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化工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4-06-27徐东彦刘仕伟张青瑞陶旭梅

高教学刊 2024年18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双一流人才培养

徐东彦 刘仕伟 张青瑞 陶旭梅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重中之重。同时,地方高校也要主动应对“双一流”建设对研究生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该文深入分析目前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不足,利用该校山东省化学工程与技术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契机,提出通过重构多元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构建基于新型导学关系的培养模式,实现突出学科特色的研究生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上述举措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创新能力;优质课程;“双一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8-0033-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mprov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At the same tim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ls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deal with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o graduate education. The main deficiencie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construction opportunity of the advantageous and characteristic disciplin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our univers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we put forward a way to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complex talents of postgraduate with prominent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by reconstructing the diversified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ode and constructing the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e new guiding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above measur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the professional influence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 talent cultivation; innovation ability; high-quality courses; "double first-class"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科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2020年10月,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更多适应行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较早创建化工学科的高校之一。2003年获博士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获批一级博士学科,是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山东省省属高校理工类学科中唯一的B+学科。2020年12月,作为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和国内行业特色型高校,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获批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立项,这为一流研究生教育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因此,围绕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分析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政治过硬、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和行业对专业学生需求与能力期望,围绕课程内容重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与评价以及新型导学关系四个方面建立起一套研究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如图1 所示。

一  重构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研究生课程教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是研究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必要的研究及实践方法、启迪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首要条件[2]。在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应当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与优势构建多元化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使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能够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3-4]。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地方行业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以往滞后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普遍缺少前沿性和高阶性,甚至存在研究生课程“本科化”的现象,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的层次性,严重制约了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因此,为应对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迫切需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加强研究生“金课”建设,实现从“知识本位”的课程体系向以“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的转变。

(一)  合理制订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定兼顾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特色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突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知识目标要求硕士研究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化工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紧跟化工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能力目标要求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现代化工等领域和行业中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同时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等;素质目标要求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制定的课程目标与能力要求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注重研究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变课程评价方式,并足以导向课程教学过程。

(二)  优化课程结构

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优化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课程结构。纵向维度主要突出专业课程的高度专门化,体现本校的学科专业特色;横向维度要探索设置跨学科选修课,以知识拓展为重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培养硕士研究生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学按照“教材-课程”的思路推进课程建设,遴选优质教材和优秀示范课程,体现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有的学理深度与难度[5]。目前,高等分离工程和绿色精细化工工艺学已经获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立项,“基于碳中和背景的高等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案例库”获批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立项。此外,为增强研究生对科学技术史、科技哲学、科学社会学、意识形态和逻辑思维等领域的认识,将科学人文讲座设为硕士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程。

(三)  构建“两性一度”的课程内容

着力构建具有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的课程内容,特别是学术学位研究生专业课程内容要瞄准学科前沿,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本学科高层次人才开设学术前沿讲座。注重体现专业课程的创新性,结合本学科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动态化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对标化工过程重大技术需求及“双碳”目标下化工行业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和挑战度,通过高质量课程学习强化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和学术素养培养。近年来,本学科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可以选取本学科高水平科研团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际一流期刊的研究论文,设计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创新案例,重点分析、讲解案例中科学问题的提出、创新思维的来源及创新方案的设计和实现等过程,一方面可以通过生动的科研成果案例启迪研究生的学术思想,另一方面也能激励研究生树立钻研科学的精神。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基于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设置课程内容,建立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政教融合为特色的课程设计思路。本学科的办学特色是重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如化工模拟与系统工程研究团队与烟台万华集团紧密合作,开创了我国聚氨酯规模化生产的历程;颗粒学与多相流体学术团队开展了颗粒流态化和多相流体反应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在大型反应器设计开发、化学链燃烧以及环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上述成果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四)  融入思政元素

研究生教育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除了聚焦研究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更是其未来在行业和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的保证。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是实现立德树人、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为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我国化工领域的大科学、大工程研究问题引入课程教学,培养研究生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同时,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科学精神、敢于挑战权威的质疑态度和勇敢创新的进取心。此外,也要重视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自觉遵守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目前,化工过程模拟获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立项,高等反应工程、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已获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立项。

二  完善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培养模式

由于受限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普通高校的大部分学生仍然习惯于灌输式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欠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创造知识的飞跃过程,如果仍然采用与本科阶段几乎完全相同的传递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对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难以满足学生差异化培养的需求。因此,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知识、能力要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一)  建立OBE理念驱动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作为本科教育的延续,研究生教育更强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需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在理论课教学中,采用研讨式、问题式、案例式和参与式等开放式教学方法,实现 “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利用研究生选修课小班化授课的优势,借助“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构研究生教学流程,在教学设计中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环节。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研究生各自的课题关联本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将课程内容设置为目标明确且具有相互关联的研究课题,以完成课程项目研究报告撰写牵引课程教学[6]。依据研究生课程特点,构建包括课堂交流、专题研讨、课程小论文、大作业、课外拓展和终期考评在内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确保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持续改进的实现。

