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庐山与全面抗战的形成”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0-08-15王林森

党史文苑 2010年4期
关键词:国共合作名山和谈

王林森

(2010年1月13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匡庐奇秀甲天下”,自司马迁将庐山载入《史记》后,历代文人墨客总是慕名接踵而来。现在的庐山集风景名山、文化名山、教育名山、科技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赏雪佳处、中华十大名山和世界地质公园。今天,在这神清气朗、韵味无穷的冬令时节,海峡两岸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于此,以“庐山与全面抗战的形成”为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可谓是庐山乃至江西史学界、文化界的一件盛事。在此,我受省委苏荣书记委托,代表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政协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对研讨会克服天气带来的困难而顺利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近代以来,庐山因其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见证了诸多重大事件而特别引人注目。1937年夏天的两次国共谈判,推动了国共两党之间长达10年内战的结束,促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内部和解、共御外侮的新征程,推动了全面抗战的形成,就是其中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笔。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发表了《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要求、四项保证”。根据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电文精神,国共两党派出代表进行谈判。在西安、杭州谈判的基础上,1937年6月上中旬和7月中旬,国共双方代表在庐山又举行了两次谈判。在第二次谈判前夕,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长期忍辱负重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枪声。中共代表团随即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蒋介石。蒋介石在与中共代表团进行秘密会谈的同时,7月17日,在庐山谈话会上就卢沟桥事变发表严正宣告:“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毛泽东称赞此讲话为“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受到了我们和全国同胞的欢迎”。国共庐山两次和谈,虽然在红军改编后的指挥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等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但在原则上确立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基本立场,对全面抗战的最终实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光阴似箭,庐山谈判转瞬间已过去了70多年。在这期间,中国人民同心同德、浴血奋斗、顽强拼搏,不仅实现了民族的独立,而且开辟了民族复兴的坦途。今日之中华民族,已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往事,研究庐山和谈那段历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于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的和平合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庐山和谈的历史启迪我们,任何党派只有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场上,才能找到彼此合作共赢的出路,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最终经受住历史的检验而立于不败之地。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最高利益。我们要充分借鉴庐山和谈的精神,积极推动两岸政党间的互动,着力加强两岸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共同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也正是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庐山与全面抗战的形成”学术研讨会的意义之所在。

江西作为与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有着重要关系的庐山所在地,与台湾有着深厚的渊源,可以说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尤其是近几年来,双方人员往来日益密切,每年赣台人员往来达到近5万人次,经贸合作更是迅猛推进。到去年为止,江西已举办了7届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迄今我省共累计引进台资合同项目2415个,实际进资42.3亿美元。即使在受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因素影响的大背景下,台胞在江西的投资还在继续增长。去年9月初,赣台直航顺利开通,进一步拉近了两地的时空距离,赣台互补优势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双方交流与合作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我希望这次会议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为促进赣台乃至两岸的交流合作作出有益的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庐山是我们大家共有共享的风景名山和人文名山。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既可以共同缅怀国共两党为了国家民族利益化干戈为玉帛的那段历史,又能从中汲取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文化精髓。唐朝诗人李白曾有诗云:“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我希望大家在这里不仅把学术问题研究透彻,而且还要文思泉涌,诗兴大发,挥就流传后世的美文佳作。我相信庐山一定会因为大家的到来而增色,也相信大家一定会从庐山满载而归。最后,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国共合作名山和谈
闫梦萦
皖南事变原因研究综述
邮票上的世界名山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策策略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中美会谈与越美和谈——兼论越南战争期间的中美越三角关系(1971—1972)
降低标准 ——帕特里克(美国)
无名山
中国的三处名山
纪念第一次国共合作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