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案例融入高中地理教学

2024-03-25邓娟娟

新校园 2024年2期
关键词:凉粉研学乡土

邓娟娟

乡村是国家粮食供给的重要基地,是城镇化发展的空间保障,是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发展任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和保护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等都与地理学科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密切相关。乡土地理案例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融合,是地理学科以小尺度区域为抓手,渗透国家、社会层面的大局观。本文以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为乡土案例素材区域,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2019版)必修第二册(以下简称必修第二册)为载体,探寻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案例融入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路径。

一、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案例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1.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案例与高考考核方向紧密联系

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试题命题的基础,其强调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下,高考命题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并能反映时代性和民族性。乡土素材具有客观性、典型性、真实性等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近年来高考地理试卷中,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案例为情境的试题数量逐年增多。在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卷中,第11-12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为例,展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农业发展的优异成果。再如第18题,以岭南某城市边缘Z村落为背景,通过大城市边缘区城乡用地变化对区域人口、农业、工业等产生的影响,展示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阶段性胜利成果。从以上两组题可以看出,高考考核关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多融入,让地理教学更具时代性。

2.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案例符合地理学科教学特征

传统的以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与认知发展的需求。现在的地理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地理教学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是创新地理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案例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点,通过案例能让学生从区域出发,了解区域资源现状,综合区域各要素,分析区域发展现状及问题,这是在区域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的体现;探讨区域发展的可行性措施,为区域制订合适的乡村振兴策略,这就需要将问题落实到实地考察当中,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并分析考察结果,为区域制订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这是在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基础上,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的过程。

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案例是地理教学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意见》中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貧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案例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不仅是地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更是地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还是地理教学与国家重大战略的主动对接。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将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地理教学,通过案例事迹让学生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国家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决心。以此感染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召唤学生投身于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人生价值。

二、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案例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

乡村振兴基本内涵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教材是地理教学实施的依据,在必修课程中融入乡土案例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笔者深入分析必修第二册,教材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国内外的案例,在强调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课标要求下,其更适合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案例的融入。笔者所在学校位于乡镇,乡村振兴的成果随处可见,有很多合适的、有代表性的乡土案例能与地理教学相融合(见表1),教师应找准时机适时融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案例。

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案例融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施

1.校本化实施方案

(1)充分挖掘学校周边资源,设计不同主题的教学内容。我国乡村面积广大,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遍地开花,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案例融入课堂需要有落脚点,在实施时,素材选取上可以充分挖掘学校周边的乡土素材,按教学需求设计成不同主题的教学案例。笔者所在学校位于乡村地区,让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通过案例形式向学生展示,如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和乡村景观的改变、特色产业的发展、乡村人口变化、乡村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将地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能充分了解家乡的发展、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或社会实践课,组织研学活动。乡村振兴战略是可视的,乡土案例的融入不能局限于课堂案例,在融入时,教师可以结合本校情况,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或社会实践课组织学生进行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研学或实践调查。如笔者利用社会实践课组织学生到校外的客家邓村石屋古村进行研学,感受地域文化,了解乡村景观中客家围屋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再如讲授农业区位及其因素变化时,组织学生到派潭镇上凉粉草的种植基地进行走访和调查,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成长型乡土研学任务

乡土研学是让学生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的最直接途径。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找准研学点,制订研学任务,做到“目标明确、问题精准、探究深入、内容精深、活动有趣”。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在“考察、探究、思考、交流、反思”等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并得出结论。如“派潭凉粉草”研学任务,可设计为第一步到本地凉粉草种植加工基地,了解凉粉草的种植区位条件,进而分析派潭凉粉草能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原因。第二步了解凉粉草厂的区位条件,分析派潭镇凉粉草种植和加工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历程。第三步探讨派潭凉粉草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而分析凉粉草厂对区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见图1)。通过研学,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定研学主题,学生参与研学任务及内容的设计,并对研学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将地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地理实践力。

3.“教学评”一体化教学

课堂是教学实践的重要一环,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基于乡村振兴的乡土案例,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教师将所选用的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案例设计成导学案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运用导学案做到课前“任务前置、问题导学”、课中“师生互动、展示点拨”、课后“巩固提升、跟踪落实”(见图2)。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课,笔者以“派潭凉粉草”为案例,提供案例素材,先设置探讨问题:分析派潭镇凉粉草能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利区位条件;分析影响凉粉草厂发展区位变化的原因;分析凉粉草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问题。学生在课中通过展示课前预习成果,教师和同学对其进行分析和点拨,得到完成检验预习的效果,达到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目标。课后通过完成练习、整理思维导图以及完善研学调查报告等不同形式对本节内容进行巩固提升。通过“教学评”一体化做到针对性突破重难点;完整性建立知识框架;高效性评价教学成果。

四、小结与启示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繁杂庞大,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案例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是地理学科对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所在。高中地理教学应主动发挥学科优势,肩负起学科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这对教师专业素养与育人情怀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能力提升,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案例,将乡村振兴战略与之相融合,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211353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凉粉研学乡土
Hechi:A Land of Natural Endowment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COOL BEANS
乡土中国
来一碗凉粉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楠溪江白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