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课程思政探究

2024-03-31薛丽娜

高教学刊 2024年3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薛丽娜

摘  要:中国文化外语课程应当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方向,但相关的实证研究还十分有限。该文以宋文化英文之旅课程为例,从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成效五个方面展示如何深度融合语言文化教学和思想价值塑造,以期为中国文化外语课程思政育人实践路径和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中国文化外语课程;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课程思政;育人实践;宋文化英文之旅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1-0028-04

Abstract: The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should implement the moral education,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and spread Chinese culture in the world, but relevant empirical studies are rather limited. Citing A Traveling Journey to the Song Culture in English cour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resents how to integrate language and culture teaching and value shaping in terms of five aspects: establishing objectives, determining content, choosing teaching methods, elaborating a teaching module, and showcasing the teaching results.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can offer some insights for the practi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courses.

Keywords: teaching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courses; tell Chinese stories in English;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A Traveling Journey to the Song Culture in English

黨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时代赋予外语教育的重要责任。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中明确指出,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如何在各类外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  外语课程中的课程思政

近年来,关于外语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丰硕,有学者提出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原则、路径和实施框架[2-5],也有学者从教材编写和使用角度探究了课程思政的思政挖掘和教学设计[6-9]。总体上来看,这些研究多以理论探讨为主,对课程思政实践层面的挖掘较少。究其根本,课程思政要落到实处,实现价值塑造、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还需要更多实证研究[10-11],尤其是基于各类外语课程特点进行深入思政实践的案例研究。卫朝霞等[12]以TED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探究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在课程思政实践中的教学设计和育人成效;杨金才[13]以英语社会与文化课程为例,探索了英语类专业核心课程如何进行板块式整合,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综合来看,从外语课程实践视角进行课程思政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缺少以中国文化外语课程为例进行的课程思政研究。

中国文化外语课程在实现思政育人、立德树人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首先,“语言、文学和文化知识本身就不是孤立的,而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5],中国文化富含的民族精神、思想精粹和人文素养与语言知识一起构成了同根共存的育人养料。其次,与其他外语课程中文化的隐性教学相比,中国文化外语课程中的文化教学处于显性地位,能够系统、全面输入中国文化,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度理解力,培养学生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总之,中国文化外语课程可以和其他课程一起形成合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鉴于我国外语教育长期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症”[14],虽然用外语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已经在学界达成共识,但目前对于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尚不多见[15]。为此,本研究以一门中国文化外语课程——宋文化英文之旅为例,探索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能力、实践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使外语教育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二  中国文化外语课程宋文化英文之旅思政育人实践

(一)  课程特点

宋文化英文之旅是河南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类通识选修课程。课程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和设计,于2021年9月正式开课,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改善,目前正处于第三个学期的开课中,课程依托智慧树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课程根植校本特色和地域特色,育人特点鲜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据此,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河南大学地处开封(北宋都城)的地域特色及学校宋文化研究成果突出的学科优势,根据河南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原风格”的发展定位,立足中原,突出地域特色,充分利用承载中华文明命脉、思想艺术内涵深厚的宋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二)  教学目标

课程注重语言文化目标和思想育人目标的互动协同发展,充分挖掘宋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将人文修养、人格发展、家国情怀和实践创新四个思政模块隐性融入教学全过程,注重思政教学设计的系统性、整体化和融合性[5]。为解决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知不强,情感共鸣不深,传播实践能力不足的痛点问题,课程立足中原,突出地域特色,通过11个单元主题聚焦宋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育人功能。每个单元以实践任务切入,依托开封景点和遗址,融入焚香点茶、宋服体验、书法鉴赏、宋画临摹和活字印刷等文化体验,实现古今对话、知行合一,加深学生对宋文化中家国情怀、美学韵味、宋词艺术等思想精华的理解力,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传播能力。

(三)  教学内容

宋文化英文之旅课程以理解中国、沟通世界为基本定位。课程建设之初就做好顶层设计,明确了价值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为使育人模块和语言文化内容做到“基因式”融合[7],课程深度挖掘以宋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及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从11个教学单元主题中提炼出人文修养、人格发展、家国情怀和实践创新四个思政模块,让学生通过学习,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提升文化自觉意识,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沟通世界打下坚实文化基础。

为充分发挥文化课程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天然优势,深度融合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课程团队围绕四个思政模块的育人目标,深入挖掘思政素材,精心拍摄“用英语介绍《千里江山图》”“用英语讲好诗词的5W方法”等系列微课,设计宋代点茶茶具、宋代书画美育实践教具、活字印刷教具等,打造系统化、多元化、立体化的思政教学资源库,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使学生对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用得上”,提升学生对宋文化中家国情怀、美学韵味、宋词艺术等思想精华的理解力,于无声处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  教学方法

