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述评与发展探索

2024-06-21罗文波宋奎马雯波胡小玲刘秀

高教学刊 2024年17期
关键词: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罗文波 宋奎 马雯波 胡小玲 刘秀

摘  要:力学是关于力、运动和变形的科学,其学科属性兼具基础性和技术性,力学课程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车辆工程和化学工程等众多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力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该文简要总结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进展、困难和对策,并指出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和提高思政教学能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期任务。

关键词:力学;课程思政;课程资源挖掘;教学方式;育人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7-0038-04

Abstract: The science of mechanics examines force, motion, and deformation, it is both fundamental and technical in nature. Mechanics course is prerequisites for a variety of engineering majors, includ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 aerospace engineering, vehicle engineering,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 incorp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of Mechanics course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 brief summary of the achievements,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politics building of Mechanics course, and argues the long-term objectives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politics education in academic courses are to strengthen the ide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enrich the curricular materials, and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capacity.

Keywords: Mechanic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politics education; curriculum resource mining; teaching methods; education concept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1],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和功能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一  力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2017年以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和研究实践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中国知网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以“课程思政”为题的期刊文献已超过2.4万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课程思政研究与建设已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热点和重要方向。专业课教学活动既要体现知识传授的主体功能,也要体现价值引领的思政功能,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力学课程既有严谨的理论体系,又有清晰的工程背景,在工程知识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基础力学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它们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车辆工程和化学工程等众多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工科学生逻辑思维、知识结构和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弹性力学、结构力学、塑性力学、振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等专业主干课程则承接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工程结构设计、工程结构分析等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力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强化力学课程的思政特色,坚持和实践“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  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进展

以“力学”和“课程思政”为主题词,截止到2022年在中国知网检索到期刊论文近350篇,如图2所示,经过4年的快速增长,力学课程思政的年度研究论文数量已稳定在130余篇。

孟卓[3]认为在基础力学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需要不断发掘力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及责任意识等方面的优势,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与力学知识巧妙融合,在引导学生思考力学问题的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力学发展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体会科学家精神和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余为[4]认为在理论力学课程内容教学中,可以结合理论力学的发展史,通过引进生活事例和工程实例,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力学课程的育人效果。祁武超等[5]在理论力学课程提倡知识体系的更新、教师素养的提升、学生自信的增强、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协同育人氛围的营造五个方面的“五位一体”思政教育模式。在材料力学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上,周岭[6]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与材料力学知识相联系,在材料力学教学中通过典型案例培养和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结合历史人物(如伽利略)、典型工程(如都江堰)以及对基本理论和学习方法进行哲学思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结合日常生产生活中关于构件安全性、经济性的综合考虑,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张建军等[7]在材料力学课程中将隐性的思政元素与显性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机融合,避免刻板的说教,更不刻意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让课程思政元素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沈火明等[8]在工程力学课程思政建设中,从国家层面、精神层面、人格层面、智力层面、科学观和方法论等层面凝练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在数字化教材建设中融入思政案例。

在力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方面,刘学文等[9]立足工程创新人才观,以弹性力学课程为例,运用工程项目驱动教学法优化培养途径,加强人才工程设计、工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沟通及集成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后续专业领域的理论,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陈卓等[10]以结构力学为例,从民族情怀、匠人精神、社会责任、哲学理念四个方面,探讨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的培育实践的切入点和视角,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程敢等[11]从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强国自信、家国情怀、哲学思想、工作作风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将思政资源融入工程流体力学的课程教学环节。郑国栋等[12]结合新冠疫情的挑战,讨论了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手段、途径与方法。

