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网络文学·公共空间”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9-01-08欧阳友权禹建湘

文学评论 2009年5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网络空间教授

欧阳友权 禹建湘

2009年6月10日至12日,由中南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文学网、吉首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网络·网络文学·公共空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湘西凤凰古城召开。来自全国近50所高校、科研院所、出版社、杂志社和文联的150余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对“网络·网络文学·公共空间”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话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很多富有理论价值的观点。

一是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和影响力问题。网络文学的快速兴起,对整个汉语文坛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传统文学构成巨大的冲击,日渐形成了新的文学范式,促进了文学及其理论与批评的转向,这是与会代表的共识。吉林太学刘中树教授认为,网络文学是当代后工业化科学技术发展所出现的一个新的文学现象,对我国的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学艺术管理、出版、阅读和审美意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陆贵山教授通过对网络文学的性质和特征的理解,认为网络文学是一种大众的意识形态,从整体上说,网络文学拥有人民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基调。中国社科院张炯研究员阐述了网络文学所具有的自由、快捷、覆盖面大等三个特点,认为网络文学的出现,促进了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界限的消解。陶东风教授认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打破了精英知识分子对文学艺术的媒介手段的垄断性占有,使得当代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去精英化的时代。同时,网络文学造成了官方文化机构特别是作协的祛魅,赋予了许多非职业化作家以抗衡文化体制的资本。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认为,网络的出现加速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文学格局:一是以文学期刊为主阵地的传统文学,二是以出版营销为依托的图书市场文学,第三块便是由互联网媒体引发的网络文学或者叫做新媒体文学。网络文学在艺术场,艺术链、艺术媒介、知识谱系、艺术消费等方面。带来了整个文艺学表征域的转型,他呼吁,学院派应该切人到网络文学现场,解读、评价并引导网络文学的发展。山东大学马龙潜教授认为,伴随着数字媒介时代的到来,文艺学正在进行着一场传播学的转向,期待视野、文本结构、文学传播都发生巨大变迁。山东大学王汶成教授提出,技术进步导致了艺术的生产方式发生根本的改变,艺术生产的传媒化促使艺术的生产力、表现力,影响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江西师范大学陶水平教授提出了网络文学经典化的问题,他认为,十多年来的网络文学创作,大都是欲望化写作,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粗糙,没有产生经典作品。因此,如何打造网络文学精品,成为网络文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陆贵山教授认为,网络文学要大发展,必须创造自己的经典。但他同时指出,经典的产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经典的内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既要看到网络文学消解了经典,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它正在创造或积累经典,毕竟网络文学才十多年,这对数千年的文学发展史来说,无疑是太短暂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郑永晓研究员也认为,网络文学短短十年是很难产生经典的,目前整个网络文学创作基本上还处在一种如杂草般自由生长的状态,虽然这是产生经典的一个必然过程,但现在提网络文学经典化显然还有些为时过早。首都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认为,网络文学要对结构形式和语言更重视,要有真正的细节描写,经得起细读和品味,这样才能形成网络文学经典。聊城大学杨春忠教授认为,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构成方式、功能方式业已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换,将形成“后文学”与“后经典”。清华大学肖鹰教授以“二人转”由专业艺术走向庸俗化为例,谈到了在网络文化时代,怎样保护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深圳市文联的杨宏海教授则阐述了“网络深圳”的文学定向,认为互联网极大丰富和拓展了深圳文学。怀化学院姜书良教授则从价值要素、价值主体、价值载体、价值场、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等方面阐述了网络文学的范式转换问题。湘潭大学杨向荣博士以山寨文化为例,阐明了网络时代的山寨文化对文学维度的深刻影响。

二是网络公共空间的认知立场与文化建构问题。与会学者对网络空间的性质、作用、以及如何适应这个空间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很多学者认为,网络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交往与沟通平台,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形成,但这个空间的公共秩序离社会文化与文明尚有距离。张炯先生认为,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球视野的公共空间,人们在此交换知识、交换思想、交换各种文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这个空间并净化这个空间。陆贵山教授认为网络空间是大众向社会发言的理想平台,是表达公民意志的重要手段,是影响政府决策和监督权力的舆论通道,是舆论动态的风向标,是社会心理和政府公信度的标示,是大众情绪的显示器。陶东风认为。网络已经成为公共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和新的空间,是草根阶层政治和文化表达的重要窗口,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削弱了权力和金钱对公共领域的控制权,使得网络成为公民维权和行使民主权利的一个重要的渠道。中南大学欧阳文风教授认为,网络给予人的这种自由与平等,其实就是文学创作和社会生活民主化的表现。就社会公共领域而言,网络创设了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公民在线表达意见的平台抑或公共空间,在这里不但可以对一切社会现象自由发表言论,而且还可以空前地对话互动,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民主性。安徽大学吴家荣教授认为,如果没有网络的参与,民主的进程不会有这么快的进步。黄冈师范学院沈嘉达教授认为,借助网络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民主权力的应用。吉首大学陈文敏教授认为,互联网是迄今为止公共领域最理想的沟通媒介,为公共领域的参与者提供了更为理想的论辩环境,从而有助于“公共舆论”的达成。

