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游泳场馆经营管理中的安全问题研究

2010-09-01寇健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7期
关键词:救生员场馆游泳

寇健忠

(三明学院 体育系,福建 三明 365004)

我国游泳场馆经营管理中的安全问题研究

寇健忠

(三明学院 体育系,福建 三明 36500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游泳场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影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今后应树立新型的“资产”观念,转变管理体制;重视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游泳场馆的管理制度,提高游泳场馆的使用效率;改革培训体制,提高场馆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完善监督机构,建立安全监督的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游泳场馆;经营管理;安全问题

在众多的运动健身项目中,游泳以其特殊的锻炼价值和独特魅力,受到不同年龄人的重视和喜爱.游泳场馆因条件优于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成为人们参与游泳运动的首选场所.目前,我国拥有大小游泳场馆10000多个[1],虽然场馆有救生员的监护,有各种安全保障措施,但每年游泳场馆溺死事故时有发生.据我国卫生部估计全国每年有5.7万人死于溺水,相当于每天有150多人[2].溺死成为继道路交通伤害事故后意外伤害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因此,对于游泳场馆安全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认真分析我国游泳场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游泳场馆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游泳场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防溺减灾”安全管理系统,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游泳场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游泳场馆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

虽然我国现有游泳场馆10000多个,但是,每10万人拥有游泳场馆数量仅为0.76个[3],供需矛盾仍无法彻底解决.特别是近些年天然水域的水质标准逐年下降,许多游泳爱好者不得不放弃相伴多年的天然水域而选择游泳场馆,导致游泳场馆连年爆满的结局,给游泳场馆的安全管理带来压力.

第五次体育场馆普查表明,我国体育场馆的分布呈现地域、城乡、系统不均的特点.教育系统、体育系统、解放军等国有、事业单位拥有的体育场馆数量占总数的72.3%,远高于其他系统[4].由于游泳场馆大多数是国有、集体所有,这些场馆平时主要是满足教学、训练、本单位健身的需要,对外开放的时间少,这也是造成目前游泳场馆人满为患的主要原因.

1.2 游泳场馆产权性质结构不变,国有、集体游泳场馆负担过重

目前,我国游泳场馆按产权性质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股份制(包括合资和外资).如福建省游泳场馆国有、集体占73.8%,个体、股份制占26.2%[5];成都市国有占48.3%,集体占27.7%,股份制占15.4%,个体占8.6%[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游泳场馆的产权性质结构不变,仍是国有、集体游泳场馆所占比重仍占主导地位.这些游泳场馆消费价格低,成为广大游泳爱好者的主要消费场所,人满为患的问题日趋严重,再加上这些游泳场馆设施陈旧,长期无法得到维修,安全隐患日渐增多.

1.3 游泳场馆经营者的经营理念滞后,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对游泳市场进行研究,表明我国游泳产业的发展现由扩展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7].这阶段,许多经营者仍报着“竞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落后竞争理念,以低价格的手段和方式来抢占市场份额,竞争的结果只能是经营者用降低服务质量来换取仅有的一点利润空间,游泳者的安全大打折扣.

由于游泳场馆产权和经营目的不同,游泳场馆的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对温市、成都市、沈阳市等场馆经营方式的调查表明,目前,游泳场馆经营方式主要以承包经营、委托经营和单位自行经营为主.上述三种主要的经营方式各有优点缺点,如采用委托经营时,对委托方的有效监管比较困难.这些经营方式的缺点若管理者不引起重视,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客观上给游泳者留下安全隐患,也给游泳场馆的管理带来风险.

1.4 游泳场馆经营时间短,资源利用率不高

游泳场馆因地域、规模和季节不同,对外开放的方式又分场次、整场、计时三种,不同的开放方式影响游泳场馆的经营时间.对北京市游泳场馆的经营时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每周开放35小时以下场馆占总数的21%,36-70小时的场馆占总数的44%,70小时的场馆占总数的35%,平均每天开放9.8小时[8].而沈阳市游泳场馆的经营时间有所延长,8小时以下的场馆占总数的31.42%,10小时的场馆占总数的34.28%,15小时的场馆占总数的17.14%[9].总之,大部分游泳场馆的经营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下,开放时间集中在中午至晚上九点之间,与法、英、意大利等国游泳场馆每天开放15小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游泳场馆普遍存在开放时间不足,场馆资源的使用率不高,还无法解决人满为患的问题.

