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教学在动物寄生虫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4-06-21周荣琼张思新王芝英杨玉姣李法财

高教学刊 2024年17期
关键词:组织实施研究性教学课程设计

周荣琼 张思新 王芝英 杨玉姣 李法财

摘  要: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该文以西南大学动物寄生虫学课程的本科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的优化和补充、教学方法的改进、考核方式的调整及教学资源和教学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系统论述研究性教学在动物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多元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综合的考核方式能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动物寄生虫学;教学改革;课程设计;组织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7-0114-04

Abstract: Research-based teaching is a kind of innovative student- and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model which aims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inquiry spirits and research abilities. Taking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in Southwest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in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and supplemen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djusting th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team. The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rich teaching content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so that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words: research-based teaching;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teaching reform; course design;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动物寄生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预防兽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吸虫病、绦虫病、线虫病、外寄生虫病及原虫病等章节组成)。总论部分主要讲授兽医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各论部分以病原分类为主线讲授多种动物(主要包括家畜、家禽、犬猫和实验动物等)寄生虫病以及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分类、形态结构、生活史以及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1]。其特点是知识点多、易懂难记,枯燥单调,学生容易混淆,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因此,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2-5]。

研究性教学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和采用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6]。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专业项目或课题、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将学习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7-8]。为了提高动物寄生虫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根据研究性教学的思想引领,我们就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调整及教学资源和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  动物寄生虫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目标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研究性教学培养创新人才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9-11]。动物寄生虫学作为动物医学、宠物医学和动植物检疫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部分,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培养学生了解兽医寄生虫病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蠕虫、节肢动物、原虫的形态特征与发育特点;重点掌握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和畜禽重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致病机理、临床症状、诊疗技术和防控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养殖场的驱虫模式和防控措施;关爱动物、熟悉动物福利相关知识,并根据国内外知识技术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自身创新思维意识和技能水平。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传统兽医学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使其具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为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二  动物寄生虫学课程研究性教学设计

研究性教学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关注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物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并能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而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对现有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案例分析、项目驱动和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本门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是课前准备:课前组织教师认真备课,研讨教学内容,针对每一章节的重点问题及其与临床相关的问题,设计教学内容。其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围绕研究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①基于案例引领的教学内容。动物寄生虫学课程知识点细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常感到乏味和细节记忆困难。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并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拟着重加强案例教学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②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学内容。针对课程某些章节的教学内容,把课程学习设置到有探索性的问题中去,通过师生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到隐含在问题中的知识。教学过程经历设置问题、学生讨论问题、推理解决问题、知识提炼与总结四个过程。③鼓励科技创新。为了使学生尽早地进入实验室参与研究,了解学科研究的前沿,学生可以申请国家、重庆市和西南大学的各类项目,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包括资料的搜集、选题、研究报告撰写和论文撰写等。最后一环是课堂组织:2020级动物医学专业1班—3班,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为31~33人,每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5~6人。在研究性教学中,将采用理论知识学习、专题讨论、习题讨论的组织方式,课后布置综合性的练习题或者讨论性的课题等多种教学手段。

三  动物寄生虫学课程研究性教学实践

(一)  教学内容的优化和补充

针对动物寄生虫学知识点繁多、容易混淆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优化,使之既能涵盖基本的寄生虫学知识,又能关注实际应用。随着组学理论和一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动物寄生虫学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基于基因和基因组的DNA序列分子分类、抗寄生虫免疫机理、寄生虫基因DNA序列型与分子流行病学、生化代谢与抗寄生虫药物靶标、寄生虫病分子与免疫诊断等技术,已成为兽医寄生虫病临床实践的必要基础,这些新技术和进展均融入到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一些过时的知识和观念已经不再适用,课程中存在一些重复或相似的内容,这些内容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这些重复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将相似知识点进行整合,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如在讲授各论章节,每种寄生虫病的内容包括形态、生活史、流行、致病与症状、诊断和防治六个方面,对于寄生虫的发育在概述中已讲解清楚,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不再重点讲解,只简单提及即可。但对于免疫机理、疫苗研发、药物靶标等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可作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来进行深入讲解,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最新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力和科研素养。动物寄生虫学课程共有40个讲授课时,在教学内容优化的前提下,大致分为总论、兽医蠕虫病学、兽医昆虫病学及兽医原虫病学4部分,每个部分在教学目标、课时分配和教学方式上有所不同。

(二)  教学方法的改进

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和科技手段的应用,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PBL教学模式。PBL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或小组的探究活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如在动物线虫病教学中,我们设置了2~4次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实践,每次4~8学时,分多次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2]。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课程组精选了部分动物寄生虫病案例,选择的案例包括人兽共患病和典型的畜禽寄生虫病。常见的案例有弓形虫病、猪囊虫病、旋毛虫病、包虫病、蛔虫病、球虫病和蜱病等,针对每个案例通常提出3~5个综合性问题。针对这些病例设计的问题能纵向或横向贯穿所学的基础知识,体现学习难点和重点,并紧密联系临床实践等。通过动物寄生虫学典型案例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在2020级动物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首次将研究性教学模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研究性教学以问题为中心,教师把课程学习设置到有情景、有探索性的问题中去。如在讲授总论基本原理过程中,基础内容是重点强调与寄生虫相关的一些概念(如寄生虫与宿主),适当引入概念的起源与演化、研究思路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如寄生虫基因组学)。各论章节内容主要通过启发提问和案例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兽医学和生物学知识去深入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后,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试验验证和论文撰写等方式适当深化和拓展所学知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在“华支睾吸虫病”这一部分内容学习后,学生就会问:“寄生虫与癌症的关系”“肝吸虫为什么容易诱发胆管癌”。显然,第一个问题有点大和泛,寄生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是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体到某个寄生虫,则涉及到它的寄生部位、生活史、遗传调控等因素。而第二个问题则是对基础知识没掌握造成的。由于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在胆管,受虫体的机械损伤、虫体代谢产物的致炎作用和宿主的免疫异常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虫体长期周而复始的刺激下,可引起宿主胆管上皮细胞DNA损伤,从而诱发胆管癌的发生。

