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2010-04-23李瑞芳何玲辉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物流科技 2010年7期
关键词:实训物流信息技术

李瑞芳,何玲辉(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国内已有高达94.3%的物流企业内部使用了管理软件,80%的企业准备升级现有软件,62%的企业准备重新选择。但是,目前的物流管理软件相对简单,大部分只是整个物流环节的一小部分,例如车辆管理软件、库存管理软件、票据管理软件等,很少有企业建立了整个物流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这表明中国物流企业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与物流企业之间磨合不利,主要原因在于IT技术人员通常缺乏管理经验,对于物流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懂得物流实际业务流程的人员缺乏IT技术方面的知识,不能对物流信息技术进行良好应用。

1 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对同类高职院校调查发现,目前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如下:

1.1 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教学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仅仅是将多媒体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大多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充分确立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随着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也应当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资料管理的现代化。

1.2 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足。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Internet、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于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影响很大,例如与《物流信息系统》有关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WEB服务技术在不断变化;又例如ERP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促进了基础技术的提高。但是,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更新速度缓慢,有的教材中信息技术术语定义、引用也不一致,实用的例子较少。总之,教学内容亟待更新。

1.3 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强调学生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传统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基本上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观物流企业或者在校内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基本没有达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应达到的综合目标。

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领域各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方法以及各种信息系统的运作形式与操作方式。其一,懂得信息收集、订货计划、订单制作、客户联系、仓储数据库应用、商品分类,物流信息分析与处理,物流信息输入、RF操作、MIS、EDI、GIS、GPS、ERP、MRP等现代物流信息应用等知识;其二,可从事计算机操作、数据库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物流信息传递、物流信息分析报告,运用MIS、EDI、GIS、GPS、ERP、MRP等IT技术进行物流管理等工作。

要达到以上课程培养目标,让学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必须要改变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现状,重视课程实施模式的创新,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要强调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训练机会。

2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大专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应以能力体系而非学科体系,打破传统的按照学科结构进行课程设置的模式。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应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利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手段拓展能力素质来设置课程体系,达到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紧密联系。

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测度,能够反映系统的有序均衡发展程度。本文借鉴离差模型,给出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19][20]

2.1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可以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

(1)实物演示方式。这是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帮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压缩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目前采用的具体演示方式有:实物展示讲解方式、投影播放讲解方式、电视录像演示方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方式等。主要是让学生观看一些物流信息技术设施与设备的图片,如全球卫星定位、立体自动仓库、条码机、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等。

(2)案例教学方式。物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对其缺乏了解,因此需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企业实习,增加对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业务流程的感性认识。物流信息技术及理论的日新月异也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因此可以开展案例教学,通过视频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播和更新。

(3)项目设计方式。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亲自动手、相互协作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项目)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教学形式。如利用Access数据库创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采购、销售、库存、销售退货管理等功能,该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

(4)物流软件实训。这是对物流信息技术工作的一种实战训练方式,包括仓储管理信息系统、ERP系统等实训软件的操作,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2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引领教学过程,强调实训环节,设计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环境中,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到了实践这一层面,使得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根据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的指导思想,设计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

改革传统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过程,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训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对培养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十分关键。要想实现物流信息技术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必须建立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实验室,以供学生来完成实训操作。

3 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平台的建设

建立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演示、模拟操作让学生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及物流作业流程,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及作业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实验技术队伍,就没有一流的大学。高校实验室是教学创新、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基地,实验水平也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建立物流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观摩、学习、操作的实训平台已经成为高校物流专业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现阶段,国内各校在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的选择和建设方面有三种情况:

(1)以物流系统软件作为模拟的核心,这种方式属于投入资金小、见效快的一种实训途径,可有效梳理学生对物流流程和内在要素的掌握,通过感性接触感受到物流理念的核心,熟悉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乃至物流公司的具体运作,是提高学生物流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以物流软件为基础搭建物流模拟平台,再配上部分硬件设备如电子标签、RF等,让学生学习物流流程及物流管理方法和原则,以达到快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物流管理方法。

(3)以自动化设备为核心的物流实验室建设,如机电一体化设备、立体库设备、自动分拣设备、条码设备等,让学生观摩现代物流自动化技术,并掌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经济实力和办学条件不同的高职院校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室建设方式,如果学校资金不多但已经具备了电脑硬件配置,实验教学能实现“一人一机”制,则可以考虑配置相关的物流软件,比方:仓储管理软件、配送管理软件、货代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等来建设自己的实训实验室;已经有软件基础的学校如果有实力可以考虑采取第二种或第三种的方式来建设自己的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而且建好之后,可以通过和别的高职院校共享资源来获取相应的收益。

另外,如果学校没有条件来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可以通过租用别校或社会的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平台来完成教学实训任务。像浙江网通的宽带商务e动力、浙江电信的商务领航都集中搭建了一些企业需要的信息化项目,用户支付一定的租金后,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登陆到他们的信息化平台来应用相关的信息化项目,学校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教学实训任务。

表1 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4 结束语

随着物流业在我国的持续升温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信息技术人才显得十分短缺,尤其是应用型的物流信息技术人才更显匮乏。高职院校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思想来设计课程,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要大力增加实验实训的投入,建立实验室,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真正符合我国物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物流信息技术人才。

[1]吴淑秋.试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99-101.

[2]范兴兵.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4]张铎,柯新生.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黄福华.关于本科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C]//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成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4:81-85.

[6]宾厚,邹筱,肖军.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市场,2007(36):122-123.

猜你喜欢

实训物流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