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有效策略

2024-04-04丁文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2期

丁文

[摘 要]理解词语是理解句子、段落、篇章的基础,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当课文中出现大量需要理解或体会的词语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拿出工具书来查阅,而是要根据词语理解的需要,采取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借助想象、运用对比、借助角色体验等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在运用中内化文本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理解词语;文本语境;多种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06-0028-03

一般来说,查阅工具书是理解词语比较可靠的方法,但在语文课堂上,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加上有些词语需要在工具书以外去寻找更合适的解释,因此需要教师另辟蹊径,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当课文中出现大量需要理解或体会的词语时,一方面课堂教学的时间不允许学生用工具书慢慢地进行查找,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直接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这时就要根据词语学习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单独拿出来不怎么好理解或难以理解,但是如果放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就变得轻松快捷了。这主要是因为词语的运用离不开语境所设定的场域,离开具体的语境,有些词语几乎不存在具体的意义。可见,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联系上下文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的开头是一个总起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句子中的“五彩缤纷”是一个需要学生理解的词语。如果用查工具书加近义词辅助理解的方法,学生就只知道这个词语是表示颜色很多的意思。这样理解显然还不够,学生并不明白作者把这个词语放在句子开头的用意所在。对此,教师先让学生认真朗读全文,圈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从中理解“五彩”的意思;再让学生想想这些颜色都属于哪种性质,可以拿灰色、黑色等比较暗淡的颜色进行比较,以突出五彩颜色的鲜艳,其性质是热烈而温暖的,而且几种颜色之间相互映衬,这就是“缤纷”的意思。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可以看出文本在语言表达中,已经传递出“五彩缤纷”的独特韵味。而这正是联系下文才可能达到的理解水平。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低年级就作为语文要素安排学生学习。进入中年级后,许多文章中出现的词语,需要联系整个语境才能准确把握其意思。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借助工具书理解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在一起,以瞻前顾后的方式来把握词语意思。

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有些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如果仅仅依靠工具书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联系上下文又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就要考虑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这些词语通常都是那些生活气息浓厚的词语,需要学生联系已有的认知,结合生活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有一句话:“譬如说唱歌,它粗糙的声音,把这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句子中的“粗糙”一词,本来是指物体表面出现的不怎么平整的现象,一般是需要通过触觉才能感知的,但声音是需要凭听觉来感知的,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教学中,如果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容易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这样的理解与文本语境不吻合;如果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又找不到任何与“粗糙”有关的表达。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粗糙”在课文中的独特意义。如用多媒体呈现班上学生的两本同样内容的作业,让学生进行比较:一本写得很认真,字迹清楚、工整,让人看了很舒服;另一本虽然写得都是对的,但字体歪斜、笔画出格,还忽大忽小的,让人看了就觉得不舒服。那么,字迹工整的作业,就可以用“认真细心”来描述;而让人感觉不舒服的作业,就可以用“粗糙”来形容。这样,学生不通过触觉就能清楚地感知“粗糙”的意味,打通了词语理解的瓶颈。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理解“粗糙的声音”的意思,他们就能够明白这个词不是说声音“不怎么平整”,而是说声音让人听了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在理解“粗糙的声音”这个短语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中曾有过的“不舒服”的经验,引导学生由触觉向感觉转移,完成了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想象理解词语

课文中还有一部分词语,是依靠工具书、上下文以及学生的经验都难以获得比较准确的解释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词语的特点另辟蹊径,采用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如借助合理的想象,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脑海中生成独特的画面,使词语的理解变得更加立体形象。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课中,陶罐说了一句话:“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句子中的“和睦相处”一词,在前后文中都找不出与之相关的表达,联系上下文理解找不到抓手;查工具书或者按照字面意思简单地理解成“不争吵”,又难以体会这个词语蕴含的深层意义。这就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寻找更适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陶罐这里说的‘和睦相处仅仅是与铁罐不争吵、不碰撞吗?在国王的橱柜里,陶罐作为一个易碎的器皿,还需要跟哪些物品或哪些人和睦相处才能使自己不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呢?它被埋在废墟里又需要与哪些东西和睦相处才能保存完好呢?”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到,陶罐不仅需要与同样是储存物品的罐子们搞好关系,避免在一起磕磕碰碰,还要与御橱里的锅碗瓢盆等用具和睦相处,最重要的是,要和御厨里的厨子以及其他进出御厨的人员和睦相处,否则这些人只要顺手一丢,再好的陶罐都会成为废物。有了这些丰富的想象支撑,学生就能够明白,看上去是陶罐劝铁罐要与自己心平气和地在一起,实际上体现的则是陶罐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与人为善、与世无争。正因为陶罐有这样以诚待人的胸襟,才会在受到铁罐奚落时仍能够心平气和地给铁罐提出最好的建议。换句话说,陶罐不是仅仅凭一句“和睦相处”的话生存下来的,而是由于它有着为人处世的智慧。如果不通过想象,“和睦相处”这个词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学生就无法体会出来。

