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会展人才培养凸显问题与措施路径初探
——基于需求导向和学科融合的思考分析

2024-06-01孙治国赵苗苗王雪娇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工科

高 桥,孙治国,赵苗苗,王雪娇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一、引言

作为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形式,会展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可以在传播信息、调节供求、促进经贸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和催化作用”。[1]会展业作用关键且重要,“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会展业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会展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2]其中,对于工业会展而言,人才培养问题较为凸显。

二、文献回顾及问题提出

根据《2011年中国会展品牌报告》数据,“会展业已经被许多地方政府列为支柱产业……我国现有1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有会展场馆,数量占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53%”。[3]这催生了会展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入快车道。但与此同时,“会展人才的需求……还有巨大的需求缺口”。[4]会展人才蓄积和培养状态概貌,不容乐观。

目前,国内对于会展业的研究,多为服务地域经贸,引领产业技术变革等方面,王基昱等以吉林为例,聚焦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会展业发展,强调了“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性[5];路红艳进一步聚焦了会展业的国际化,提出“义乌会展业的国际化发展,推动了小商品市场国际化,进一步繁荣了市场,巩固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全球龙头地位。”[6]积极参与国际化,中国会展在国际舞台,逐渐展现。“在百强商展中……德国以占据58席稳居第一,随后是中国(14席)、意大利(8席)、美国(7席)、法国(7席)等。”[7]我国成绩斐然,但仍有差距,需量质齐升。德国汉诺威作为国际会展之都,其“专业会展人才教育”与其他诸元素匹配,“已形成了一整套功能完备、核心突出、配套齐全的会展产业体系”。[8]但国内诸多城市在反思分析会展业发展瓶颈时,哈尔滨的经验认为,“会展旅游发展的至关重要的要素是人才”[9];就河南会展业竞争力,陈鲁梅认为“河南要发展国际性的展会,更是缺乏精通外语、熟知国际展会的专业化人才”[10];广东会展业位居前列,但“仍面临着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扶持政策有待完善、国际化程度亟待提升、高端展览人才缺乏等问题”。[11]纵观国内,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反思,羁绊会展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人才。足见,国际化是会展业的必由之路,国际化指征是会展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

进一步聚焦工业会展对产业拉动关联性,李智玲的研究数据表明工业会展对于制造产业的“带动系数为1∶3.5”[12],带动效能明显。对于两者的互动关联分析,蔡卫民等“选取31个工业子行业为对象,具体分析会展业与工业的联动情况”,发现“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展览会规模与其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度最高,达到0.7309;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材料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的灰色关联度较强,均大于0.7;采矿业的灰色关联度普遍偏低”。[13]但工业会展中,子行业发展并不均衡,传统工业领域颓势明显。智能工业4.0由理想走进现实,人类命运共同体,信息技术交互的国际化,势不可挡。其中,聚焦工业会展,人才培养问题实则更为突出。

对于人才培养,虽经历了10年快速发展,在当下问题仍旧存在,特别是工业会展的相关人才培养问题,需要着重分析工业会展在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格局中的地位和服务功能。工业会展人才能力诉求与通用会展能力要求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差异性与培养周期的关联。工业会展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实用性,与复合型关系。工业会展人才培养与工业,特别是智能制造等产业门类人才培养之间的结合路径。工业4.0催生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嬗变与提升,等等问题已跃然桌面。

三、梳理探究

围绕工业会展的思考,上述问题显然不可回避,但又缺失联系性探究。

(一)工业会展的重要地位和系统性战略服务功能

工业会展实为会展业的组成部分,其服务和支撑的目标是工业领域相关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中强调,“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和强国之基”。同时,作为制造大国,我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经济增长动力逐渐由资本投入转向基于技术进步的创新驱动”。[14]技术革新、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高其发展质量与发展水平对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尤为重要”。[15]产能升级与产能过剩,与产业链价值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等等,直接相关,催生了产能过剩治理等一系列问题。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行业内合作、地域间协同、中西部联动、一带一路产能转移,推动制造业协同发展,势在必行。对接生产性服务业内容要素,“主要包括金融服务、交通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科研服务、商务服务和环保服务六大类”[16],工业会展势必成为其中能动灵活的形式载体,与信息、科研和商务三类要素存在关联和对应关系。

由是,工业会展与发展服务业存在上下义关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功能载体;工业会展作为信息交互、技术交流、制造提升的助推器,本质上其又与中国制造发展休戚与共,相辅相成,存在聚合关系;在服务视阈上,工业会展服务于地域内、地区间、国际间合作,符合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强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功能体现。此外,工业会展也是优质产能升级、过剩产能治理等的有力抓手。而其间,不难发现,国际化是其中关键所在。