(三)  考核方式的调整

考核方式的调整是提高动物寄生虫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动物寄生虫学教学,我们调整了考核方式,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

1  注重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实验操作、课堂讨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根据动物寄生虫学西南大学非标准答案考核课程的要求,过程性考核方式包括综合测试、面试答辩、项目设计、调研报告、方案策划、案例分析和文献综述等,并在课程期末考试中合理体现,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  实施综合性评价

我们采用了课堂测试、作业、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和课终考核。2020级动物寄生虫学过程性考核设定了课堂考勤、课堂提问、阶段性测验和课堂PPT汇报等多个环节,大大增加了平时成绩考核的客观性。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课终成绩×50%。其中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考勤(10%):根据学生的考勤率来评价其学习态度;阶段性测验(30%):根据学生的平时测试成绩来评价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课堂表现(10%):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发言与提问情况,来评价学生相关的能力;课堂PPT汇报(50%):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PPT展示与汇报来评价其相关学习能力。对于课终考试,则是采用闭卷考试,考核的内容覆盖全部授课内容。主要考察基本概念、畜禽主要寄生虫病和具体防控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等。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防控方法,运用具体方法解决相关临床实际问题。而考试题型主要为名词解释、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课程考试结束后,通过对课程命题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考试的难易度和区分度,确保考试能够真实、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

(四)  教学资源和教学队伍的建设

根据动物寄生虫学核心课程建设要求,分别设置了学习教材、参考书目及网络学习资源等课程资源。制定并提交了动物寄生虫课程学习指南,拥有自制课程教学视频、案例分析库、习题和试题库、知识拓展等。推荐了 “兽医寄生虫学视频教程(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寄生虫学PPT”等在线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进行查阅和开展线上线下学习,以拓宽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加强其对本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课程组现有专任教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讲师2人;4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具有硕士学位。2022年4月新引进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寄生虫学农学博士1名。2021—2023年,有1位成员晋升到高级职称,主持教改项目2项,主编和参编教材5部。此外,团队成员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性会议,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动态,拓宽学术视野,为课程顺利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师资保障。

四  课程研究性教学成效

(一)  考试成绩分析

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统一考试,采取题库与自命题相结合的方式出题;考试内容分为主观题、客观题和案例分析题等。考试范围涉及总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各论中畜禽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症状、致病及防控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满分100分;高于90分属于优,80~90分属于良,优良率=(优+良)/总人数×100%。将教改后班级的平时成绩与总评成绩分别与教改前班级作比较,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成绩。结果显示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中,教改后班级的平均成绩和总评成绩均高于教改前班级,经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教改后班级的成绩优良率(87.50%)高于教改前班级(63.46%),经χ2检验,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二)  调查结果分析

课程结束后,对教改后班级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此次共发放96份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4份,结果见表2。绝大多数学生(96.81%)认为动物寄生虫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为非常好或好。多数学生(85.11%)认为该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其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启发思维,对理解教学内容非常或有帮助(98.93%)。通过对研究性课题问题的解决,81.91%的学生认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91.50%的同学认为对自身的科研素养和学习能力有很好的锻炼。以上调查说明,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五  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在教学中取得了初步成效。首先,提高了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在动物寄生虫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其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为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兽医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当然,在研究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作业太多和课堂讨论过于频繁”等,这些都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改善和调整。

参考文献:

[1] 李国清.兽医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4.

[2] 杨娜,桑晓宇,姚龙泉,等.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5):254-255.

[3] 胡小文,韩云华,王彦荣.研究性教学在草类植物种子学教学中的应用[J].草业科学,2021,38(4):796-802.

[4] 国景星,李红南,张立强.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应用型专业课中的实践探索:以“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9(2):46-49.

[5] 刘超.基于大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10):126-128.

[6] 于莉,崔金海,曹丽莉.在研究性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4(5):28-32.

[7] 杨萍.研究性教学改革引领下的本科教学评价体系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5):124-126.

[8] 齐宁.当前高校推动研究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6):51-53.

[9] 胡小文,韩云华,王彦荣.研究性教学在草类植物种子学教学中的应用[J].草业科学,2021,38(4):796-802.

[10] 包佳玲,龙梦娴,阳泽平,等.研究性教学模式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基于《细胞生物化学》课程的探索[J].蚕学通讯,2021,41(2):45-48.

[11] 齐晓花,千春录.《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18):123-124.

[12] 周荣琼,王芝英,胡志刚,等.动物寄生虫学实行PBL教学模式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1):220-221,225.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动物寄生虫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23050)

第一作者简介:周荣琼(1969-),女,汉族,重庆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畜禽寄生虫病及分子寄生虫学。

猜你喜欢

组织实施研究性教学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
浅谈计算机设计大赛在新疆医科大学的组织实施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