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长效机制刍议

2010-08-15韩雪峰

党史文苑 2010年4期
关键词:责任感德育大学生

刘 洋 韩雪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阜新 123000)

提高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是当今社会对“80后”大学生的客观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针对“8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科学分析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各种因素,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有效途径和培育机制,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8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80后”已是当前德育工作中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大学校园当中已完全是“80后”时代。这个时代的青年有着自身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的同时,又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性,深入的分析让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从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建设、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会表现出来一种新的格局,而这必会注定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门必修课。 ”[1]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特质,才能因材施教,找到我们的工作重点和教育方向。为了更好更系统的对学生进行了解与服务性管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每年都开展新生普查活动,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爱情观、事业观、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内容。从整体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得出,作为“80后”的大学生在他们身上有着相似的共性:(1)追求进步,热情、开朗,个性独立,善于发现问题;(2)大多属独生子女,存在享乐的心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3)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凸现出一些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显然“80后”大学生有着自身独特的思想和心态,他们做事情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意志脆弱,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个别学生甚至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各种特点,因人而宜,因时而变,因材施教。

二、“8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1.大学生生命责任感现状。大学生理应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呵护自己的生命,但在现实中,大学生伤害生命和生命被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一些大学生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他人和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的趋势,其中包括日益增多的杀人、伤害犯罪。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严重的伤害。

2.大学生行为责任感现状。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常常看到不文明的现象,一些大学生行为粗暴,谈吐庸俗,道德准则失衡。一些大学生在个人感情问题上,“不求天长地久,只图一朝拥有”,爱情的功利性、随意性增强,并对婚前性行为等现象持宽容的态度。高校毕业生频频毁约跳槽暴露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甚至严重缺失的现状。部分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使他们涉足犯罪。

3.大学生成才责任感现状。许多大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轻利益,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受社会的影响,大学生在学习上追求“实惠”和短期目标的比例很高,成才意识中的功利性很强。因此,他们所考虑的不是如何通过专业学习来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而是如何想办法在将来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他们把注意力更多地转向自我,关注自我抱负的实现和自己的切身利益,形成以自我成才和发展为中心,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的倾向。

4.大学生回馈责任感现状。一些大学生唯我独尊,自私任性,贪图享受,根本没有想过父母养育和培养他的不易而怀报养育之恩,没有想过那么多老师培养他的辛苦而怀报师恩之心,没有想过他生活中有多少人给予的恩惠而怀图报之情,没有想过社会对他的奉献而怀报社会之情。有时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眼,感恩意识缺乏。

三、“8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分析

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环境影响、学校教育现状和大学生自身特点等三个方面。

1.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影响。社会多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更多的关注自己,以自己的利益为自身行为的成败标准和出发点,很少关心或者不顾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因而也就忽视了应该承担对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这种错误观念的导向以及社会上腐败现象的存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会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突出问题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能充分利用优势地位发挥作用。在德育内容上,常常把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内容进行灌输,不能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吸收;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个性差异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差别大。自我意识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和进一步提升的前提条件和动力。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较低,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能正确面对社会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因而就不能形成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2]同时,“8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宽容往往导致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义务感、责任感淡化。

三、建立“8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长效机制

如何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并把它与自身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信念,这是每一位高校德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德育工作者认真研究“8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立足培养有贴近市场质量、有发展后劲质量、有社会责任感质量的应用创新型人才[3],建立了党政工团部门联动即党委组织部(校党校)、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四部门密切配合,以共产党员工程、彩虹工程、诚信教育工程、感恩教育工程、KAB创业工程、素质拓展工程、勤工助学工程等多项学生活动为载体,教师正面引导培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长效机制。

1.党委组织部(校党校)、宣传部以开展共产党员工程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党课、形式与政策法规课、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党员“一帮一”帮扶等多种活动,使大学生认识到责任是具有广泛的政治、社会、道德内涵的,认识到责任就是一种义务,每个公民都有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并要求他们对自身行为负责。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精神意识,并通过党员奉献日、主题党日活动、红色之旅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大学生们去认识,去体悟,从而提高其社会责任意识。

2.党委学生工作以开展彩虹工程、诚信教育工程、感恩教育工程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坚强品质、诚信品德和感恩意识。“彩虹工程”是针对经过心理普查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他们多数心理脆弱、自闭现象严重,通过心理剧场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信心,使其很好地融入大学生活。“诚信教育工程”是通过举办无人监考班级、诚信讲堂等方式,树立正确的教风和学风,教育学生要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感恩教育工程”主要通过家访、一封家书、爱心捐助等活动,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密切合作,让学生体会父母的恩情、困难人群的痛苦和给予的快乐,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校团委以KAB创业工程、素质拓展工程、勤工助学工程为主线,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KAB创业工程”主要指通过KAB创业俱乐部开展创业意识培训、企业管理、员工素质训练等活动,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实际模拟中体会工作的艰辛,增强团结协作和创业观念。“素质拓展工程”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团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演讲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小品剧大赛等等。这些活动均由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自己设计筹划实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同时更容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勤工俭学工程”主要是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奋斗意识和爱岗敬业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成长成才。

4.党政工团联动,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提供了一个“横向道边、纵向到底”的教育网络,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4]全体教师特别是广大德育工作者,要明确自己在学校管理、学生发展中的责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注意自身的言行,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想他们之所想,解决他们之所需,注意挖掘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理性思考、独立思考。最后要努力形成一种新的观念、体制和机制,让教育者的成就感主要建立在培养学生的质量上,为祖国发展壮大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1]滕怀荣.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考[R].兰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集,2008.

[2]栾茂峰.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机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3]刘洋、韩雪峰.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太平洋学报,2008.

[4]王永萍.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党政工团联动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猜你喜欢

责任感德育大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