学生对《概论》课教学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兴趣不高

从调查数据上看,学生对《概论》课直接表明“学习兴趣不浓”的占 22.8% (参见表四),间接表明缺乏兴趣的学生比率更为突出 (参见表五),比如,不经常阅读教材的学生比例高达87.8%,没读过相关参阅书目的占 62.5%,“学习主动性不够”、“懒于思考”、“不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的累计达 48.8%。

表四 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评价

表五 关于阅读教材与参考书

(二)价值不大

调查发现,学生对《概论》课教学问题的突出感受,一是“课堂内容不能解决实际思想问题”,二是对这门课与自身的实际意义关系持怀疑甚至否定的看法,认为教材内容 “太注重理论”、“内容无用处”、“不容易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感觉与自身没多大关系”。

(三)实践偏少

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评价中,认为自己实践不够的比率最高,占总数的 23.7%;关于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认为“课程讲授太多,缺少实践活动”的比率居第二位,仅次于对 “课堂内容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选择比率;在关于课堂教学类型的建议中,选择“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比率占 34.5%,居各选项之首。

(四)阅读乏力

积极有效的阅读是大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此次调查数据显示,经常阅读教材的学生比率仅占总数的 12.2%,超过半数的学生(68.4%)只是有时读一下,阅读过老师推荐的参考书或教材列举的阅读书目的学生也只有37.5%,根本没读过的占一半以上 (62.5%)。对此,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也有较强的反映,23.7%的学生认为自己课外阅读不够,这一比例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评价的八个选项中最为突出。

(五)考核单一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考核模式千篇一律,少有新意,存在着重期末、轻平时的倾向。虽然目前的考核方式增加了平时成绩的内容,但与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70%相比,30%的平时成绩比重仍然偏小,况且平时成绩因大班授课不易全面考核而相对均衡,所以,决定这门课最终能否过关的命运一般仍掌握在以闭卷考试为基本形式的期末成绩之中。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这种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大多持不赞同的态度 (参见表六)。

表六 对于考试方式的建议

三、教改思路

问题意味着努力的方向,问题蕴涵着新的思路。现结合这次调查,就《概论》课教学中的上述五大突出问题,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教改思路:

(一)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概论》课的教学改革,首要的是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调动学习兴趣,既存在不少问题,又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调查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存在着两大兴趣区。第一大兴趣区是教学方式的直观新颖。比如,除了讲课方式灵活、视频播放、多媒体教学手段外,还有专题调查、小论文写作、热点话题辩论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做到,可操作性强,方便易行。第二大兴趣区是教学思路的循疑探幽。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系统而科学的讲解并不感兴趣,他们觉得这种教学内容尽管科学严谨,但枯燥、呆板,听课的时候容易走神、打瞌睡;学生对教师所强调的重点难点也不感兴趣,除非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觉得这些重点难点与自己没有关系。如能抓住这些兴趣点,并辅之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就不难点燃学生的思想兴奋点,因而,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不但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彰显课程价值

实践表明,有趣之外,有用是最好的动力。《概论》课的教学改革,要特别注意在开发课程内容的作用上下功夫,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课程对自身的用处。

一是挖掘教材内容的显性价值。比如,在讲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理论问题时,可以结合每年一度的“两会”话题,从学生自身的就业等问题出发,进行就业等方面的政策解读与分析,使学生有更明确的就业定位。再比如,在教学“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相关理论时,可结合西方国家对中国青年的意识形态争夺 (例如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激发大学生的国家使命感与责任感,等等。

二是要挖掘课程自身的隐性价值。比如,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就可以通过视频影片等方式,适时地插入从党的重要历史人物到普通人物,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所涌现出的时代典范,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深切感受到这些典型人物身上所凝结着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决策风格、耐挫精神、达观态度等隐性价值。

三是对学生实际困难的关心与帮扶。在课堂内外,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教师及时予以关怀指导;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尽量帮助解决;当学生心理上产生障碍时,教师及时予以排解;当学生在就业考研问题上困感徘徊时,教师给予思路分析和内容指导。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培养起融洽和谐的师生情谊,学生就易于在 “亲其师”之中 “信其道”。

(三)开展实践教学

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实践教学是区别于单纯理论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指除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学生广泛参与的教学方式,并进一步细化编写的重点、体例和要求”。实践表明,《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比如,第一课堂中的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视频录像、主题发言、才艺展示等,第二课堂中的电影活动周、专家讲座、辩论比赛等,社会大课堂中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实践教学方式。