外语教学已经进入“后方法时代”[16],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该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宋文化英文之旅秉持“立德树人”“全人教育”“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融合产出导向法、任务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采百家之长,为我所用”[17]。突出中国文化外语课程育人育才一体,语言文化一体的特点,促进学生学用一体、知行合一,采用“任务、体验、叙事、审美”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格品质、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等,真正实现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的有机融合。

以任务促产出。解决传统语言文化课程学用分离的问题,巧妙利用情景剧的形式,创设真实有效的交际情境[18],对接学生将来可能面临的用英语讲好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完成交际任务,提升学生对以宋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传播的兴趣和渴望。

以叙事串文化。解决文化课程知识点细碎繁多、难以记忆的问题,以故事为载体,融合宋代杰出人物的生平境遇、文艺创作和人文情怀,如范仲淹划粥断齑、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等,巧妙利用故事线帮助学生串联知识,激发学生对于士大夫发奋图强、胸怀天下高尚品格的情感体会和共鸣,大力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觉。

以体验通历史。体验式学习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19],能够解决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时空隔阂感,课程将历史“请进课堂”,精心设计宋代点茶、活字印刷术、宋画绘制等实践活动,营造立体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夠听得懂、摸得到、讲得出,缩短学生与历史文化的距离。

以审美育素养。打破文化课程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单一局面,利用宋文化在诗词、绘画和书法上的巅峰成就,引导学生欣赏李煜、柳永等大家的千古词作,辨析和体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的书法韵味,领会《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传世名画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神韵。

三  中华文化外语课程宋文化英文之旅思政育人教学案例

下面将以第六单元“宋词——婉约豪放”中的一个课时“用英语讲好中国诗词的5W方法”为例,介绍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

本小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三位一体,显性的语言教育和隐性的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其中,知识目标为学生能够掌握李清照《醉花阴》的英文表达方式,理解宋词抒情达意的功能;能力目标为学生能够运用“5W”方法讲好中国古诗词,在实践中提升英语传播传统诗词的能力;价值目标为学生能够认同古诗词中“菊花”坚毅高洁的品性,提升融通中外的意识,为传统诗词的跨文化传播而努力。

(一)  教学产出任务设计

基于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教师设计并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产出任务,本章节的产出任务是:“My foreign friend Kate is coming to Kaifeng next month, and she is very interes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oems and Ci, so she asks me to introduce some of them to her. Translating poems is really hard. What should I do?”

该产出任务融和语言知识、叙事技能和思政育人为一体,基于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境,创设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价值的传统诗词文化传播任务,以目标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依托真实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传统诗词、传播中国文化的兴趣。

(二)  教学实践

具体的教学实践主要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1  课前

根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教师在智慧树平台上发布富含育人功能的学习资源、产出任务和讨论话题。学习资源主要包括一个20分钟的纪录片《千古才女李清照》,婉约派简介和《醉花阴》的中英文word文档,帮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诗词创作经历和婉约派风格特点。产出任务即上述的“用英语为留学生Kate讲宋词《醉花阴》”,要求学生学习线上资源后进行尝试性的产出。在线讨论话题为“用英语讲述中国诗词,有哪些困难?”,引导学生结合任务尝试产出的情况,在线讨论相互遇到的困难,创造“饥饿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为线下课做好准备。

2  课中

首先,为了检查学生的线上学习成效,教师在课堂上发布雨课堂小测,重点考察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词人代表、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诗词创作特点。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为学生准确理解婉约派词风搭建内容支架。然后,教师总结学生线上讨论的情况,针对学生反映的难点进行梳理。例如,“不会翻译诗词中的词语怎么办?”“诗词很抽象,该怎么帮助外国人理解呢?”“用英语讲述诗词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比较好呢?”整体来看,学生遇到的问题主要分为语言、结构和内容方面的问题,也是接下来“5W”方法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5W”方法的三个步骤包括:第一步,“Identify the 5W narrative elements(汉语原词)”,阅读宋词原词,找出5W五个叙事要素。本步骤对接学生关于诗词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找出5W叙事要素,也是帮助学生透视诗词大意和内容的过程,有效为学生搭建产出任务的内容支架;第二步,“Recognize the 5W in the translation(英语译本)”,对照英语译本,圈出5W五个叙事要素的英文表达方式。本步骤主要对接学生关于诗词难以翻译的问题,对照权威翻译版本,找出五个叙事要素的英文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诗词内容,更能帮助学生学习名家诗词翻译的技巧和语言妙处,体味英汉表达的语法、语音、语义等方面的异同,有效为学生搭建产出任务的语言支架。第三步,“Construct and retell the story with 5W(重塑故事)”,根据5个叙事要素,进行重新排列组合,用英语重新讲述诗词。这三个步骤可以有效地搭建内容支架、语言支架、形式和结构支架,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习得诗词中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思想价值;帮助学生厘清步骤,化繁为简,步步为营,用英语讲好传统诗词。

