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2009-10-15刘红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效果语文教学

【摘 要】针对目前课堂上学生主动性不强的现状,笔者摸索出一套古诗词学习的教学四部曲,本文对这套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并结合实例阐释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古典诗词 教学效果

语文富有情趣,语文充满魅力,语文与生活同高等宽,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表现出陈陈相因的教学方式,贫乏的教学语言,支离破碎的课文分析,传道似的说教,因而课堂不见效果,语文味尽失,语文课成了不受欢迎的课。这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困境。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看看下面三件事,会让我们受到启发。

第一件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调查后得出一个结论:“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课堂越安静。”初看这个结论是让人震撼的,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都认为,课堂安静,那是老师有威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强的表现。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个结论告诉我们课堂的安静实则是一种贫穷落后的表征。这个结论又让人深思,课堂总是很安静,不就是老师的一言堂,全体学生的失语吗?那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专制,是学生在一种完全被动状态的学习。

第二件事:笔者在先前的教学中,看到学生一个个非常认真的记笔记,几乎要将老师讲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最初感觉良好,后来发现这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只是记,然后背,课堂上很少思考,自然也不愿意说。课堂上学生看似认真听讲,可教学效果却很一般。这也正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那个结论,这种安静的课堂,就会产生“贫穷落后”。

第三件事:钱梦龙老师的“自读—教读”对比教学实验。钱老师在两个条件大体相当的班中,采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教法,一种以教师“注入式”为主,即课堂完全由老师讲授,一种用“基本式”教学法,即采用由学生自读、思考、讨论,老师只作重点指导的方法。一周后检测,两个班成绩差不多,而经过一个学期后,用突然袭击方式对两班测验一年前教过的内容,实验班优秀卷有70%,而对照班仅占38%,对先前的教学内容记忆的准确程度及对问题的理解上,实验班都超过了对照班。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课堂上完全听老师讲授,学生完全处于被动者的地位,学习过的内容虽进入了大脑,但由于他们没有主动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因而认识就难免浮光掠影。课堂上学生自读为主,他们思考、质疑、讨论、作文,始终处于主动者的地位,他们的认识是在自己的反复阅读实践中深思熟虑的结果,故印象深刻,历久不忘。

这三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课堂应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你去灌注的容器,也不是一只等待你去填塞的鸭子,而是一个等着你去点燃的智慧的火把。

那么我们怎样使学生在课堂中成为真正的主人,怎样来点燃他们的智慧火把呢?

笔者在研究实践中探索了一种古诗教学方法,名之为“古诗学习四部曲”。这种方法在解除学生学习语文的束缚,拨动学生的心弦,唤醒学生主动意识方面,效果明显。下面就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为例,具体谈谈“古诗学习四部曲”怎样激发学生内驱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起来。

第一步,指导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第一个学习目标:个性化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

第二个学习目标:艺术性译写。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并用多样的形式译写诗歌。

第三个学习目标:多角度赏析。要求:可就作者、背景、内容、思想感情、写作风格等方面来赏析。

第四个学习目标:延伸拓展。学完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或富有创意性的画出,或者根据诗情改编成剧本并表演。

老师在学习之初指导学生定下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而不含含混混,不知所措。第一个目标,是基本的认知与整体感知。第二个目标是理解诗歌内容,为赏析作准备。第三个目标是多角度分析鉴赏诗歌。第四个目标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与拓展。一个目标一层要求。

第二步,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性地预习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习,这时的课堂已不再安静,教师用书也不再神秘,每个小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可独立预习,可朗读,可互相讨论,可以诗配画,可表演……课内资料不全,课余可继续补充。

前提条件:每个学生都有字词典,最少有一本与教材配套的参考书。

这一步虽是常规套路,目标达成的做法是课堂的督促,后续的检查。这些做法,让学生感受学习是一种任务,学生在老师的检查督促之下,心理上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而“古诗学习四部曲”,激发自学的内驱力的主要是第三步中成果的展示,学生为了在下一步有良好的表现,他们在预习时就积极查找资料,小组热烈地讨论,不断地练习,千方百计设计创意……

第三步:以小组形式让全体同学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两个小组展示第一个学习目标:个性化朗读。每个小组有节目主持人,报出朗诵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感情,他们或个人朗诵,或双人朗诵,或小组齐诵,或一人诵读一段,读过之后,师生点评,评价哪组更好,哪个人朗诵得最好。

两个小组展示第二个学习目标:艺术性译写。有同学译成三字经,有同学译成四字文,有同学译成五字文,有同学译成七字文,有同学译成现代自由诗,还有的同学译成词。学生不理解诗歌内容,不动脑筋,怎能译出形式多样且与原诗内容相符的诗来?

两个小组展示第三个目标:多角度赏析。有的学生讲作者,有的谈背景,有的分析思想内容,有的赏析写作风格等,有分说,有补充,有异议,有总结。

第四个学习目标:延伸拓展。自由展示,有人由杜甫想到了李白,因为他们两人是唐朝诗坛上的“双子星座”;有人就想到了与杜甫诗一样具有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和博大的胸怀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有人想到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话“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人想到了王小波,认为杜甫是道德的精英,王小波是思想精英;甚至还有同学,大胆质疑杜甫的传统形象,认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是一个不博爱、缺乏奉献精神、心胸狭小、思想境界低且政治贡献不大的人。也有一个组很形象地表演了一个根据这首诗改编的课本剧。

在这一个环节里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你方说罢我登场,敲下课钟后,还欲罢不能。在这个环节中,激发了全体学生的表现欲,他们有竞争感,有成功感,有快乐感。

第四步,检测反馈

这是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落实。诗歌的背诵、字词的把握,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的分析理解,在检测中都能一一落实到位,特别是对后进生,是一种鞭策,也是发现问题的方式,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扶贫”。

“古诗学习四部曲”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第一步是后面三步的总纲领、总方向,第二步是学生达成第一步学习目标的实质过程,第三步为第二步服务的,第二步与第三步的关系有如演员台下练功与台上表演的关系,要想在台上表演出色,就必须在台下练好基本功。第四步是落实第一、二步学习目标的反馈。

“古诗学习四部曲”对语文教学的突围主要在第三步,正是这个环节,学生前一个环节的预习的才表现出主动积极,因为他们知道,有充分的预习,才能有精彩的展示。要是少了这个环节,预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一般的课堂上,只有部分,甚至只有很少的人有机会表现自己,且问题是或然性的,多数准备不充分,故很难有精彩表现。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积极性非常高,人人都做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预习认真,展示积极,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做到了“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当然,“古诗学习四部曲”仅是在古诗教学中一些探索,笔者将努力使“古诗学习四部曲”变成“语文学习四部曲”。

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我们的学生是来到学校,走进学室,拿起学材,开始学习。的确,教学,我们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学”。钱梦龙老师在教学中主张运用“唤醒”的艺术,就是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读书、思考、求知的欲望。当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当他们求知的欲望被激发出来的时候,语文课堂就不再枯燥无味,学生就不会无精打采,而是思维活跃、生气勃勃,学习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而获取知识以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又会进一步激励学生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引发更强的求知欲。如此循环不已地自我激励,学生就有了永不衰竭的学习动力。

★作者简介:刘红艳,广东省深圳市华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教学效果语文教学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