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上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以山东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

2024-06-01敬,刘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跨境应用型电商

赵 敬,刘 倩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世界正向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迈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大众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近年来新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快速发展的实际,本文重点研究经济社会变化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迫切需要及人才培养的适配性。通过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师生及跨境电商企管人员进行访谈,多角度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之关键点,找到真问题,剖析真原因,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和举措。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推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网络在社会大众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关于促进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商法》的正式颁布,标志着跨境电商进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1]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约42万亿元,同比增长7.7%,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外贸进出口依然展现了强劲的韧性和发展性。虽然大变局下的跨境贸易和电子商务发展充满了诸多不确定色彩,但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化及国家的合理应对,跨境电商行业仍然存有全新的发展机遇,相关企业给我国经济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跨境电商人才不仅提出了数量的要求,还对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提出了更具体的限定和标准。通过深度访谈与文献梳理,厘清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问题:一是人才需求旺,比如网络化、“丝路”因素和新文、新工科等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使该行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高校人才数量供应不足;二是人才需求规格高,体现出极强的专业性,高校供给不适配;三是此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应依据官定行业标准、行业需要,还应是学院派的人培方案是个积重难返的老难题。

人才供需不适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更具备共性,就以跨境电商的基础专业—电商专业为例来分析。电子商务纳入高校招生专业目录很早,伴经济全球化和国贸形式的变换顺势而生,人才需求越来越旺。对此,适格高校急切需要加大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力度,然而,无论是应用型本科还是高职高专,对此类人才的培养却仍停留在探索阶段,特别是新上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司输送的人才往往存缺陷,诸如书卷气重、外贸知识和专业能力松松垮垮等问题,企业对毕业生的使用无法做到“即插即用”。同时又有大量的具备富足经验的从业者很快便自立门户,导致企业用人永远供不应求,人才流失严重。访谈和调研发现,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求需要团队多人才能完成,提高了用工成本,导致了学校与企业的“错层”供需,这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功能没有很好地实现。

二、新上应用型本科院视角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新上应用型本科院校是1999年以来因升本或改制等形成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本科高校,其具有四大基本特点: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教学为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面向地方为主。这类学校与教学型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应对最新社会人才需求时有着明显的“自我倾向”,特别是对互联网背景、“一带一路”背景或新文科要求的敏感度不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短期办学经济效益,而非长远的人才培养质量,使得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业界对跨境电商人才内涵的认知不够深入

2020年的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有7所院校获批新上跨境电商专业,其他本科院校往往是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下设置跨境电商培养方向。[2]跨境电商人才是应市场需求而生的跨学科专业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这是业界共识,所以在个别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了单独的学院设置,不单设的多见于经济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在新上的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调研发现,独立设置“跨境电商”专业的高校几乎没有,大部分在计划或建设中,多数学校在国贸、物流管理等专业中增加了跨境电商的课程,但培养方向和专业定位的精准性还有欠缺。这表明,我国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还处于“初级阶段”。调研中还发现,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新业态,对相应人才规格不断提出新要求,跨境电商人才的内涵不断地被完善,特别是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ChatGPT等大量新技术向跨境电商的多环节渗透,要求学校持续地动态地优化跨境电商人才的知识、能力及思维结构。而应用型高校专业思维深入人心,导致理工与人文、学科专业、院系之间壁垒很深,跨境电商的学生如被当作“纯专业人”来培养,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现实和趋势。[2]新时代高校学生由传统的“消费者”逐渐转变为“生活者”,其不仅跟上科技进步和物质发达的脚步,更应关注自身心灵的持续成长。所以,跨境电商人才不仅仅是纯专业人才,更应该是个优雅、理性的“生活者”,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之间形成正反馈机制,因此,高教界应重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复合性。

(二)专业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双不足,亟待加强

跨境电商专业因特因新,相对于其他专业,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绝大多数学校的师资储备需要加强。调研发现,目前山东省应用型高校从事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是商英、国贸或电商老师,纯正的专业背景关联度明显不够强,多数师资进行过一定的业务知识培训,但距真正掌握这一专业仍旧很有些许差距。[3]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上专业方面的“通病”,而且新上专业的师资年轻化,不仅对于专业知识的把握有所欠缺,教育教学方法更是尚需磨练。访谈中发现,受制于传统和习惯,多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固化长于理论教学,缺少从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对于行业实营和铺管、跨境支付、营管和数据分析缺少实战经验,教学“模式化、学理化、演绎化”弊端突出。[4]因此,为提高办学质量,应用型高校还需要努力建设精湛的专业教师团队。