教师讲解方法之后,学生小组合作,实践“5W”技巧。教师给学生分组,将《醉花阴》的汉语原词和英文译本分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组内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依次完成“5W”三个步骤。小组合作之后,学生产出汇报,教师进行评价与反馈。学生进行分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代表的现场展示,结合评价表(表1),对学生任务产出给予评价和反馈,重点考察学生对于“5W”五个核心叙事要素的挖掘是否准确、完整,“5W”技巧的运用是否得当、诗词英文重述是否完整、连贯。同时,教师洞察学生产出任务中存在的语言、文化、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教师依此进行难点的讲解;针对汇报中表现突出的地方,教师可以借机进行肯定和表扬,引导其他学生见贤思齐。

3  课后

布置课后作业,师生进行教与学反思。教师发布课后巩固练习任务,鼓励学生夯实“5W”方法,分组合作,拍摄视频,用英语讲述李清照的《如梦令》《一剪梅》和《声声慢》,并将视频上传至智慧树线上平台,利用评价表进行生生评价,推选出优秀作品。

(三)  教学实践成效

思政教学要落地,就要充分結合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课内外结合有助于学生获取多元化资源,发展综合能力,培育思想品性[20]。本课程以“立德树人”“全人教育”“成果导向”为理念,重视“体验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性地开设第二课堂实践环节,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宋文化资源,完成实践作品,促成语言文化知识学习向实践能力转化。许多学生走进清明上河园、开封市博物馆、宋文化会客厅等文化实践基地,结合课堂学习的11个主题内容,开展探索实践、合作学习,在实际情境中亲身体验宋文化、讲述文化故事。

围绕学校和学生特点,因地制宜,鼓励学生参与,更有助于课程思政教学素材[21]。为鼓励学生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践行文化传播,提升思政实践育人成效,课程特设学生优秀实践作品资源库,发挥优秀作品“传帮带”的作用,引领下一届学生积极投身文化实践与传播,促进学生产出成果交流共享,服务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和开封市“一都一城”战略举措,提升师生社会参与的覆盖面与纵深度,促进课程成果转化,进一步服务于地方发展。

四  结束语

中国文化外语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融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语言文化知识和思想价值的天然优势。本文通过呈现“宋文化英文之旅”在思政育人实践中如何选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教学成效,探讨了中国文化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课程通过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实践,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索及传播中国文化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努力实现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开发、语言文化教学、思政育人共赢,希望本课程能够为中国文化同类课程育人实践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 t_5517606.htm.

[2] 黃国文,肖琼.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J].中国外语,2021(2):10-16.

[3] 刘正光,岳曼曼.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J].外国语,2020(5):21-29.

[4] 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2):47-52.

[5] 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中国外语,2020(5):15-20,29.

[6] 成矫林.以深度教学促进外语课程思政[J].中国外语,2020(5):30-36.

[7] 胡杰辉.外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外语,2021(2):53-59.

[8] 岳豪,庄恩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索:用跨文化方式讲好中国故事[J].外语教学,2022(5):55-59.

[9] 张敬源,王娜.基于价值塑造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任务设计——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为例[J].中国外语,2021(2):33-38.

[10] 崔琳琳.大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演讲模块的思政课程探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4):18-25.

[11] 孙曙光.思政教育融入“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实践课程的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4):26-33.

[12] 卫朝霞,陈向京.深度挖掘教材思政元素,推进大学英语视听说育人实践——以“TED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J].中国外语,2022(7):4-11.

[13] 杨金才.“英国社会与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探讨[J].中国外语,2022(2):85-88.

[14] 肖龙福,肖笛,李岚,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9-46.

[15] 肖淑云.文化教学二十年:回顾与思考[J].学术论坛,2007(4):197-201.

[16] 武和平,武海霞.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169.

[17] 文秋芳,毕争.产出导向法与任务教学法的异同评述[J].外语教学,2020(4):41-46.

[18] 文秋芳,孙曙光.“产出导向法”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2):4-11.

[19] 孙有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材设计[J].外语电化教学,2020(6):46-51.

[20] 杨华.大学生外语数字化叙事能力的实践研究:课程思政的新探索[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4):10-17.

[21] 徐锦芬.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外语界,2021(2):18-24.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