(四)加强阅读指导

积极有效的阅读指导,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的重要条件。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加强《概论》课的阅读指导要三管齐下:

第一,教材阅读有铺垫。比如,阅读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内容之前,让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学生谈谈各自生活圈内的感触、变化、成就或者问题等,就可以从多个侧面反映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区域开发、企业创新与发展、环境污染与保护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有了这种铺垫,学生阅读就比较容易产生共鸣,阅读热情和阅读效果也会相应的提高。

第二,原著阅读有方法。党的重要文献和相关经典著作,既是党和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政方针,又是《概论》课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在此,引导和督促学生阅读原著的关键是合理有度地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这里的阅读方法,不能是教条式阅读、断章取义式阅读和应景式阅读,它必须把文本内容 (说的话)、使用情景 (做得事)和学生的主体性 (读者的创造性发挥)这三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共同组成一种体现经典著作魅力的三位一体式阅读方法。在这样的阅读实践中,学生用自己的心智去面对具体文本和历史情景,并把读后的感受充分表述出来。那么,这样的阅读便不难化为一次超越时空的体验历程,这样的作业也不难成为一次能力提高和思想升华的结晶。

第三,网络阅读有热点。《概论》课不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在这方面,五年一次的党代会和每年一次的“两会”,既是当年的热点又是这门课最鲜活的论题。这些热点在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上有着大量的体现。因此,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传播优势和党代会与“两会”的热点话题优势,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或热点辩论赛,是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有效方式。

(五)实施多样考核

突破“以背记取分数”的单一考核模式,其根本出路在于考核的多样化,使学生从单向度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

一是过程考核,突出平时成绩。一方面,要继续保持课程总分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计分方式,同时,报请教务部门同意,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占分比例,降低期末成绩的比重。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使学生把对课程成绩的关注点,由期末的考前突击更多的转向平时学习,又可以为教师加强平时考核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过程管理,科学合理的设置平时考核方式,把平时考核进一步细化。比如,除了常用的出勤、回答问题、作业等考核形式外,还可以把读书笔记、主题发言、课件制作或红色网页制作、公益活动与社会调查报告等形式纳入到平时考核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两种方式即可。

二是开放考核,鼓励创新思维。从改变考核标准的教条化、绝对化入手,紧紧围绕饱含人文社会素质精神的培养目标,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设置较为开放的考核标准。在平时考核中,诸如回答问题、作业设置、读书笔记、主题发言等方式的考核可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灵活阐发,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已有答案。在期末考试中,也要设置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并在成绩评定时以相应的开放性评分标准给以成绩评定。

三是复合考核,加强理论应用。一方面,在平时成绩考核中,尝试小论文写作,使之与学生的出勤、课堂发言和抽查笔记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在期末考试中,把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其中,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一般采用填空、是非判断、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等客观性题型,分值可占卷面成绩的40%左右;开卷考试主要考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为材料分析和综合论述等主观性题型,分值可占卷面成绩的 60%左右。这类试题学生在教材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必须在运用所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才能回答。这样的考核,即能保留两类考核方式的长处,也便于克服“一背定高低”的弊端,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1]李刚.美国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J].领导文萃,2002,(01):32-34.

[2]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宣教处,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前言” [A].北京高教学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 2009年寒假教学研讨会参考资料,2010-01-09.

[3]韦丽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1):230-232.

[4]蓝江.在原著阅读中重构马克思主义的魅力——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方法笔谈[J].社会主义研究,2007, (01):23-25.

New Thoughts on Teaching Reform of“Mao Zedong Thought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un Weizheng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Beijing100048,China)

The major problem reflected by students is the basic startingpointof teaching reform.A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ed tha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mainly include five related important problems,such as less interested,less value,less practice and reading and singlemethod of assess ment.Aimed at these problems,we can take fiv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such as to hold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course,to carry out practice teaching,to strengthen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to implement various assess mentmethods.

the course of“Mao Zedong Though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 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questionnaire;question;teaching reform

G642.0

A

1673-2375(2010)03-0121-05

[责任编辑:寸 言]

2010-04-18

孙伟正 (1973—),男,山东阳谷人,博士,讲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基础部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9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讨论式实践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0905。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概论考核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内部考核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