(二)工业会展人才能力与通用会展能力的差异性

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具体又隶属于现代服务业,对于制造大国,工业会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但在人才匮乏的情境下,聚焦工业会展人才及其区别于一般会展业人才的特有属性,对于专业培养,对于行业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会展业的培养目标,自然锁定会展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目前高校、人力及社会保障、会展行业及中介组织三股力量,参与人才培养。“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一般的组织、策划、领导等管理人员的素质,还应具备有关会展业的特点、运作模式、发展策略等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储备。”[17]其逻辑的起始点是以经营管理学与具象化行业特征为指征。但进一步梳理,就人才素养,刘雪霞进一步认为,展会项目经理“要有组织展商、观众和策划管理的能力,还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专业化知识”。[18]此外,还不乏认为,“会展业是一个与文化艺术相关的特殊产业”。[19]

不难发现,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一直以来,在面临着供需之间矛盾的同时,也面临着培养内容或者目标需求的诸多问题。从经营管理学角度考量,培养仍不尽如人意。问题在于,会展业隶属于展览业,其本身亦需要人文修养特质、文化艺术熏陶,且随着技术赋能,模态展示,VR、AR技术加持,参与体验与互动交互,甚至云会展等等。基于现有业态的人才培养,缺乏综合与系统培养观,甚至缺乏必要的外部了解和行业未来探知能力,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适用性、实用性,都会有所减损。

但问题的关键,恐怕还在于会展业人才还需具有某一个方面专业化知识,以及“提升国际化、专业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20],这又涉及会展业范畴内部通才和专才的博弈与取舍,又与会展业人才梯队构成直接相关。会展业,特别是工业会展,专业性较为突出独特、技术属性特征鲜明,如何考量关键知识,将成为未来会展业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的关键,即通用知识不可或缺,专业知识不容忽视,综合能力融合不容小觑。

(三)工业会展人才培养的复合型、实用性与层次性

鉴于当下会展业方兴未艾,会展人才培养的三方融入(1)如前所述,高校、人力及社会保障、会展行业及中介组织三股力量。,或者多方参与。如若人社及社会保障为政府职能体现,企业依托行业协会为社会需求方代表,那么高校则为会展人才培养的直接和主力担当。其中,企业或者所属行业又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力量,其需求导向直接、内容具体实用、层次性突出,催生着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会展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迫在眉睫”[21],但在实用性和复合性角度上,“尽量实施‘双语’教学,加大外语教学的力度和范围,突出外语+会展服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22],虽聚焦于会展的国际性服务目标,但复合型人才的诠释,有待进一步厘清。甚至由于技术迭代,业态变革,“新媒体具有典型的跨行业特征,集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商贸流通、新闻传播等专业于一体,对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具有高度的复合性和应用性”。[23]

显见,复合型、实用性会展人才的界定和依据大致有三:其一,服务国际化、外向型,外语人才的应用场景拓展考量,即会展人才的外语能力复合。其二,技术赋能,与时俱进,基于新业态的考量,知识储备需要进一步复合化。其三,以会展业为中心,外扩化的产业链条或关联环节领域知识的植入或融合。加之,前述工业会展人才,培养目标中对于工业领域某一行业专业知识的习得与储备是至关重要关键。

前后两个方面,双向融通实为理想化期许,实则单向性显著,即工业领域知识习得门槛,远高于会展通用知识技能,正是工业会展人才培养瓶颈所在。甚至,工业会展的工作团队,对不同岗位人才技能需求,或者工业会展参展方(即企业、行会或联合体)其相应的会展人才需求与供给培养,则又需要延伸探讨。

(四)基础性工业会展人才与工科人才培养的结合

工业会展涉及相关工业领域知识,并非只了解会展业通识。依托政府人力及社会保障系统主导的工业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过程性趋弱,需求敏感性趋缓;依托行业企业主导的工业会展人才培养体方式,综合素养、复合知识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依托高校主导的工业会展人才培养范式,在具备了过程性严谨、需求敏感性趋强的同时,在兼具社会认可度、素养综合、知识复合的同时,亦问题明显。