三  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专业课程中的延伸和融合,从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当前的力学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思政一样,在思想认识、素材挖掘与组织实施等方面与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首先,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就是把思想政治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融通[13],然而大部分学科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依靠思政课程,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任务,学科专业课程只承担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课程教师通常只教书,在课程教学中缺少育人与教书的有机融合。唐代韩愈《师说》对老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只体现了师者授业的职责,传道则要求师者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中国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等,实际上这也正是课程思政的要求。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首先需要学科专业课程教师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课程思政,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其次,课程思政内容具有多样性,然而学科专业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训,对专业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挖掘往往比较片面。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需要根据课程大纲和达成度要求来明确课程思政的任务目标,再依据任务目标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由于专业课程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丰富,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可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挖掘思政元素,包括价值引领、科学精神、创新创造、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伦理规范、法治意识和人文素养等。一方面,基础力学课程研究的内容源于自然现象、生活实际和工程实践,课程的理论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自然规律和哲学道理,例如,静力学基本原理的普适性与特殊性、构件设计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对立统一规律等,充分利用课程本身的优势与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3]。另一方面,结合历史人物、典型工程,聚焦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大国自信,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国向上的正能量[14]。例如,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讲好中华文明在力学学科发展史中的贡献,整理一些我国古代和近现代发展中的力学案例,例如隋朝赵州桥历经千年不倒的力学原理,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的山西应县木塔(辽代,至今900余年)历经数次地震不塌的力学奥秘,引导学生领略中国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在全校性文化素质核心课程奇妙的力学的教学中,结合校史教育,以湘潭大学的人物和事件为例,通过“趣话流变学”主题介绍中国流变学的发展简史和本校流变学特色学科的创建历程,阐述湘大精神,倡导爱国爱校。在专业选修课现代力学进展中,讲述钱学森、郭永怀等一批老一辈力学家的卓越贡献,以及我国重大工程(如高铁建设、南水北调等)中的力学原理,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再有,课程思政实施方式具有多样性,然而学科专业教师多数没有接受教育教学的系统训练,课程思政实施手段比较单一,多采用传统的讲课方式,其优点在于课时占量容易控制,思政目标简单直接,但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成效。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于教育的接受方式,原则上应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思政最理想的境界是让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实施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教育[15]。在深入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基础上,结合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把握学生需求,适当采用学生自学和研讨,增加案例和项目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通过课内与课外、个人与团队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课程思政,强化育人效果。

四  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期任务

尽管力学课程思政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客观而言,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经验传播阶段,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困难,需要在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中不断发展,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期任务。

(一)  增强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理念

当前国际形势多变复杂、社会矛盾多样交织、价值取向多元碰撞,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增大,仅仅依靠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远远不够,价值引领明显不足,迫切需要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推进“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不是对思政课程简单地补充,而是对思政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是让显性的思政课程内容在其他课程中隐性地贯彻,深入地感知。力学学科具有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双重意义,在力学课程教学中强化课程思政的价值在于协同育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育人理念要一以贯之地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付诸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二)  丰富和共享课程思政资源

从普遍意义上来说,任何课程思政资源的建设内容都要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目标,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和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学课程兼具理工特性,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力学课程思政要在课程教学中突出地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结合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利用虚拟教研室和国内定期开展的教学研讨会,开展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针对各门课程,建立一批优质的课程思政资源,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编入各课程的教学指南,并健全课程思政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机制,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

(三)  提升教师素养和课程思政能力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一方面,需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政治素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开展课程思政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教师责任重大,必须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升实施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三重作用,实现课程思政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专业课程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挖掘思政资源和深化思政教学内涵的能力;②了解学生需求,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在专业课教学中适时融入思政内容的能力;③结合专业课教学内容,不拘一格地创新思政教学方式方法的能力;④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不断凝练总结和自我升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 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3] 孟卓.基础力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8-10.

[4] 余为.理论力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39-40.

[5] 祁武超,田素梅.理论力学课程“五位一体”思政教育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2,8(23):168-172.

[6] 周岭.“材料力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110-111.

[7] 张建军,徐鹏,李海涛,等.思政元素在材料力学课程的挖掘、梳理和隐性融合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47-48.

[8] 沈火明,刘娟.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29):189-192.

[9] 刘学文,王旭,罗素云,等.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弹性力学有限单元理论及工程应用》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145-147.

[10] 陈卓,许羿.人文素养培育视角下的结构力学课程思政化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7):300-301.

[11] 程敢,张会菊,张传祥,等.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应用[J].高教学刊,2022,8(25):171-176.

[12] 郑国栋,李校兵.后疫情时期土木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13):1-5.

[13]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14] 付静,徐加放,李爱华,等.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60-61.

[15] 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91-93.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力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HNJG-2020-0227)

第一作者简介:罗文波(1969-),男,汉族,湖南湘乡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固体力学。

猜你喜欢

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力学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力学 等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