一些学者正视网络空间的正负双重效果,对如何更好利用这个空间提出了建议。吉首大学简德彬教授认为,在网络空间里,知识分子应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一些媒体“学术明星”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充其量只是利用媒体的“媒体分子”、自娱娱人的“娱乐分子”、逆来顺受的“顺从分子”,丧失了提出重大社会问题的能力。上海社科院马驰教授以“艳照门”和“杨佳袭警事件”为例,认为在网络空间里,不同的人群所关注的角度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社会结构不同,在各种利益互相冲突时,很难形成公共利益的共识,所以网络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技术手段,民主社会的建设必须要求有一种民主的媒介政治的产生。对此,浙江大学李咏吟教授强调要拓展公共话语空间,更要坚守公民意识的理性。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教授认为,网络数据库的推广,打破了图书垄断,但数据库无限制的膨胀,导致了一种数据库写作文体,从而失去了学术原创能力。湖南理工学院余三定教授也认为,数据库替代工具书,网上漫游代替逛书架,会少一点抒情,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只是一个有限的公共空间,希望它成为文化创新的真正的公共空间。郑永晓提到了“人肉搜索”现象,他认为网络的发展确实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如何构建安

全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三是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一些学者从具体问题人手,对数字公共空间的网络文学问题进行了反思。季水河教授提出了网络时代文学批评的转向问题,他认为这种转向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主体多元化,二是性质的新闻化,三是运作的市场化,这三种转向对网络文学批评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即淡化了历史意识,游离了艺术分析,缺乏理性审视。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教授认为,网络的普及有利于文学的阅读和接受,但电子阅读使人们的审美思辩受到极大的挑战和伤害,因为在网上阅读的时候,已经失去了个性的享受和从容的心境。张炯认为我们现在的网络空间不能说完全无序,但包含了很多无序的东西,这需要政府制定一个公共的游戏规则,提倡一种公共道德。陕西师范大学尤西林教授则重点谈到了网络的匿名性问题,他认为在匿名状态中,人性中一些幽暗意识就会展现出来,当网民在发泄或者恶意攻击时,就会破坏网络空间。但他并不赞同实名制,因为匿名有合理性,用匿名还是实名,网民可以自由选择。一些学者针对网络空间过度自由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吉首大学张建永教授认为,建立好一个网络世界,就必须建构一个世界公民意识。王光明认为网络是一种破除权力、破除专制的武器,网络意味着自由时代的到来,但他提醒,在自由的空间里,我们要保存敬畏。

对于网络文学的发展问题,许多代表都谈到,网络文学异军突起已是事实,它将向着怎样的一条道路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迹,需要理论批评界更多关注。刘中树强调网络文学要向产业化的道路发展,他认为网络文学创作不能向传统文学归化,不能被传统文学收编,要坚守自己的文学特质,保持自己的文学特色,完善文学样式,坚持自己的独立价值,以独树一帜的文学姿态,跻身于文学之林。陆贵山表示,为更好地发展网络文学,需要处理好主流与非主流、大众价值与核心价值、民主自由与自由规范、低俗与高雅等关系,使网络文学不断得到净化和提升。张炯认为要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网络文学。要讲究文学性、审美性、思想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文学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欧阳友权认为应该秉着一种人文的立场,技术对文艺的全方位的覆盖,不应该成为技术对人文的颠覆。当前的网络文学需要解决好“文学性”匮乏的“短板难题”,提升网络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要避免文学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在艺术与技术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方式。我们必须修正既有的文学观念,切入文学现场,调整理论聚焦,从学理上去对网络文学进行认真审视和引导。王汶成认为网络文学创作主体要与技术、媒体联手,重审艺术的人本根基,坚守艺术的创作特质。李咏吟表示要让网络写作有一点世界意识,要把中华民族的自由的美的东西的传递给世界,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一些学者则从具体的层面上来探讨网络文学如何发展。陶水平强调传统写作和网络写作要良性互动,网络文学网站应该和学术界文化精英实现互动。广西师范大学朱寿兴教授认为要提升网络文学,文学网站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文学网站可以推动精品化的生产。中南大学禹建湘教授认为,网络文学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媒介变化,更取决于创作态度和作晶资质的变化,这需要学术界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张开炎教授表示,要加强对网络文学的监控引导,让人类精神诉求在这个世界里能获得审美的表达。

综观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发言及所提交的论文,老中青三代150余位学者集中探讨新兴的网络文学及其相关问题,这对网络文学而言,可谓盛况空前。它充分表明,网络文学这一备受争议的“野路子”文学,通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努力,已经获得了学院派学者的广泛认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学理审视和正确理论的引导下,网络文学必将取得长足的发展。

(整理)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网络空间教授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