1.5 游泳场馆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措施不到位

目前游泳场馆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体育行政部门对场馆经营干涉过多,经营者缺乏经营自主权,导致经营者积极性不高,放松对游泳场馆的安全管理,溺死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游泳场馆管理体制陈旧也是酿成溺死事故发生的根源所在.

为了加强对体育游泳场馆的管理,国家机关和各省、市发布了许多相关法规和法规性文件,如《游泳场所卫生规范》、《游泳池水质标准》、《福建省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办法》、《北京市游泳场馆管理暂行办法》.这些法规的出台,对游泳场馆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许多游泳场馆内部管理不规范,管理措施不到位,从而引发溺死事故的发生,游泳场馆20%的溺死事故是因管理不善造成的[10].

1.6 管理人员的结构不合理,救生员的数量严重不足

由于大部分游泳场馆归属国家和集体所有,许多管理者来自本单位系统,管理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如对北京游泳场馆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中以下学历的管理人员达到55.3%[11].同时,管理人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懂经营又熟悉业务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少.这些都直接影响游泳场馆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我国现有游泳场馆10000多个,如果按照每个游泳场馆配备4名救生员计算,持有救生员证书的固定救生员总数大约在4-5万人,而目前实际只有不超过15000人持有救生员证书,只有实际需要量的三分之一[12],救生员数量短缺的现象仍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

1.7 游泳场馆卫生不容乐观,设施与设备普遍陈旧

长期以来,许多游泳场馆,特别是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的游泳场馆,由于资金短缺,设施的维修、改建和设备的维护、更新问题一直难以解决,特别是水质处理设施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水质标准,安全隐患日益显现.经调查,消费者对游泳场馆不满意的依次是卫生、价位和交通.其中水质浑浊会影响救生员工作,造成救生员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易发生溺水事故.因此,游泳场馆的卫生和服务质量是制约群众参与游泳运动,影响游泳场馆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2 我国游泳场馆经营管理中的安全防范

2.1 影响游泳场馆安全的因素及其安全管理结构分析

造成游泳场馆安全事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场馆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说,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个方面[13].这两方面因素有的存在于游泳场馆内环境中,有的存在于外环境中,因此,要防止和减少溺死事故的发生,经营者对游泳场馆的安全管理可以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部分(表1),两者构成游泳场馆管理的一个完整系统.

表1 游泳场馆内部管理系统

2.2 游泳场馆经营管理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2.2.1 树立新型的“资产”观念,转变管理体制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资产”观念,理顺产权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游泳场馆是“一定数量的资产”,而非单一的“事业单位”.所以,管理者要正确认识游泳场馆的实质,树立新型的“资产”观念,将游泳场馆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以独立资产的形式进入市场竞争中,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运作,实现国有、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其次,要吸取国内外管理成功经验,转变管理体制.游泳场馆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两者分离后,体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对游泳场馆的监督和指导工作,行使好“裁判”的职责;要彻底将计划经济沿袭下来的‘全额管理’、‘差额管理’等管理体制转变为“委托经营管理”和“租赁制”等管理体制,使游泳场馆真正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2.2.2 重视政策的贯彻落实,拓宽投资渠道

首先,重视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游泳场馆的建设.这些年我国相继出台许多政策,如2005年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用地指标》中,明确规定网球、羽毛球、游泳等19个基本项目的用地标准.但许多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大利润而放弃游泳、羽毛球等场地设施的建设.因此,今后国家应加大对各地政策贯彻和落实情况的监督,使场地设施的建设真正纳入到城市社区的建设规划中,并采用“维修、改造、重新布局”三结合的方式,加快游泳场馆等场地设施的建设,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的人文环境和健身环境.

其次,出台优惠政策,拓宽投资渠道.许多国家出台针对场馆设施建设的优惠税收政策,鼓励企业、个人资金投资场馆设施的建设.如莫斯科为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免除市属体育设施的利润税和土地使用税.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相对滞后,国家应尽快制定和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吸收社会资金,不断改善游泳场馆的经营条件.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立方”游泳场馆的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范例.目前,许多国家的体育场馆都采用B O T的经营模式,以吸收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

