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元宇宙的博物馆“云展览”探究

2024-04-14申继平

大众标准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参观者藏品宇宙

申继平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 201306)

新时代我国博物馆通过互联网加改革与数字孪生赋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方面初步完成了数字博物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为民众提供了内涵式、高品质服务,推动公共文明建设与社会教育工作。目前,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博物馆,在技术赋能实践路径下,博物馆于云展览中普遍扩大了技术要素配置比例,预期借助元宇宙全面深化博物馆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深化云展览。下面先对元宇宙的缘起与主要内容做出简要概述。

1 元宇宙概述

1992 年,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文森(Neal stephenson)在《雪崩》(Snow Crash)这部小说中,首次提出了元宇宙(metaverse)一词,意指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随着非同质化权证((Non-Fungible Token,NFT)的出圈,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元宇宙研讨与应用热潮。目前,对元宇宙的概念界定相对较多,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基于多种新技术的虚实相融空间,适用于各行业诸领域。以博物馆为例,与元宇宙融合后人-藏品-空间能够全面关联,在博物馆与展陈展览空间深度交融的前提下,一方面使人与空间之间形成新体验,另一方面增强人与藏品的连接。如图1。

2 元宇宙在博物馆云展览中的应用价值

博物馆在互联网加改革后,举办了1.0 版本的云展览,重点集中数字藏品的展陈方面。进入“十四五”建设时期后,结合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创建了2.0 版本的云展览,一方面扩展了云展览范围,另一方面促进了现场展陈空间与虚拟展陈空间的融合,展陈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博物馆云展览中应用元宇宙后,可凭借人-空间-藏品深层次融合将云展览提升到3.0版本,消除现实和虚拟边界、打破云展览原有范畴、拉近与参观者的距离。分述如下:

2.1 消除现实和虚拟边界

数字博物馆转型后,主要利用3D、VR、AR 技术举办云展览。例如,在故宫博物馆和秦始皇陵博物馆,应用VR 技术后创建了全景故宫与全景兵马俑,参观者进入场馆后可以对其中进行360°无死角的观看。但是,在这种云展览以线上线下混合展陈方式为主。应用元宇宙技术后,可以在虚拟博物馆基础上,利用5G 通信、人工智能技术等,打造一个与现场博物馆平行的虚拟博物馆,让观看者以数字身份进入到该博物馆,通过多维度、沉浸式的方式,消除现场场景与虚拟场景之间的边界,直接参与到虚拟博物馆之中,将原来的观看者身份转变为参与者的身份。

2.2 打破云展览原有范畴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总体数量较多。然而,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并不能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将元宇宙与博物馆进行资源整合后,可以让云展览转变成一种数字产品,打破云展览必须在博物馆进行的时空限制,并通过博物馆与其他行业的联合,增加云展览的举办次数与传播范围。例如,在1.0、2.0 版本的云展览条件下,参观者需要进入数字博物馆才能进行参观并借助一些外在的物联设备完成线上参观。创建3.0 版本的云展览后,博物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展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降低展陈成本。参观者则能够在附近的公共空间,或者其他展馆内,完成对云展览的参观体验等。以“永远的东方红”云展览为例,应用元宇宙技术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可以与中国空间研究院进行资源整合,利用虚拟博物馆展陈方式,在不同的公共空间举办云展览,从而实现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内容的传播。尤其在展览后可以通过数字化存储的办法,将其转变为展览场馆的文化资源等,解决博物馆资源在各地区分布不均的实际问题。

2.3 拉近与参观者的距离

博物馆属于客观存在,参观者是实践主体,在主体与客体之间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参观者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始终是受供给主导,参观者则以接受者观看云展览。引入元宇宙技术后能够拉近博物馆与参观者的距离,将供给主导转变为需求主导下的公共服务,更为合理的使云展览满足参观者的需求。例如,在元宇宙基础上创建虚拟博物馆后,参观者能够通过用户身份注册账号,根据博物馆的授权登录后,对云展览中的内容进行生产和编辑。再如,基于元宇宙的虚拟博物馆中会留下参观者的各种参观信息,云展览的设计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其进行用户画像后,能够更为精准的分析参观者的需求,一方面为其提供智能化的展览信息,另一方面根据其需求创新云展览方案等。

3 元宇宙在博物馆云展览中的应用路径

元宇宙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博物馆举办云展览的思路,在新时期的博物馆应该积极创建“元宇宙博物馆”,并通过这种虚拟场馆与虚拟展览共生的时空,深化博物馆云展览工作。建议从元宇宙理念、元宇宙技术、元宇宙人才三个层面探索元宇宙在博物馆云展览中的应用路径。下面仅从笔者2021 年至今对元宇宙和博物馆相关内容的学习、同行研讨,以及部分实践经验出发,提出几点有利于推动其实践的建议。

