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朴素的东西,却有着拿魂的力量

2024-04-17老克

莫愁·小作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归有光性灵张岱

最近,我的枕边书一直是一本《明清性灵小品》。这本书选了归有光、徐渭、袁中道、张岱、袁枚等一批明清文人的性灵文字,我每次读这些文字,都感觉他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非常亲切。虽然有时窝在床上看这本书,内心却有着明月清风的感觉。

归有光的《寒花葬志》只有几百字,却写得让人怦然心动。寒花是他已故妻子魏氏的陪嫁侍婢,有次归有光从外面回家,见到这位少女已削好一盆荸荠,就想伸手来取,没想到寒花偏偏不给他吃,笑着将盆子端开,小女儿的情态跃然纸上。后来写到妻子让寒花坐在桌边吃饭,她的眼睛总是慢慢溜溜地转,然后笔锋一转,写寒花转瞬间已死去十年(寒花去世时才19岁),让人陷入无尽的哀思。文章没有呼天抢地,甚至记叙已故妻子也只是写她笑了两次,但那种宽容、爱怜的感觉却让人难忘,尤其是写寒花调皮的神情。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你看。

最朴素、最不经意的东西却有着拿魂的力量。

归有光留下来的文章并不多,像《先妣事略》《项脊轩志》这类文章却写一篇是一篇,篇篇让人过目不忘。可见寫文章不在多,而在精。

袁中道写他姐姐的文章《寿大姊五十序》,同样是靠朴素取胜。先写童年姐弟几人听鬼故事的惊恐,后写姐姐嫁给农户人家的随遇而安,亲情背后表达的是姐姐豁达的人生态度,完全不是小情小爱的儿女情长,而是表达回归自然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现在许多人希望通过婚姻少奋斗几十年,这种向往无可厚非,问题是光有钱不能与幸福画等号,除了钱,还应该有感情、精神和审美的东西,人生才会完整。袁中道的大姊虽然钱不是很多,但夫妻恩爱,子女孝顺,还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读书赏花种菜——这种日子要比嫁入豪门来得实惠。

袁中道47岁才考中进士,57岁那年病逝于南京,但他提出的“性灵说”,强调写文章要体现纯真、活泼、自然的人性,是对封建社会所谓的“文以载道”来一个正本清源。当然也不是打上“性灵”的标签就是好文章,也有那个时代名气很大的文人,文字却没有流传下来。

我特别欣赏书中的一段评点:有些文章文笔很美,可就是有点冷,看不到作者陷在其中的纵情和任性。我想,“纵情和任性”应是写文字的人的看家本领。

我特别喜欢张岱的《祭秦一生文》,我甚至怀疑秦一生就是张岱自己。这个对世界“毫无损益”的男人,有点不务正业,天性喜欢“山水声伎、丝竹管弦、樗蒲博弈、盘铃剧戏”等一些所谓无益的事情。更有意思的是,他从来不自己花钱享受,而是潜伏到别人家里看白戏,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享受人生的快乐。这点倒有点像我们这些文化记者,比如我经常参加各种画展和主题派对;经常借陪朋友的名义,在南京游山玩水;经常有机会被人邀请去蹭戏蹭音乐会。真有点像张岱描绘的:别人的园亭成了自己的别墅,别人的身伎成了自己的家乐,别人的服务生成了自己的仆人。

人生最可贵的就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充满情趣。心灵充盈才是美好的人生。

张岱说,每到夜深人静、曲终人散时,总有个人坐在石墩下,两眼炯炯有神,目光如电——这人肯定是秦一生。我想他肯定还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脑子里正在一遍遍地过电影呢!这个人的可爱就在于专注和痴情,在于与自然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生命中投入无限饱满的激情。

上次周末回老家吃酒,我特意去了原来住的小楼,整理书橱里的旧书,面对满眼散发霉味的书籍,有如见故人的感觉。我在其中发现了这本《明清性灵小品》,书价9.80元,后面的章有“深圳华强南路,1995年”字样,证明这本书我已买回来近三十年,而我居然从来没有读过。可见,不要以为买了书放在书橱里,你就是它的拥有者,只有阅读后,你才是它真正的主人。

我很沮丧多年后才读到这本书,但也庆幸毕竟还是读了这本书。我们在人生中会错过许多东西,但我坚信,只要人生大方向不错,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不会辜负属于自己的人生。

老克:本名徐克明,文化记者,资深编辑,作家。著有文化散文集《南京深处谁家院》《南唐的天空》《暮光寻旧梦》。原《东方文化周刊》内容总监、江苏东航《银燕》杂志主编, 现为多家媒体特约撰稿人。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

猜你喜欢

归有光性灵张岱
《项脊轩志》的人物描写
体悟人生,感悟孤独
体悟人生,感悟孤独
——领悟张岱的“痴”
博雅文学社:抒性灵之真情,写人生之华章
杂说书家之性灵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寒花葬志
论张岱小品文的“以诗为文” ——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
评商震的《另眼看张岱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