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体能训练路径探究

2024-04-04许捍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2期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训练

许捍平

[摘 要]体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基础,体能强弱对体育训练任务能否完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要明确体能训练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激发学生体能训练热情、合理制订体能训练计划、创新体能训练内容、提高体能训练难度、教授体能训练技巧以及完善体能考核机制等路径,引领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训练;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06-0049-03

体能,指一个人身体的运动能力,是通过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等因素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体能训练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内容。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们的身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当前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体能训练不够重视,这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及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以增强学生的體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体能训练的内容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一般情况下,体能训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是维持人基本活动的能力。力量训练指通过一系列身体活动来提升肌肉的伸缩能力,以便肌肉释放出更多的力量。力量素质训练主要包括核心力量训练和上肢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指的是力量训练的一种形式,包括支撑等在内的多种能力的训练。上肢力量训练主要指以俯卧撑为主的训练。在上肢力量训练过程中,对上肢力量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俯卧撑训练的频率与难度;对上肢力量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俯卧撑训练的频率与难度,待学生上肢力量提升以后,再适当提高训练要求。

2.耐力素质训练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耐力训练指教师通过一定的训练方式来提升学生肌肉的工作能力,使学生肌肉的抗疲劳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耐力训练的方式主要有变速跑、中长跑等。针对小学生的身体特点,耐力训练应以短时间、短距离、小强度的训练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耐力训练的时候要秉持趣味性原则,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练跑,而是要科学安排训练的强度和次数。这样才能避免机械训练现象的产生,促进学生体能的增强。

3.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指在某个单位时间内身体完成快速活动的能力。速度可以分为反应速度和位移速度等。其中,反应速度指人们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所做出的快速直接的反应。如在短跑、长跑比赛中,选手听到号令枪响之后的反应速度会直接影响比赛结果。反应速度训练比较简单,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口令并完成相应动作即可。位移速度训练则比较复杂,分为小步跑训练、快速跑训练等。速度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仅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关,还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有关。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在反应速度和位移速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速度训练,提升学生大脑中枢的反应能力。

4.灵敏度素质训练

灵敏度指人们对突发状况所做出的快速灵敏的反应,是人们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能力。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灵敏度训练主要包括对学生在方向和速度等方面的快速反应程度的训练。训练时,教师主要围绕动作和反应点两个方面展开。为了避免学生产生训练枯燥无味之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入一些趣味性游戏。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学生身体的灵敏度会得到较大提升。灵敏度训练不需要教师专门组织,可以适当穿插在其他教学内容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灵敏度素质的提升。另外,教师还要逐步提升灵敏度训练的要求,以促进学生体能的持续增强。

5.柔韧度素质训练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柔韧度训练指对学生身体关节等各个肌体的韧性进行训练,使学生关节活动的柔韧性得到提升的一种训练方式。学生身体的柔韧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采取静态拉伸、动态拉伸、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相结合的形式,也可以借助音乐或瑜伽训练,对学生进行柔韧度训练。在动态拉伸的柔韧度训练中,通常采用交替弓步压腿、侧摆腿等训练动作,这些都是课前热身运动中常用的训练动作。静态拉伸的柔韧度训练一般指长时间保持某个动作或大幅度摆出某个动作的训练。在静态拉伸的柔韧度训练中,拉伸动作不宜过快,训练时间要久一些。通过这些课前热身运动,学生的体温能够快速上升,肌肉的粘连性明显降低,有效避免了运动损伤的出现。

二、体能训练的意义

为什么要重视体能训练?如果不了解体能训练的意义,学生就不会重视体能训练。因此,教师要结合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能训练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能训练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

学生如果身体不好,又怎么能保证学习好、生活好呢?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学生的抵抗力,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之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

2.发挥训练效能,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能为学生进行跳绳训练、篮球训练、仰卧起坐训练、铅球训练等做好身体上的准备。