2.2.3 完善游泳场馆的管理制度,提高游泳场馆的使用效率

首先,要做好游泳场馆管理制度的建设.根据游泳场馆自身特点,制订内部管理办法和条例,主要包括场馆的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和人员管理.用制度来管理人,保证游泳者的安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游泳场馆人、财、物的有效结合和利用,以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充分挖掘游泳场馆的资源潜力,提高游泳场馆的使用效率.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消费时间、消费层次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延长对外开放时间;设置对场馆管理的监督机构,制定违纪处罚条例,确保游泳场馆达到最高的使用率.如乌克兰体育运动法规定:“国家体育运动行政机构和相应的地方自治机构,监督属于任何单位的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2.2.4 改革培训体制,提高场馆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数量

首先,完善机构,明确职责,管理与培训相分离.在中国救生协会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省、市、自治区、县的体育行政部门设置救生协会,由专人负责管理人员、救生员的培训和救生培训基地的管理工作,实行管理和培训相分离.即救生管理机构只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工作,培训工作按照商业化模式运作,由符合条件,并经救生管理机构检查验收合格的一些游泳场馆、高校、体校和培训基地(只在省、市、高校设立)负责,扩大培训渠道.

其次,扩大培训类别,编制培训教材,实现救生的社会化、大众化.目前,我国游泳场馆救生培训只限于专业救生员的培训,对游泳者的施救能力和场馆管理者的培训还是盲区.因此,应把对管理者和游泳者的培训纳入今后救生培训的范畴,根据培训目标的不同分别编制教材内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丰富了救生的内涵,实现救生工作的社会化、大众化.

再次,建立救生培训体系,合理整合和利用资源.建立以县(区)、高校、游泳运动学校的各游泳场馆为金字塔的最底层,负责初级救生员和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市级救生培训基地负责中级救生员和管理员的培训工作;省级救生培训基地负责高级救生员和管理员的培训工作,这样各层次游泳场馆的资源都充分地调动和利用起来,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2.5 完善监督机构,建立安全监督的长效机制

首先,完善监督机构,填补安全管理无人问津的空白.过去,救生协会只负责救生员和救生基地的工作,对游泳场馆的安全管理却是无人负责.今后在各救生协会中设立安全监督机构,由专人负责游泳场馆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工作,并采用各救生协会牵头,工商和卫生部门协同配合、共同监督和管理游泳场馆的管理方式.

其次,建立安全评估体系,保证安全监督的科学化.应建立一套对管理者、救生员、教员和场地设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体系,包括评估指标和评估等级.为安全监督机构日常的检查和监督提供便利,也为游泳场馆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再次,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水面监测设备,对游泳场馆实施动态的跟踪管理.通过计算机的管理,有利于安全监督机构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各游泳场馆经营管理状况,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有条件的场馆可以采用水面监测设备对场馆实行全方位、全时段的跟踪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今后应将水面监测设备的配置作为游泳场馆建设和经营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2.2.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当前,我国安全教育中对救生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救生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自救和他救能力也比较弱.因此,今后要将水上救生的教育作为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采用电视、互联网络、广播、学校体育健康课程教育、游泳场馆安全须知、标志、警示、票据等多种形式进行救生的宣传教育,培养全民的救生意识,提高全民的救护能力,使救生工作能深入人心,对我国“防溺减灾”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结束语

游泳场馆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积极吸取和借鉴国外游泳场馆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改革创新,重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溺减灾”安全管理系统,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游泳安全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12〕游办.高度重视 团结合作 积极工作 把救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J].游泳,2005(1):17-20.

〔2〕郭銘.溺水已成为中国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位死因[N].中国教育报,2005-12-01(4).

〔3〕林显鹏,刘云发.国外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研究—兼论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思路 [J].体育科学,2005,25(12):12-16.

〔4〕赵钢,雷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53-65.

〔5〕官钟威.福建省游泳场馆的现状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5):24-25.

〔6〕蒋徐万,丛宁丽.成都市游泳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2):32-35.

〔7〕唐春芳.武汉市游泳市场经营现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48-49.

〔8〕王强.北京市游泳场馆经营现状的研究 [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9〕符谦,戚克娜,等.沈阳市游泳场馆经营管理情况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1):35-37.

〔10〕蒋玲,朱奇志,劳毅,李忠.对预防、减少游泳事故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8):60-63.

〔11〕蒋亚晶.北京市游泳场馆溺亡事件的现状、原因及减溺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1999.

〔13〕王世忠.安全管理的目标境界[J].安全与健康,2003(6):31-32.

G 818.2

A

1673-260X(2010)07-0134-03

猜你喜欢

救生员场馆游泳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游泳救生员培养现状与发展分析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救生员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场馆风采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美女救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