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

2010-08-15武永亮

党史文苑 2010年4期
关键词:领导党组织学校

武永亮

(青海大学 青海西宁 81001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1]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对当前和今后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一、增强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得以全面贯彻落实的根本手段。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挥党在高校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自身建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对于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于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学校担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同样,高校能否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关键也在于党。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才能进一步凝聚人心,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以良好的党风带出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进而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使之真正成为科教兴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生力军。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紧密围绕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大局,认真汲取高校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回答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以创新的精神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2]。

二、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工作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省情、校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难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从国际背景看。当今世界处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交错,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和国际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国际敌对势力也不会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国际间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加剧,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对党员统一思想认识带来了消极影响。

2.从国内情况看。深化改革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给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带来了深刻影响,社会上的消极腐败现象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学校中来。高校的违法违纪案件时有发生,少数党员、干部抵御不正之风和腐败的能力减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

3.从学校层面看。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党组织还没有覆盖所有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一些学校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组织生活不健全,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学校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3]。

4.从学校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自身看。有些教师、干部中的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乏说服力[3];有些领导干部的观念仍显滞后,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还不够强;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不注重理论学习,缺乏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有的党员干部和教师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应用的热情,工作上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5.从学校制度和机制看。一些学校党建工作缺乏有力的机制和政策举措,党建工作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形成长效机制,高校里的各级党组织、党校、团校、工会、学生工作部、学生社团组织、学校网站、校刊校报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心理咨询、学校各种文体活动等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很好的协调机制[4]。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对策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1.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前提。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在高校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保障作用。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容,也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建国60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坚持了党对高校的领导,高校就办得好,就能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和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巩固党在学校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发挥政治保证作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基本路线在学校的贯彻。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下,党委集中精力把握学校的改革发展方向,抓大事、谋思路、总揽全局,充分尊重和发挥校长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支持校长独立地大胆地创造性地工作,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

2.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首要任务。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实践的指南,只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地位。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它是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把思想建设作为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大事来抓,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指导工作、推动实践的本领。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努力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高校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基础工程。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与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党联系师生的纽带和桥梁,也是高校推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从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扩大党的基层基础的高度,合理设置和调整基层党组织,尽可能与行政、教学、科研组织对应设置党组织,积极探索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区和学生社团组织中建立学生党组织,形成健全严密的组织网络。按照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切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依据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党建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千方百计调动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性,千方百计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千方百计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可靠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4.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是关键。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所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为核心,着力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办学治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在谋划发展和改革创新,在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在统筹协调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在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四个能力上下功夫,这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高校的具体体现。当前,高校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高校党建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都迫切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充分发挥领导高校改革发展的坚强核心作用,建设一支能担当重任,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把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坚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组织者和实干家。

5.加强作风建设是根本保证。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实现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纲领、路线、宗旨的外在表现,党的作风好坏关系着人心向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高科技发展的高地,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领导干部作风的好坏不仅直接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更直接影响校风、教风、学风,影响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求每位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名利、地位;通过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的意识,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倾听师生员工对学校改革发展、学科调整的建议,用良好的作风保障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促进高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6.健全体制机制是保障。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党组织的制度,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制度保障。邓小平同志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提高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必须把党的制度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使党的活动朝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这是落实党内民主的组织保障。高校党建工作要抓住制度建设、责任分解和督促检查三个主要环节,以招生、基建、财务、校办产业等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为监督重点,严格和完善高校基建和设备采购招投标、招生和毕业生就业、财务管理和收费、干部人事任用等制度,健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确处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二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

[2]谭振亚.对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25.

[3]周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教育系统党的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9-10-24(4).

[4]徐元玉.苏史生.关于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5):94.

猜你喜欢

领导党组织学校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学校推介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