四、借助表达理解词语

语文课堂中的理解词语,不能仅仅局限在意思的理解、记忆以及词语的积累上,还要在运用中活化词语。这样的理解不仅能检验学生对词语意义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助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理解的词语进行表达。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可以实实在在地把词语的理解融入运用之中,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中,在写“我”接过母亲塞给“我”的钱并听到母亲回答那个女人的话之后,有这样的描写:“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句子中的词语“鼻子一酸”,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想象等方法进行理解都难以奏效。因为“酸”,或者是一种味觉,主要是由舌头来感知的;或者是一种身体痛胀的感觉,是肌肉、关节处受到压迫形成的体验。可是,在课文的描述中,鼻子既没有品尝酸味的功能又没有受到什么压迫,出现“酸”的情形显然是另有原因的。对这种原因的追寻,如果硬要从鼻子有发酸的特点进行阐释或说明,可能就会与课文的表达相去甚远。因此,需要教师另辟蹊径,让学生在表达运用中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鼻子一酸”的情形,写出具体的经过并与同伴进行交流,重点想一想引起“鼻子一酸”的原因是什么,看看谁的“鼻子一酸”最有滋味。经过这样在运用中理解,学生就会明白,原来这里的“鼻子一酸”是指内心深受感动时忍不住要流泪的一种感觉,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表达。

五、运用对比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有时还需要运用对比的方法。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容易混淆的近义词,在难以找出其细微的区别时,通过对比与辨析就能够有效区别两个近义词的意思。在指导学生对比辨析近义词时,教师要告知学生辨析范畴、搭配习惯、词语的感情色彩等对比方法,以提升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增强学生理解词语的信心。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手术台就是阵地》中出现了这样三个句子:“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三个句子中出现的“陆续”“继续”“连续”都有接着往下(做)的意思,属于意思相近但又有区别的词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加以区别和理解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找出三个词语在生活中运用的情形,说说自己对三个句子的不同理解。有的学生以早上来学校时的情形来理解“陆续”:“同学们来到学校不是一个接一个的,而是一会儿来几个,中间有间断的情形。这就是‘陆续。”有的学生以写作文的情形来理解“继续”:“我在课堂上只写了开头,回到家里接着往下写,这就是‘继续写作文。”有的学生以自己双休日在家里看动画片的情形來理解“连续”:“我看完了一集再追下一集,一天看了七八集,这就是‘连续看。”通过在具体运用中对比、辨析,学生比较准确地区分了“陆续”“继续”“连续”的用法。

可见,在对比中对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学习词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六、借助角色体验理解词语

为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通过小词语理解大文章,引导学生了解词语与词语之间的重要关联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在多元载体之间运用词语表达具体的内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具体内容,明确不同词汇之间的关联,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分别扮演大树和鸟儿,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演绎课文内容。课文写了一棵树和一只鸟儿的故事,展现了它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通过想象与联想,感受到鸟儿为了寻找大树,会遇到一些危险。但是,鸟儿为了遵守诺言,跨越千山万水寻找他的朋友。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进行想象,并对课文进行补白,把鸟儿要说的话说出来。他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被大树和鸟儿的友谊深深感动。联系自己的生活,学生自己也有非常好的朋友,如果好朋友遇到危险,自己肯定会奋不顾身地去帮助他。此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中展示鸟儿和大树的对话,并让学生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重点体会。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学生理解了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而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也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学习体验。

总而言之,理解词语是理解句子、段落、篇章的基础,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推进过程中,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尽可能地在运用中强化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内化文本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汤丽丽.“动”起来,提升词语教学有效性[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20(1):88.

[2] 浦卫娟.基于有效语境 优化词语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3):46

[3] 江红萍.创设有效语境 优化词语教学:小学语文“语境式”词语教学浅析[J].科普童话,2020(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