3.1 深研元宇宙理念,创建云展览新模式

目前,元宇宙尚处于孵化期,在概念界定、技术选择、融合应用等方面,既有争议,又有支持。从争议方面看,元宇宙属于新理念,融入博物馆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法律风险与合规问题。例如,在馆藏资源NFT 化的过程中,NFT 属于区块链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权证”或“证明”,此时容易发生馆藏资源商品化问题。以“越王勾践剑”数字藏品为例,经过对博物馆越王勾践剑的数字化处理,形成了NFT 形式的代币化产品,一经上线快速售罄。虽然满足了实际存在的市场需求,但是,在公共资源转变为商品的过程中,如何解决确权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从支持的方面看,我国博物馆在新时代经过一系列改革已经实现了数字博物馆转型,在高质量发展主题牵引下需要进一步对数字博物馆进行升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发挥市场在博物馆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进元宇宙技术,促进博物馆云展览。

从以往的数字博物馆转型经验看,争议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加以解决,新时期应将重点集中到元宇宙博物馆云展览模式的创建方面。建议如下:①通过文献搜索法,对与元宇宙相关的资源进行收集与研究,梳理出与元宇宙相关的各种观念,通过观念联合方式构建一个关于元宇宙的思想观念体系,为其后续应用准备思想资源与技术资源。②在现有的数字博物馆基础上,总结前期举办云展览的经验,尝试打破“线上+线下”混合形式下的云展览创建模式,从基于元宇宙的虚拟博物馆着手,先打造元宇宙博物馆,再通过对数字博物馆时期积累的数据分析结果,创办云展览模式。例如,当前元宇宙技术主要以NFT 作为前提条件,此时应把馆藏资源转变为NFT 数字藏品,再从数字型公共服务产品的角度设计云展览方案。

3.2 结合元宇宙技术,设计高质量云展览

元宇宙兼具了理论与技术双重属性,需要整合多种思想资源与技术资源,才能完成对高质量云展览的设计工作。从2022 年3 月25 日发布的《关于征集首批工业文化数字藏品素材的通知》内容看,工业博物馆已经开启了筹建工业元宇宙服务平台工作,其他类型的博物馆应吸收其实践经验,提升高质量云展览设计水平。具体如下:①搭建元宇宙平台。在数字博物馆转型过程中,博物馆主要借助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方式创办云展览。建议继续应用分工协作与高效建设经验,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具备建设元宇宙平台的机构,组建以云展览设计师与元宇宙技术工程师等为主要成员的专家团队,完成元宇宙平台建设工作。②将元宇宙博物馆云展览作为一种数字藏品,从两个“现代化”中的数字化发展路径出发,设计高质量云展览方案。一方面从端到端的设计思路,整体上搭建PC端与移动客户端云展览App。另一方面围绕公共服务产品的基本运作,形成以“用户+博物馆”的云展览方案。此时,用户使用元宇宙博物馆App 时,能通过注册与登录直接参与到对云展览观看、内容编辑、情境创建,实现全方位的深度体验。

例如,博物馆云展览时,参观者无法对所有的数字藏品进行直接接触,而且不能更为深入地参与到相关文物的挖掘之中。设计高质量云展览方案后,参观者只需要一个用户身份,即可进入到元宇宙博物馆的展厅,以虚拟现实中的独立个体,接触到所有藏品,并在搭建的文物挖掘现场中,实现作为一个考古者挖掘文物的实践体验。再如,数字博物馆云展览应用AR 设备进行虚拟体验,参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过程中,参观者可以通过用户身份乘坐舟楫便览当时大运河沿岸盛况。

3.3 培育元宇宙人才,深化参观者的体验

元宇宙博物馆平台建设需要通过协作方式完成,在该平台上设计云展览方案的过程中,博物馆现有人才的专业素养较难满足其实际要求。为了弥补该方面的短板,博物馆可以采用两条路径进行实践。具体如下:①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通过其提供的技术咨询服务,对现有云展览设计人才开展专题培训。实践时可以将重点放在知识结构优化、专业技能拓展训练、职业素养提升三个方面。例如,现有的云展览设计人才主要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开展设计工作,应引入四维动画仿真软件相关知识,优化其知识结构。同时,应配套开展针对Navisworks 之类的仿真软件的操作技能训练。另外,应在职业道德基础上强化沟通技巧与专业术语方面的提升训练,使设计人员在云展览设计过程中更加高效的开展协同设计。②与参观者合作,突出参观者在高质量云展览中的用户身份,利用App提供的便利条件开展用户管理,使参观者能够更为全面的了解并参与到云展览方案的设计与实践之中,化被动为主动,全面深化参观时的体验。除此之外,博物馆在进一步探索高质量云展览的过程中,应从实践“中国梦”的高度,合理调整馆藏资源 NFT 应用的方向,弱化其商业属性等。

4 结束语

总之,博物馆在传承文化遗产,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始终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理念,进行持续创新。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元宇宙属于新型数字化技术,内容丰富、特征鲜明,在博物馆云展览中应用后可以产生多重价值。建议在新时期博物馆高质量建设、高水准运营实践中,尽可能增强对元宇宙的研讨及应用,一方面在深度层面增强探索新的云展览模式,另一方面加强技术赋能路径下的云展览设计。并在做好模式创新与设计工作的前提下,利用元宇宙技术为广大民众提供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

猜你喜欢

参观者藏品宇宙
和名画“撞衫”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宇宙第一群
脑洞大开
数说InnoTrans 2018
罗妍妍藏品欣赏
这宇宙
场馆学习中的参观者研究:进展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