(三)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实践教学缺失严重

应用型高校跨境电商专业最典型的授课方式就是讲授法,即结合教材或利用PPT课件或板书讲授相关理论内容,甚至于案例教学或启发式教育,都逃脱不了讲授的痕迹。[4]在跨境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利用固有授课方式不易达成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尤其是考核方式,很多院校仍然沿用试卷考试的形式,无法检验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创新能力。就以我们调研的山东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大部分学校该专业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人才培养方案雷同,与学校特色的结合有“拉郎配”之嫌,人才规格缺乏鲜明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5]由于实操能力培养需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提供综合性实验实训平台,且办学成本不够,“教育情怀”不够深,致使很多高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上存在着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的短板。

调研发现,当前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均是模拟仿真软件实施,校外“真刀真枪”的实践实训,除了部分就业导向的学生外,其他的相对不易监控,不少安排“以点带面”。校内仿真实训和实验,或把业务搬到实验室的实践,相对可控,效果良好,但也有学校的实践教学只搞最基本最简单的流程操作,对带有实质内容的进出口报关、外贸交际未能充分实践,导致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不强,且无法在学校里及时察觉自身缺陷。[6]有个别学校设置了实践环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疏于指导和督导,效果较差,体现了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某种意义上,正是综合实践的质量不高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

(四)政产学研深入合作和协同育人机制不尽完善

打造高校、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主体协同育人的机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趋势,新上应用型本科高校需对产教融合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创业区和产业学院等灵活方式。总体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政产学研深入合作和协同育人机制还存在主导性和融合度问题,呈现以下两类情况:一是协同育人由高校主导,因组织属性和目标差异显著,校企在人才培养的合作中,难以找到足够多的利益交汇点,短期无法激励企业,长期合作保障机制不强,双方难以建立起战略互信。二是企业的参与度问题,因其严格的成本收益核算,多数企业选择性地参与赢利的实训、实习等育人环节,不愿全链条全过程参与,导致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教研教改、监督评价等环节企业缺席严重。

(五)当下人才培养基本还是依赖社会教育力量

校企间跨境电商人才供需的不适配,加之就业形势“波诡云谲”,使得跨境电商培训机构及企业大学等不断涌现,其通过开设电商平台的实战班,“短平快”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自编实用讲义,让毕业生通过简单培训就上岗,能尽快适应市场需要,远非学校偏理论的呆板式的教育可以比拟。调研中同时发现,教材及课程资源少成为制约该专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少量的跨境电商教材,不太适合高校的教育教学的却相对较少。加之跨境电商技术及平台规则更新快,涉及面广,使得大部分学校无权威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核心教学点,教学内容“五花八门”,给跨境电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7]

三、新上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问题的共性成因

新上应用型本科院校总体面对的是“弯道超车”型或“摇摆”型,这就造成了人才培养的共同窘境,包括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学校体制机制、学校文化等因素,任何专业人才培养都受制于此。具体说来:

(一)学校办学定位受传统教育格局及教育思想影响

应用型本科多是在专科升格或成人高校改制基础上的新建本科院校,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沿袭。在建设过程中,受传统教育格局的影响,或多或少保留了过去的痕迹;且奉行“拿来主义”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简单照搬老本科的教育教学模式。[8]所以新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往往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认识不足,定位偏重于“上”,学校从上到下,更容易从照搬教学型甚至于研究型院校的人才培养中“获益”。有些学校基于评估导向的宣传和学习,部分师生对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理念有所了解,但更多的是表面和较浅层次的认识。或即使在观念上已有认识,但囿于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办学基础等因素所限,被动观望、消极敷衍的心态成为普遍现象,使适格人才培养的理念未成为学校全体的办学共识和办学“自觉”。

