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管理优化策略探究

2024-03-25杜童

新校园 2024年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评价

杜童

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情况,教师在授课时大多用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观念,学生学与用不能有效結合,易陷入疲惫消极的学习状态,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挂钩,且导致课堂难以管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教学与管理要求,本文就如何优化教学管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展开论述。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管理现状

1.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存在认知偏差

良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促进课堂不断生长的动力。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教学管理的指向性功能。课堂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可以调动的一切因素,激发课堂活力,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促进自身发展。课堂教学管理既要促进学习,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笔者认为,当前教师对本科目的教学存在以下几点偏差。

一是仅注重课堂纪律,忽视学生情感需求。目前的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的认知多数局限于教学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很少有教师能够意识到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管理。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授课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安静的,课堂气氛和活跃度是次要的,将“安静”和“活跃”置于对立关系中,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限制了学生思维进阶的空间。

二是仅注重知识的教授,忽略科目本身的教育功能。多数教师仅仅是以知识讲知识,弱化了情感态度的培养目标,重课本轻生活,重过程轻结果……弱化了知识在管理、道德提升方面的作用,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没有呈现应有的人文温度,缺乏思想,没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发挥其科目的教育属性,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内化于心,实现个体的成长发展。比如,在学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时,教师可以就这一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从事“学生”这一特殊“职业”的群体,应该怎样去匹配书中所倡导的观点。爱岗敬业——作为学生,要爱学校爱学习;诚实守信——作为学生,要诚实守信,真实真诚学习,不欺瞒老师,不抄作业,遵守纪律;奉献社会——作为学生,只有现在紧跟老师的步伐提升认知,将来才能更好地奉献社会……教师将知识点联系实际逐渐扩充,引入教育属性,为课堂管理赋能,深化学生领悟,丰富认知,推动个体发展。由此,课堂教学管理不仅能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还具有了发展学生品质的价值,通过对知识点的触发,带领学生从基础道德知识出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规则意识。

2.学生受自身主体因素的影响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对象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这一阶段学生有着特定的心理特征,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增强,情绪波动大,情感丰富但不稳定,在情感体验方面既深刻又强烈,较为敏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主体的典型心理特征影响着教学管理方向。认知水平的提高、充沛的精力为学习提供了优质的条件,但敏感的情绪和自我意识的萌发容易引起对抗情绪,从而导致容易与教师产生对立。

越发独立、清晰的思维能力,想要独立解决问题、展示个性,也是这一阶段学生的典型特征。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敢于对他人的观点提出质疑,思维更富有逻辑性。这些特征有助于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教给学生辩证性看待社会现象和问题、学会看到事物的两面,是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宝贵资源。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心智并不是太成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是非辨别能力较弱,极易受到其他事物或“不正之风”的干扰,需要教师更有效、有力的引导,才能帮助他们修养良好的人格,提升道德品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历提出与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相悖的观点,让教师解释。如果他们已形成了自己的判断,且认为自己是对的时——这就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教师既要合情合理地说服学生,纠正偏差,又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受到了完全的反驳,从而对这门课产生反感。

二、课堂教学与管理优化策略

针对以上课堂教学中的管理现状,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课堂教学管理的改进策略。

1.提升认识,提前规划布局

教师首先应认识到,道德与法治不单单是一门课程,它还承担着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指导学生的行为规范,帮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等的任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剂”。这门课程不是单轨直行,而是需要多方因素来精心规划设计。

一是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提前做好教学相关准备。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同主题难度不同,比如社会民主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遥远,难以理解,很容易导致课堂效率低,气氛差、互动困难等状况。教师需要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读,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发展特点,提出新问题,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阶段性地将知识点进行串联,使学生不仅能在微观解读知识点,还能够宏观把握知识脉络,帮助他们更清晰地了解这一科目的设计意图。

二是增强体验性,有意识地提高课程的包容性。只有体验性增强,学生才愿意听、愿意参加活动,课堂气氛才能活跃,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和管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着力进行多样可“软着陆”的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情境中与课本知识产生共鸣或冲突,引发思考,增强感受和课堂参与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已有认知和经验与内容进行深入对话,释放情感。这种方法其实是增强了课程的包容性,更多地接纳不同的声音,重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但同时,对教师的授课技巧、内容的把握和控场能力都有不小的挑战。

2.挖掘生活资源,打造生活化课堂

打造生活化课堂是将初中学生融入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生活背景的基础上,合情合理地借助周边生活案例及素材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学生更容易去体会、分析,进而内化知识。

一是找准学生兴趣点,重点激发。比如,在讲授“创新驱动发展”一课时,为让学生深刻领会“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给学生举出了“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以及“人工智能”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且感受深刻的例子,带领学生回忆并探讨了在这些新模式出现之前的生活场景,播放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的生活日常场景,让学生对身边的衣食住行进行比对,深刻感受创新为人类带来的巨大变革。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每位学生都能跟紧教学步伐,同时,我们还用了几分钟的时间畅想了未来生活。这节课学生们没有出现走神、交头接耳等现象,因为身边的事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书本里知识的重要性和真实性。

二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大众参与。为使教学更有向心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创设、模拟现实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即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在教学“做守法的公民”一课时,我先带领学生从身边事列举自己所认为的违法行为,对于学生列出的青少年的违法行为,我们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说出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四大方面逐一分析。这时,我顺势引入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感受到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是关爱而不是束缚。在“如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知识点中,我们共同梳理了常见的方法与技能,而后让学生以对话形式,自导自演了“抓住罪犯我能行”“保护自己我最棒”等活动,让学生在气氛高涨的课堂中轻松获取知识。类似的课程设计还有很多,在这种内容翔实且贴近生活的课程里,学生领悟的都是真道理,并非大话空话,因而不会产生排斥、抵触情绪,基本没有辩驳、叛逆行为出现。

3.共同制订课堂常规,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在教学“追求民主价值”一课时,借助对“民主”的理解,围绕如何更好地学习,我带领学生共同制订了《课堂常规》,让学生体会到实际民主的重要性及意义。这一过程我们采用教师提出,学生谈论、修改,师生共同确定的方式。还有一种方式是学生自己提出、讨论、修改,教师只是提出建议。无论哪种方式,这种广开言路的方式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获得了参与的机会,体会到了作为主人翁的快乐,剔除了被动接受管理的不愉快。在这种情形下制订的管理条规,更能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提升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学生也对课本内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

4.关注学生情感需求,用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好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变被动为主动。多数课堂教学的评价比较片面单一,学生往往是被评价的对象,处于被动狀态,这种状态限制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因此教师可以探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常规的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针对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生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小组评价。这些评价方式其他科目或许也会涉及,不论哪科,想要用好评价使评价得到实效,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是在意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对情感方面的需求更加强烈。正向积极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学生潜在品质的评价,会在学生心中无限放大,释放出巨大能量,促使学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教师应注意评价方式尽量避免单一,比如采用口头表扬,给予眼神肯定,拍拍学生肩膀,多角度的书面点评等。同时,要有细致的评价标准,切忌评价空洞无味。用好普发型评价,来肯定人人奋斗;用好竞争型评价,来拉动参与热情;用好阶梯型评价,来激励持续奋斗。

三、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一方面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融管理于课堂,革新教育教学观念,让管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课堂在教学中提高管理质量。面对“成长瓶颈期”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改变,在新颖多变的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激情,把准学生健康成长的脉搏,充分发挥本科目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渭北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评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