其一,高校现有会展专业,多脱胎于商旅、经贸,抑或外语专业,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综合性、复合型,获益于学科交叉渗透,但对于工业会展而言,文理泾渭分明,工科分支领域众多,存在局限。其二,作为人才培养路径,仅就工业会展而言,以工科培养为根本,探究其外扩性的兼具工业会展知识技能的复合人才培养,从实践或理论层面,仍鲜见甚至罕见。因此,复合人才之论的起点,似乎又与工业会展人才培养路径的可行性、适恰性相关联了。甚至更进一步,会展业作为行业,其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但作为专业,其内容综合衔接性强,工业会展与工业领域专业背景知识联系密切,其专业独立存在、人才单一培养的模式值得研判。其三,工业会展参与者广义还包括行会、企业的参展或观展工作人员。其中,基础性工业会展人才的培养路径又当如何?从企业角度,需要怎样的工科人才,是否需要具有会展方面知识。这又倒逼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再次审视人才培养方案。

四、讨论、措施与建议

上述梳理讨论,涉及了大多数提出的问题,所余问题——工业4.0催生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嬗变与提升,在讨论措施和提出建议中,将一并蠡析。

(一)需求导向讨论

1.工业会展人才培养需进一步锁定目标需求

发现需求、按需培养仍然是考量专业设置、课程构建的重要指针。工业会展领域涉及行业门类、参与者众多,且逐渐由政府主导,过渡为行业协会、专业企业组织,工业企业参与的业态构架模式。工业企业作为会展的主要参与者、市场主体,其参展人员的业务素养,决定了布展参展的效果成败,其现有基于本企业的生产特性的知识技能构建水平,对于支撑其工业会展相关任务的开展,都具有巨大提升空间。高校在培养工科人才时,又唯工科基础技能为先,考虑到新业态、考虑到服务业的新支撑、考虑到工业会展相关外拓知识技能的鲜见,至少在高职工科教育中仍然罕见。而与此同时,如前所述,高校的会展专业设立与培养目标,源起于商旅、经贸,抑或外语专业的融合拓展,工业会展人才培养难以驾驭。

因此,就培养目标而言,新业态,特别是基于工业会展等服务业支撑工业发展的新业态下,破除旧有专业设置的壁垒,将目标需求作为专业或课程设置的原发点,实为必要。

2.工业会展人才培养需进一步锁定人才层次需求

学界现有讨论,多聚焦于高层次会展业人才的培养,但支撑行业发展的人才,讲求层次性,即团队构成。层次性人才,与团队人才的差异性、互补性,又显得关键。工业会展涉及工业二级行业甚多,且其布展参展与普通商品又存在质的不同,操演展示功能,明晰内部机理,甚至涉及原发理论和专利技术等等。但其中关键,还包括工业生产的相关技术知识,外行人不明就里,充分展示、看透门道,工业会展的人才构成本质上区别于普通会展的意味就更为明显了。

因此,层次性构建工业会展的人才梯队,是基于行业本质特征,人才并无高下,而在于知识构建的协同性、匹配度。其一,会展业通用人才,企业行业在职培训,获取工业会展具体领域的专门知识,并与会展知识融合,形成人才发展。其二,工科院校工科专业,融通习得会展业相关知识,从而在职场具有更广阔的成长、发展、应用空间。

3.工业会展人才培养需进一步锁定教育实践需求

实践需求所指,联系又区别于前述目标需求与层次需求,侧重于教育教学实践。会展专业作为专业设置,有据可循,培养人才支撑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相关人才的饱和度提升,行业对于人才的蓄积度有限,甚至包括工业会展在内的专属门类会展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有必要从教育教学实践视角,再次反思研判专业设置的同时,考量是否有必要开展基于相关课程的学科间嫁接,即将会展部分核心课程或者实践环节,按照专业结合和相适原则,与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

由此,基于实践需求,又与目标需求与层次需求相衔接,会展业通用人才与例如工业会展专门用途会展人才的培养问题,实则并非选择题,而是决定会展业发展提升的关键问题。答案正在于实践中的与时俱进,灵活性或者弹性处置。而就工业会展人才培养而言,试点先行又始于工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综合性、拓展性和学科张力。在这个局部节点上,又直接有助于或者将推动“三教”改革的深入开展。

4.工业会展人才培养需进一步锁定工业4.0发展需求

工业会展人才培养要适应工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对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例如,德国制定了‘工业4.0’计划、美国颁布了‘工业互联网’战略规划,法国提出了‘新工业’口号”[24],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行业新目标,新战略发展期,有客观要求工业会展与之匹配,助力发展。通用型会展人才,在技术引领的工业会展实践中,存在技术不足、背景知识欠缺的先天短板,又进一步凸显出来。更高的跨越,更高的准入门槛,工业会展人才需求水涨船高,而单一聚焦会展通识的人才培养,必然不适应、不契合于工业发展的新契机。