(二)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仍由静态单一视角看问题

新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此类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要么“漠不关心”,要么是基于静态角度看待问题。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认知,学校管理层从具体岗位要求和行业特色入手,静态地进行相应的概念界定、专业知识勾画和技能分析,忽略了事物的演进性。基于“互联网+”“新丝路”和新学科背景下的新业态,使人才处于不断地被定义之中,区块链、元宇宙、AI等新技术、新理念持续向纵深渗透、融合,必将对相应人才不断地提出新的客观要求[2],要求跨境电商专业动态看待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学科建设一定不是静态的视角。再者,人才不能是单一视角来定义,需要多元复合视域。高等教育普及化后的我国高校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专业思维深入人心,导致学科专业之间、院系之间壁垒很深,理工与人文社科,学科专业之间,专业方向之别,都导致“纯”专业人才的应用局限性。

(三)各培养环节的系统思维不足

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缺陷明显;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课堂属性单一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性不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失衡显著;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无法体现等等。这说明各培养主体或环节的系统思维不足。从企业角度来看,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进行协同育人,可以从经营成本处着眼,但落脚点一定是教育,这样协同育人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维方式等人才培养内容明显滞后于新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牛养殖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在牛养殖中,牛结核病发病率较高,广泛流行于各个国家,虽然对该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措施,但是效果不理想。牛结核病病情危重、缩短寿命,若未能及时控制,其病死率高达10%~20%,若为母牛患病,其产奶量可显著减少,甚至引起不孕。结核病牛是人结核病传染的重要传染源,防治需要一定的物力和人力,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次研究重点在于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措施。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做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针对新上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重要政策,立足聚焦高校人才培养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学校需出台人才培养规划,灵活调整专业计划,对发展形势和环境、人才培养任务与目标、人才培养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支撑保障等方面进行明确界定,以动态的、复合的视角做好顶层设计。同时,强化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既要注重“人才培养链”与“政策链”的耦合协同,又要注重相关教育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融通性,兼顾多元主体的共同战略利益,调动政产学研多方的合作主动性,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的组织创新。[2]

(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机制

应用型高校需要基于系统论和过程论的思想,依据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从人才定位、对外合作、人培方案的完善以及课程体系的设计,到队伍建设、教研教改,再到理论与实践教学协同、学生就业创业和社会反馈等,深刻把握各环节特性和内在联系,系统化地统筹推进和衔接互动,实现人才培养全链条的协同演进,深入打造行业协会、三方平台、物流企业、进出口公司、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等众多行为主体日益融合的、具有内在共生机制的生态系统,不断塑造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演进系统。[2]

(三)制定培养标准,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标准化

在新上应用型本科这个层面,一是要凝聚实践共识,将行业标准、国家培养标准和学校标准有机结合,突出标准的动态性和应用性。二是要明确人才培养标准的评价维度,既要体现出社会和市场维度,又要体现出学校内部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双导师的综合评价维度,还要体现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统一,且注意过程性评价要重于终结性评价。三是标准的确定要利于提升和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维结构等,特别思维结构和知识结构。只有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以适应变化飞速的跨境电商岗位要求。

(四)突出考虑人才培养规格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这需要做到:一是明确专业定位,探索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国际化视野。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具体地,高校要打破单一学科或以系部为分界的孤立人才培养,以大部制、专业群或其他联合体为抓手,建立国贸、商英、电商、物流等专业的协同培养,联合体对接岗位标准和各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中尝试新的“学徒制”,校企共建公共教学,平台深化双创教育。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据实际情况,在普遍实施的弹性学制基础上,试点实际产出换算学时学分的“挂靠”制度。三是优化多方评价体系,构建“真实环境、真实运营、真实项目、真实导师”的四真人才培养环境,实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四是推动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构建,打造精品教材和混合式教学。五是全方位地推进“双师双元双优”的校企师资团队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9]六是创新“共建共享”基地建设,打造高水平教育实践教学基地。

五、结语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里面是个真问题,教学思想、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创新等方面皆有不足。解剖麻雀,深究原因,发现此类学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急于求成”和低成本办学的共性特点。所以,做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塑造立体式的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标准化、突出考虑人才培养规格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将是业界共同治理共同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跨境应用型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