3.关注学生心理,培养终身运动意识

现代社会对人们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注重体能训练,既能引起学生对自身身体素质和健康的重视,养成每天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为培养国家需要的健康合格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加强体能训练的措施

体能的提升非一日之功。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丰富和创新,重视对学生的体能训练过程进行评价,使体能训练计划在课堂中得到有效落实。

1.丰富体能训练形式,激发学生训练热情

体能训练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机械的跑步或仰卧起坐等训练,就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降低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因此,在引领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通过游戏或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如在训练学生跳远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活动来决定跳远的顺序,赢的学生可以多跳一次。又如,在篮球训练中,教师可以将韵律操作为课前热身运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热情。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新颖有趣的训练形式,把体能训练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合理制订训练计划,确保训練有序开展

没有计划,目标就很难得到落实。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是体能训练有序开展的保障。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体能训练不是随意进行的,需要教师对训练的目标、过程、方法等进行精心设计。教师要在对学生生活情况、身体情况、心理情况及成长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制订体能训练计划。有些教师课前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课上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后,就让学生开始训练;有些教师没有考虑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体能训练的目标要求过高,导致学生不敢违背教师的指令,强忍身体疼痛进行体能训练,造成肌肉损伤。这些都不利于体能训练的有效开展。如柔韧度训练,教师就可以以梯度的要求制订训练计划,避免意外伤害等现象的产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是确保体能训练在课堂中得到有效落实的前提与基础。

3.创新体能训练内容,激发学生运用意识

新颖独特的训练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在引领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教师要明确体能训练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通过趣味性活动,优化学生的训练过程。对跑步、跳绳、篮球训练等,教师可以为不同学生分配不同的体能训练任务,如跑步多长时间、跳绳多少个、运球几个来回等,也可以让学生以接力的形式轮流进行训练。另外,在课前热身运动中,教师可以变传统的跑步运动为健美操运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和运动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能训练,提升运动效能。

4.适当提高训练难度,逐步训练学生体能

任何肌体都有一个理想的唤醒水平,学生的体能训练也不例外。过强或过弱的训练,对学生来说都不合适,因为过强的体能训练容易让学生身体吃不消,而过弱的体能训练又很难达到训练目标。如在短跑训练中,教师可以逐渐提高对学生的速度要求,让学生不断挑战极限、突破自我,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体能训练的内容有很多,教师要有目的、有层次地逐渐加大训练强度,让学生能够由易到难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学生增强了运动自信,提升了体能。

5.教授体能训练技巧,确保学生体能提升

掌握体能训练技巧,可以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训练。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无论是速度训练、耐力训练,还是柔韧度训练,那些表现好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训练技巧。学生表现不好,除了身体素质较差,还与没有掌握正确的训练技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体能训练的技巧。如在长跑比赛中,怎样才能坚持到终点、一开始要用怎样的速度、中间需要用怎样的速度、冲刺阶段需要用怎样的速度等,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技巧的点拨与指导。掌握训练技巧后,学生的体能会再上一个新台阶。除了教师讲解,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能训练技巧,以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切实提升体能。

6.完善体能考核机制,注重体能训练评价

评价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体育与健康教学同样离不开评价。很多体育与健康教师虽然经常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但学生的体能还是没有较大提升,这与教师对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是脱不开关系的。教师不对学生的体能训练进行全面、认真、系统的考核,导致学生不重视体能训练或敷衍了事。另外,部分教师虽然实施了考核机制,但是考核内容形式化和片面化,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因此,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计划很有必要。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训练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有目的地进行体能训练,从而全面提升体能。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各项运动目标的达成,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明确体能训练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同时,教师要依据不同的体能训练内容与形式,制订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加强对学生的体能训练与评价,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周爱芬.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几点做法[J].田径,2022(5):41,44.

[2] 杨卫东.小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指导策略探析[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6):111-113.

[3] 张婷婷.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几种方法[J].田径,2023(1):34-36.

猜你喜欢

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训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跳远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
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重基础促提高
莆田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专题实施调查研究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