李慧丽在《德国汉诺威工博会展的智能工业5大看点》中,聚焦了智能工业4.0的新趋势,即“工业云”“协作机器人”“工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物联网”。[25]“工业4.0”已初见端倪,以最小成本,以最可操作性方式,迎头赶上,甚至实现部分超越,时不我待,对于工业发展相应的服务业,特别是服务业所涉及的工业会展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人才培养锁定行业领域最新的发展趋势。

5.工业会展人才培养需进一步锁定国际化需求

工业会展职能是广义的,不仅在于组织会展,还涉及行业企业布展参展,甚至还涉及企业、政府部门参观展览,实则还包括生产技术的国内外、地区间交互学习。从交互学习的角度看,国际化是工业会展永久属性和突出特点。互通有无,学习所长,了解世界先进技术动态,甚至参与国际分工,都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具有对外交际沟通能力。同时,基于本专业本领域内部的外语读写能力也不可或缺。由此,工科教育中,作为通识和基础课程的英语的重要性,在实用角度和应用空间,其作为必修课是适恰和必要的。

因此,面向新工业革命,“建构高职会展育人模式,有利于提高我国会展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工业时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职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具有跨文化跨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又成为了历史的要求。[26]而对于工科院校学生而言,在嫁接会展通识外,结合专业强化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成为未来EGP(2)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通用英语。向ESP(3)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发展的具体措施和管道。

(二)措施与建议

对于工业会展人才培养,结合目标需求、层次需求、教育实践需求、发展趋势需求、国家化需求等展开了针对性的讨论,有必要进一步提出措施建议。

1.工业会展人才培养应兼顾会展通识与工业各领域知识

理论上的双向互动更为理想,但由于工业各领域知识门槛高、技术性强,后天习得无法一蹴而就。故而,改造现有会展业人才培养机制,以适应工业会展的发展成为值得努力试点的方向。换言之,脱胎于商旅、经贸,抑或外语专业的现有会展业人才培养架构,在触及具体工业会展领域,就通用知识技能而言,胜任有余,但就工业专业领域知识,特别是如何呈现展示相关设备产品、机制原理等,就短板明显了。

2.工业会展人才培养需要目标于复合型人才

作为专业设置,支撑了前期行业跨越式发展,但随着会展业专业门类细化,特别是工业会展领域,区分不仅细致,且具有同类别和上下游的积聚特质,甚至还涉及高精尖不断迭代,结合目下人才供给现状,复合型人才或为未来工业会展人才需求方向。对于人才培养,未雨绸缪,做出调整,在专业融合、学科交叉的先前方式基础上,在广义培养的方式方法上,或可打破专业设置的旧有思路。在工科专业人培中,嵌入融入会展业通识,从而培养出复合型的工业会展人才。

3.工业会展人才的培养需要秉持广义人才培养路径

会展业不仅是组织筹办大型会展之用,还包括企业参展布展安排、企业参展交流学习等的人员培养问题。广义要义还在于,在会展通识与工业各领域知识兼顾、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同时,使人才供给更富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匹配性。进而,就人才培养和供给角度,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坚实基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合理的人才支撑,当然也必然带动学科专业的健康发展。

4.工业会展人才的培养坚持技术迭代、场景应用和技术赋能

作为会展的子类,工业会展技术迭代特征明显,因应而来的应用场景展现又与技术赋能紧密相连,实则是技术迭代与赋能在应用场景中的展示。工业会展的独特性在此较为明显,能力培养必要性也势必凸显。而聚焦工业会展,特别是当下国际一流的工业会展,其服务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迭代特征、呈现方式、场景再现等等,与时俱进迫切又任重道远。

5.强化外语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专门用途用语(ESP)的知识累积

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技术分享和流动是其中重要的内容环节,国际化仍然是会展(包括工业会展)的重要使命。在人才培养目标内容中,对于工业会展通用外语交际能力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专门用途英语(亦包括其他外语)的培养,特别是相关工业领域、生产环节、技术特点、工艺属性等等,又倒逼高校公共外语的教育教学改革。

五、结语

我国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作为服务工业升级迭代,助力行业交易交流,工业会展对制造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能、赋能空间。然而,工业会展业人才培养却面临诸多问题。除人力及社会保障、会展行业及中介组织参与会展人才的培养以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责无旁贷。而工科类院校,亦包括高职院校与产业、行业、企业天然亲近,在探索工业会展人才的培养方案和途径上更具有优势。如能在会展人才培养中兼顾通识和工业各领域知识的教授,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秉持广义人才培养路径,在重视技术迭代、场景应用和技术赋能的培养思路下加强人才外语能力的培养,相信不论对于学生综合实力的拓展,院校办学实力的提升,乃至会展人才培养观的补充等方面都具有意义。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工科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会展业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