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育职能和教育功能*

2010-02-16杨丽敏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职能改革功能

杨丽敏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北京 100048)

浅析教育职能和教育功能*

杨丽敏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北京 100048)

对现阶段教育功能教育职能这对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就可以发现,两者实际上是教育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问题,只有认清之间的区别与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改革实践。

教育职能;教育功能;教育改革

21世纪竞争的焦点将是人才资源,而决定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教育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具战略意义的基础产业。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把科教兴国战略列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基本国策之一,并且正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这无疑是正确的战略安排。

然而,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但是似乎依然进展缓慢,举步维艰;虽然,人们一直呼吁要开展素质教育,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漩涡中解脱出来,以获取个人的全面发展,但为什么分数和证书的竞争却愈演愈烈呢?教育改革要如何进行?怎样才能满足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

诚然,教育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忽视理论分析,没有理清思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此,几乎每一次教育观念的更新,都应有理论特别是教育基本理论的支持,正是教育基本理论中对有关问题的探讨,才能引发人们思想上的解放和观念上的突破,从而在实践中避免偏颇。

一、从主客体关系分析教育职能与教育功能的区别

有史以来,人类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教育活动,无数教育家、教育流派都发表各自不同的主张,告诉我们“应如何进行教育”、“教育应起到什么作用”。但我们总是时常困惑于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实质上,人们一直把 “教育职能”与 “教育功能”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混为一谈了。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下所起的作用,它是教育活动中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结果。它体现着自然性、实然性、客观性。亦即,教育功能体现着“事实上起到了什么作用”。无论人们如何希望、如何规定、如何争论,它都会按照自己的客观规律向前发展。

教育职能——是依据人们的需要,在已经认识到的教育的多种可能性之中,以效益、利益为标准,选择一个最佳途径,为教育实践提出的规定或意见。所得出的教育主张、观点或思想,都是对教育“应起到什么作用”的规范和价值取向。因此它是一个价值问题,是对呈现一定价值的教育的追求和选择,具有社会性、应然性和主观性。因此,“教育职能”体现的是主体的需要,主体站在自己需要的立场上,让教育更好地满足这一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是教育,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大方向是客体 (教育)指向主体的方向。马克思认为,主体 (人)也有一个内在的尺度,它是指人的需要和“本质力量的性质”。这一尺度,不仅制约着主体,也制约着对客体的作用、范围、方向和方式。因此,在人们不断探寻教育“应起什么作用”时,是要让教育趋近自己的尺度,使客体 (教育)主体化。不同的认识主体,当然对教育有不同的需求。因为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价值取向不同,人们应正确对待这种区别。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育实际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育功能)与 “教育应起到什么作用” (教育职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在主客体关系上,它们是存在矛盾的:教育职能对教育功能存在着主体合目的性的规定性;教育功能又固守着自身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规定性。看不到二者的矛盾或不能正确解决这种矛盾显然不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改革。反之厘清二者的关系,使它们在这种矛盾中健康发展无疑会使我们对教育改革的思考更明确、更理性、更有帮助。但二者的联系是怎样的,是否都具有永恒性?会如何发展呢?

二、教育职能与教育功能的相互作用

教育职能与教育功能之间的联系,似乎应该是这样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由于要生存、繁衍、发展,产生了教育现象,并且事实上产生了教育功能。这种功能的产生并不是人已经掌握了某些知识和真理的情况下自觉实现的。随着人们不断地反复实践的过程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揭示其本质和规律,产生了一定的认识。而产生了一定认识的主体,又会能动地思考教育应如何、应起到何种作用,并把自己这种想法又付诸实践,然后从实践中又产生出新的认识,新的认识再指导新的实践……,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推动事物一直向前发展。可表示为客体——主体——客体 ……,教育功能——教育职能——教育功能……。

如此可以得出结论,教育功能和教育职能实际上是教育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问题,并且二者的关系不是永恒不变的,两者一环扣一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地作互动式运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因此,我们看待这一对关系应持历史的、辩证的态度。

这个结论表明了教育功能为教育职能的发展提供了认识的客体基础和实践领域空间,而教育职能反过来又指导和带动了教育功能的发展,二者是共同进步的。这是二者的应然关系,但在目前教育实践中,实然关系并不与之相符。

三、教育职能和教育功能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错位

教育的两种基本功能:(1)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2)为社会选拔各类人才进行筛选、鉴别并送到不同的岗位,即所谓“社会分层”。在当前教育实践中,人们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在未发现其本质规律 (教育实际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的前提下,就对教育职能 (教育应起到什么作用)一直争论不休,其结果是见仁见智、自说自话,都体现了某一方面的价值取向和态度,并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造成对教育职能的探讨是百家争鸣、众说纷纭、超前发展,而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却显现出次要、乏力和滞后的局面。这不能不说是教育改革举步维艰、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理论上的偏颇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实践中的滥用。由于过分强调教育的职能方面,缺乏对教育功能的分析、研究,使得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屡屡上演不衰:盲目追求高分数使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无法实施,成为一句时髦又让人苦笑的口号;课程分科过细,重技轻艺,学生缺乏综合人文素养;死读书、读死书,一批又一批地缺乏创造力的“书呆子”充斥着人才市场……种种现象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成为遥不可及的 “乌托邦”,让人无奈又惆怅。

结语:要加快教育改革进程,使教育改革落到实处,应该埋下头来研究教育功能、教育本质,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理论上深入探讨教育功能和教育职能的合理关系,在实践中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使教育事业协调良性地发展,这是改进我国教育现状的当务之急。

[1]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2]孟繁华.教育管理决策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刁培萼,丁沅.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4]刘复兴.教育政策与价值冲突[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3,(7).

[5]彭拥军.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困惑[J].江苏高教,2003,(4).

[6]陈维达.教育的异化与高等教育的危机[J].现代大学教育,2005,(2).

An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Educational Effects

Yang Limin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Beijing100048,China)

To theoretical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educational effects,we can find out that it is actually an issue about ontology and epistemology of education.Only by clearly understanding the distinc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education effects,can we guide the educational reform better.

educational function;educational effects;educational reform

G40-011

A

1673-2375(2010)03-0116-02

[责任编辑:刘 晴]

2010-04-20

杨丽敏 (1971—),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讲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职能改革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职能与功能
改革之路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改革备忘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改革创新(二)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瞧,那些改革推手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