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语文素养需结合生活体验

2009-10-15张朝文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生活体验学习效率语文素养

【摘 要】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抓好基本功的培养,又必须对学生不断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愿望,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语文素养 生活体验 学习效率 素质教育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它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不断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情景(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一、利用冲突(反差)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发现并把握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或生活反差,联系实际设置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抓住教材的内容或情节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版教材中的《风筝》一课时,我考虑到按照学生的生活体验,他们都知道放风筝是一件令人心情愉快的事,若不动些心思,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我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决定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情节的冲突来切入教学。于是我向学生提出:“我”看见“晴朗的天空中”、“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时,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而不是愉悦)?”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讨论后,学生们才知道原来那是作者关于风筝的一段往事的回忆所激起的心中波澜,是他反省过去对小兄弟的“精神虐杀”的情绪体现,沉痛、悔恨、自责、内疚交织成的悲哀蒙罩着心头,才形成了这种情感的反差。全班同学围绕这个问题做读—想—议,我便适时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积极意义:这种回忆的悲哀更加重了现实的严冬的肃杀,但作者却没有畏缩地“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而是积悲成愤,愤然前行。文章的结尾也分明显出积极、昂扬的激情。借此让学生懂得面对挫折、陷入困境时应该不气馁,从自我反省中去探求新的出路。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对比,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感知。教材中强烈的对比也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它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挖荠菜》一课,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现在生活这么幸福,而“我”却还是喜欢挖荠菜、吃荠菜?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对比烘托:今昔对比,两个社会两重天;旧社会与大自然对比,旧社会如此黑暗,大自然是那样美丽自由;新老对比,两代人的两种思想;“我”和羊、鸟对比,羊能回圈,鸟能归巢,“我”却有家难归。于是课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学生经过了对照和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体会到作者其实是借对荠菜的喜爱之情,阐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表达对现在的幸福生活的赞美。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了作者真诚地希望两代人能成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衷心地希望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地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用生活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当“我”看见父亲“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时,“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的这一“感动”,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了解“感动”是什么意思?再要求学生找出作者感动的情绪表现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作者由于“感动”,而流下了泪,并且后来再看到、想到这一“背影”,仍是禁不住流下眼泪。此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把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让自己感动的生活体验激发出来。结果,读课文时学生感情投入并朗读得声情并茂。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加强,也使学生的阅读习惯、想象能力都得以提高,还

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三、透过社会生活的折射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那么这样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心声》一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就以续写《心声》为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展开合理想象。由于课文故事性强,又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故此,学生写作热情高涨、想象奇特、感情深刻。在他们的续文中,既有李京京与爷爷在一起过着幸福生活的结局;又有李京京的父母不再吵架,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美好景象;还有李京京凭着努力,终于成为“三好学生”等内容。通过课堂的延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再以《挖荠菜》为例。当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这篇文章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如果是你的长辈要求你跟他(她)一起去挖荠菜、吃荠菜,你会怎样做,怎样想?有的学生对长辈的这种做法抒发感想——应该体谅、尊重长辈,消除“代沟”;有的学生发表看法:对照新旧社会,发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更加珍惜;而有的学生则感受到祖国越来越富强,应该更加努力来报效祖国等等。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里面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了自己的心灵,更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作者简介:张朝文,广东省潮阳区上堡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生活体验学习效率语文素养
如何为学生打开习作之门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生活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