(二)  丰富多元协同培养模式

研究生协同培养是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从2022年开始,学校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研究生在联培高校进行第一年的课程及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由校内导师管理;第二、三年进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为期两年的科研实践及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产业技术研究院导师将指导研究生参与重大科技前沿项目实施和平台建设,进行交叉型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对重大工程系统进行设计、论证、实施和评价,充分参与产业技术、产品、商品相贯通的全过程,培养解决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  完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专业实践是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关键环节。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能够为研究生自主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机制保障,大大增加了研究生的实践机会,训练了他们的创新技能。2020年,青岛科技大学与京博控股集团联合成立了“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专业研究生培养融入产业实践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保证。2022年,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建成启用,可满足500名研究生的实习实训与教学科研需求。

(四)  构建多层次科创竞赛体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已经逐渐成为高等院校探索创新性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专业依托学科和平台优势,打造了以“互联网+”、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以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系列赛事为支撑的学科竞赛辐射体系。为鼓励本专业研究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在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中明确了科技创新在综合成绩中占比为10%,同时还专门设立了创新实践奖学金。2022年,专业还承办了山东省研究生高端化工与功能材料创新实践大赛,极大地促进了本专业研究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  构建基于新型导学关系的培养模式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康、和谐的导学关系,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水平整体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7]。

(一)  引导研究生完成角色转变

目前,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源多来自普通本科高校,大部分学生考研动机并不明确,在大学期间也鲜有机会参与科研活动,普遍缺乏科研意识与学术思维。导师应上好研究生开启学术生涯规划的第一课,让研究生意识到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之外,应该养成查阅文献的习惯,通过仔细阅读文献总结课题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培养主动思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要求一年级新生利用课余时间跟随高年级研究生一同开展科研工作,在实践中锻炼科研能力,为日后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二)  激励研究生树立学习和科研目标

导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硕士研究生认识到积极主动学习自己研究领域专业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由于研究生从事的科研课题涉及不同的方向和领域,大学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储备不足以支撑硕士阶段的研究工作,需要研究生根据各自课题研究内容强化对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理解,甚至需要了解和学习交叉学科的知识。笔者主要从事催化相关科研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要求研究生在入学前阅读1至2本催化教材。多年实践证明,这一做法对于那些在大学期间没有学过催化课程的学生尤其必要。此外,导师应当鼓励研究生针对知识拓展和科研工作要树立明确的目标,通过自我目标的实现,激发研究生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三)  建立行之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

为鼓励广大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支持其追踪国际学术前沿、开阔学术视野、提升研究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科制定并实施了《研究生参加高水平会议资助办法》。自2020年实施以来,已经有数十位研究生参加了在国内举办的各种专业学术会议。新冠感染疫情期间,各种学术会议改为线上进行,这为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学术活动提供了契机。导师应该及时将各种相关的线上学术活动信息分享给研究生,要求研究生按时参加并汇报学习效果,这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养极为有效。此外,导师也应利用自身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设计单位和骨干企业的关系,在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

(四)  构筑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分类培养模式

导师应该针对研究生生源多元化的特点,根据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力争让每个研究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领域,充分发展自身优势。为此,本学科在招生阶段鼓励从事基础研究的导师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把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作为研究生学术水平考核重要依据之一。而从事技术开发和横向课题研究的导师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有条件的还可以聘请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侧重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和攻读博士学位的比例都有显著提升。

四  结束语

“双一流”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机和动力。作为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这也极大推动了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随着一流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入,基于学科特色和优势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必将取得更大进展。

参考文献:

[1] 高平发,龚文涛.“五大理念”在引领研究生教育“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2):15-19.

[2] 邬大光.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须走出历史惯性[J].中国高教研究,2020(4):1-6,11.

[3] 张鹏,栾冬.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11):170-172,187.

[4] 王后能,李自成,田斌.多元化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研究——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J].高教学刊,2022,8(1):128-131.

[5] 朱志强.浅析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路径[J].才智,2021(11):166-169.

[6] 王顺宏,雷刚,李杰,等.基于“OBE”理念的团队科研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5):13-17.

[7] 吴磊,马孝义.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1):47-50.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工程学一流学科建设驱动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SDYJG19090);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优化与实践”(SDYJG21025);2021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信息化下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Z2021267);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高等分离工程”(SDYKC19090)

第一作者简介:徐东彦(1969-),男,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能源与环境催化。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双一流人才培养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