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节约型课堂建设刍议

2009-10-15戴永长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新课程课堂教学

【摘 要】新课标的语文教材容量增大,篇幅加多,但教学时数却没有增加,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进行节约型课堂教学研究,以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育 课堂教学

2007年夏天,在福建省高中语文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陈日亮先生提出了语文课堂要节约的主张。笔者认为这个主张值得提倡与推广,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材容量增大,而课时却十分紧张的情形下,不能不重视语文节约型课堂的建设。

如何构建语文节约型课堂呢?笔者想谈谈个人的看法,并就教于陈日亮老师和广大的语文同行。

一、关于构建语文节约型课堂的哲学思考

要构建语文节约型课堂,首先要求教师能用哲学思想来指导教学设计。缺少哲学思维的教学设计,不可能打造出节约型的语文课堂。笔者认为,借鉴中国《周易》中的系统控制的观念来指导设计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可以收到节约而精炼的效果。

例1 假如给一万块钱,每张面额1元,就是一万张,那么拿钱时,非用一个大麻袋装不可。如果换成每张100元,一万块钱,就只有100张。装它只需一个小口袋就足够了。

分析:同样的量,同一个系统,由于控制要素不一样,就产生了优劣不同的效果。

例2 假如你左手端一碗汤水,右手端一碗干饭。当你把干饭往汤碗里倒时,只倒了一点点,汤就溢出来了。相反,当你把汤往干饭里倒时,至少可以倒进一半的汤。

分析:同样的量,同样的系统,由于操作的程序不一样,产生了优劣不同的效果。

以上两个事例说明,恰当有序地进行系统控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明白了这个系统控制的哲学道理,不妨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节约型语文课堂的建设。

二、关于构建语文节约型课堂的方法与示例

纵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体裁众多,内容繁复,篇幅长短不一,多数课文需要两三个教时。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材与过去教材相比,容量更大,篇幅更多,课时却没有增加。面对这种现状,很多教师感到困惑与无奈。其实,教师若能运用系统控制的原理来设计课堂教学,就可以节约课时、精练课堂、提高效益。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以实例谈谈构建语文节约型课堂的方式方法。

(一)化繁为简,以少统多

将复杂的、冗长的、有难度的课文转化成明朗的、简短的、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看了然于胸,一听豁然开朗。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用化繁为简、以少统多的方法设计课堂教学的思路。

例1 《拿来主义》教学思路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很有名的文艺性杂文。其写作思路和说理论证方式都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加上鲁迅先生的文章不易理解,教师教学时,普遍感到困难,绝大部分教师至少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笔者认为,只要教者能找到有效的控制要素来化繁为简,就很好讲,而且花一课时就足够讲完。

笔者认为利用这篇课文先破后立的结构思路来构建课堂教学的思路,则简明易懂。

首先教师导入新课后,立即朗读课文一遍,让学生熟悉全文内容,然后先入为主地告诉学生这篇杂文的行文思路是先破后立,而且“立”部分也是先破后立的思路(纵向板书“破——立”),并同时点明所谓“破”就是否定,所谓“立”就是主张。之后,请同学们看文中否定什么,主张什么,并且探讨是怎么否定的,又是怎么主张的,最后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教师按这样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并一边板书反映课堂教学思路的结构提纲,一边依次展开各个教学环节。

结论:①态度②方法③作用④要求⑤意义

这个教学思路,以少统多,简明易懂,教师稍加引导,学生自然跟进,而且教师一问,学生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回答快速正确。整个教学环节紧凑有序,有条不紊,师生互动,舒心愉快。

小结:经过系统控制的语文节约型课堂,设计得当,可轻装上阵,简明有效。

(二)突破重点,提纲挈领

为了节约课时,有时可以根据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关键语句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教学设计。

例2 《小狗包弟》教学思路:

《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随想录》。文中故事非常明白易懂,说的是作者在文革期间为了保全自己,把心爱的小狗包弟送上医院手术台解剖,而后一直心里不安。文革结束后,作者怀念包弟,想向它表示歉意。全文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完整,语言朴实易懂,学生阅读起来没有什么困难,教师可以轻松处理。

首先,在扼要介绍巴金生平及其代表作后,扼要介绍《随想录》,让学生对巴金的为人有初步认识。接着,让学生阅读(或朗读)全文,找出全文最关键的一句话(“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教师就抓住这一关键句进行问题教学,以层层设问、层层剥笋的方式,展开教学环节:

(1)为什么作者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提示:小狗包弟为什么值得怀念,或者说小狗包弟有哪些值得怀念的地方?为什么作者要向它表示歉意?

设计本题的意图是让学生抓住全文的关键句,能提纲挈领地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以及作者在文中叙述内容的前后关联。

(2)作者问什么会把心爱的小狗包弟送上解剖桌?

设计本题的意图是让学生明白巴金当时的处境和社会气候以及他在这种社会气候下的内心反应,并由此引出文化大革命对人性的扭曲。这时,教师适当地介绍文革中红卫兵揪斗知识分子的情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则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3)作者在讲述他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时,是按什么方式组织材料的?

设计本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对全文的写作思路有个整体的感知,并使之认识到巴金作为大家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态度,采用“自然流”(时间顺序)的写法来写作本文。这种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的写法,是无技巧的技巧。

(4)巴金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反映了巴金怎样的人格?

设计本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展开讨论,探究本文的思想价值:

①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造成人性扭曲的状态。由此,教育新一代人不能忘记历史,重蹈覆辙。

②巴金解剖自己,拷问心灵,敢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其人格与情操值得赞扬与学习。

小结:经过系统控制的语文节约型课堂,驾驭得当,省时增效。

(三)整体合一,以点带面

笔者多年担任高三语文的教学工作。在应试作文教学中,常用整体合一、以点带面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而行文成篇。首先要树立整篇合一的观念——把一篇文章看成一个大板块。然后根据一篇文章总是由开头、主体、结尾三大部分组成的特点,把整个大板块分成三个板块,分别象征小巧玲珑的开头、丰富饱满的的主体、简洁有力的结尾。再把主体部分分成三小块,象征三个层面。接着,把每小块看成由两个自然段构成。这样,整个大板块对应一篇文章,全文分割成三大块、八小段。开头部分为一自然段,主体部分为六个自然段,结尾部分为一自然段。这样,就为学生树立了整体合一的篇章结构观,也就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了一篇文章的整体框架。

例3 《攀登》一文写作指导的教学思路:

第一步,以整体合一的观念帮学生列出三大块构成的大框架图:

第二步:帮助学生根据题目、文体,确定本文主旨:①只有攀登才能成功。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③怎样攀登才能成功。④要攀登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现确定根据第四个主旨来列全文的结构提纲:

第三步,帮助学生根据主体部分的三个层面依次展开论述。每一层面的论述思路是:分论点+说理分析+例子+议论+小结。以分论点1:攀登要有明确的目标为例,论述过程如下:

至于分论点2.分论点3,可让学生模仿分论点1的论述思路去展开。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参考样例去构思写作,自然能行文成篇。

以上三步的构建过程,就是通过整体合一的板块图,启发学生完成整篇文章的写作。这种指导直观快速,也具有化繁为简、以少统多、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觉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容易掌握。

小结:经过系统控制的语文节约型课堂,运用得当,就立竿见影,快速高效。

综上所述,笔者以自己的哲学体验和亲身实践,阐述了语文节约型课堂构建的原理和方法,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陈日亮老师提出语文课堂要节约型的主张是完全合理可行的,值得大力提倡和普及。

★作者简介:戴永长,福建省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市海沧附属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新课程课堂教学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