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继续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探究

2024-06-01付士波魏儒嘉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付士波,魏儒嘉

(山东开放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再次重申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进一步丰富了新时期立德树人的价值内涵。高校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学历继续教育,还是非学历继续教育,都应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实践的热点,也是未来教育创新变革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如何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要求,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到引导学习者实现能力提高和学历提升的目标过程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继续教育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继续教育是基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存在的一种教育形式。继续教育学习者的特殊性使得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尤为重要。王静、毛燕梅(2020)认为,继续教育的学习者大部分都来自社会的第一线,有很强的目标性。[1]基于社会发展视角,作为社会第一线的劳动者,他们想什么、相信什么,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因此立德树人的任务相当重要。陈兴炎(2022)认为,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继续教育学生结构逐渐多元化,“学生主要是企事业一线服务人员和工人、学前教育工作者、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士兵、小微企业经营者等”[2],他们的思想认知、理论水平和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的引导和教育。

(二)继续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党的二十大将“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部署写入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需要充分发挥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优势,实现数字化转型。黄晨晖(2023)[3]基于“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认为大数据时代,可以实现继续教育学习者的个性化定制教育,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成为可能。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黄加敏(2023)[4]认为,受社会环境和办学理念的影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推动转型的办学氛围不浓、办学定位有偏离。袁思言(2023)[5]分析了数字化媒体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中的挑战,认为部分高校未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技术手段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也未结合社会需求对教育内容进行创新。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继续教育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打破传统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路径。

三、继续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困境

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满足学习者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的教育形式。当前,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到引导学习者实现能力提高和学历提升的目标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

(一)功能定位不清导致教育的内生动力不足

服务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是高校继续教育承担的基本职责。长期以来,继续教育发挥学历补偿功能,满足了成人学习者通过多种类、多形式的课程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的诉求。社会上一直存有一种观点,即继续教育不属于正统教育,只是一种教育形式的延续。[6]受此影响,很多高校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通过片面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办学点数量,甚至下达经济考核指标以实现盈利,从而弱化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偏离了全过程、全方位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使得继续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

(二)学习动机的功利性导致立德树人的教育难度加大

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是区别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的特殊群体,学生的来源具有多样性,且存在明显的年龄、专业背景、学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第一,继续教育学习者立足通过提升专业技能,获取学历文凭,以实现个人发展为目标,但不乏一部分群体为了获取快速就业和个人晋升的机会而选择“回炉再造”,学习过程中只选择一些与提升个人技能和职业发展相关的“实用”课程,将思政类课程“边缘化”,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第二,继续教育的学习者多数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具有比较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相对固化,要对其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加强思想引导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对其既有思想和行为进行纠偏和重塑,难度则更大。

(三)师生的准分离状态导致教学环节落实不到位

一是在学习者方面,由于继续教育的学习者多为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组建家庭或者正在工作,他们要在家庭、工作之余参加学校的课程学习和专业培训,个人的精力和时间相对分散,导致工学矛盾突出。二是在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环节经常出现具体进度不落实、督学促学不到位、教师工作敷衍、师生互动性不高等问题,存在函授、业余学生不上课,网络教育学生不上网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三是在教学方式方面,继续教育多以线上教学为主,在线课程虽然资源丰富、方便快捷,但由于缺少线下学习的物理空间,无法形成面对面互动的良好氛围,导致学生缺少凝聚力和归属感,缺乏集体意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难度,同时也会影响思政教学的效果。

四、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继续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路径

(一)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继续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这一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脉相承,为高校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明了发展方向。第一,明确新时期继续教育的功能定位。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发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形式。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与全日制高等教育一样,担负着新时期完善德育制度体系建设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二,将思政教育贯穿继续教育发展的全过程。2022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强调“继续教育必须重视思政教育”。一方面,要避免长期以来因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和市场功利主义倾向所导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立德树人教育是影响学习者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制定立德树人教育政策,落实立德树人具体策略。新时期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标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历继续教育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升继续教育学习者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一,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于继续教育的对象是社会人,有着不同于高校全日制在校生的特征和需求。在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中,教育主体要坚持将教育中长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结合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困惑等基本特性,创新思政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使其更加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和接受习惯。第二,重视提升学习者的技术素养和能力。在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云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教育资源,满足继续教育学习者时时、处处皆可学习的泛在化学习需求,并逐步实现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建构再到情感认同的内化学习过程。特别是要借助技术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学习过程,正确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要求,培养和激发学习者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和先进思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教学的质效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带来崭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借助数字技术和教学平台,开展体现继续教育特色的思政课程建设。通过虚拟教学空间打破常规的地理界限与教室的物理限制,为继续教育学习者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同时也可在线下开展针对性的面授教学,深化学习者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在以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既要增强教育者对立德树人任务的理解和认识,也要提高继续教育学习者思政教育的质效。另一方面,继续教育机构要提升数字化教学方法,实现知识传播的自主化、智能化,满足学习者对学习资源多样化和学习途径便捷性和易获得性的需求。通过运用网络课堂、虚拟实验室、人工智能、在线交流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利、及时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参与度,以便在互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增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五、结语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立德树人,是全社会都需要积极努力构建的一种教育环境。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继续教育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勇于接受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打破传统教育的单向度传递,实现思想引领、价值导向与品格塑造,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