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整合·对照:单元概念的校本化提炼策略

2024-03-25房爱翠

新校园 2024年2期
关键词:指向艺术家概念

房爱翠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笔者通过分析小学美术多个版本教材发现,其内容大多指向知识、技能。依据林恩·埃里克森对知识结构的划分,教材更多指向事实和主题。概念是以共同属性框定一组实例的心智建构。事实和主题无法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迁移。由此,为了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需要找到单元概念,并据此展开设计与实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课程标准分解“三析法”、教材分析“模块化”、学习资源解析“思维化”等提炼单元概念的策略。

一、课程标准分解“三析法”,聚焦形成单元概念

学段概念是学生在某学段学习结束后理解的核心观念。概念具有不同层次,包括宏观概念、微观概念。义务教育美术学科第二学段包含三个学年六个学期。由此,学段概念是宏观的,难以直接应用到单元中。教师要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整合零散的事实和主题,提炼形成微观层面的单元概念。笔者以第二学段“设计·应用”实践活动为例说明。

1.析学段目标,细化形成学期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为班级、学校的活动设计物品,体会设计能改善和美化我们的生活。笔者通过“四步法”分解目标中的关键词。以“了解”为例。

第一步:什么是了解?笔者对照理解的六侧面将“了解”相当于“解释”,即学生能从舒适、美观和便利的角度指出设计的优缺点就认为了解了。

第二步:了解什么?联系上下文,可知了解的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第三步:怎么了解?结合其他目标和学业要求,可知了解的过程是观察—解释—发现—设计。

第四步:了解到什么程度?表现程度确定的依据是学业质量描述。笔者纵向分析三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见表1),结合学情、教材、单元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形成具体描述,即当学生能从舒适、美观和便利的角度指出手提袋的优缺点时即为“了解”了。

通過以上“四步法”分解其他关键词,形成了五年级下学期的目标:能从“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角度解释生活用品的设计,发现不足,并用手绘草图等形式呈现改进想法。

2.析教材,确定单元主题

为实现学期目标,笔者选择了人民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5课“提袋的设计”、第7课“我的书包”、第9课“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作为单元资源。

分析三课内容,笔者发现它们指向设计本质、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和学习结果四个维度,且每个维度在不同的课时存在重复学习的现状(见表2)。因此,笔者整合手提袋和书包的情境,结合当地文化元素——齐文化,构建了“齐风提袋”单元,并整合形成了单元学习内容。

3.析学情,明确学习起点

学情是教学的起点。笔者将四年级上学期“造型别致的椅子”的作品(图1、图2 选自教材)对标本单元学习目标,聚焦本单元的生长点。

通过分析看出,作品表达了指向设计本质的“设计作品能传递个人创意”“设计是表达个人想象的创意活动”。如万能椅的“这是一款多功能超级解疲劳专用椅,上面带有负氧离子空调机,中间为柔软按摩床,带有阅读灯,还有足部按摩器”。然而,椅子存在与实际脱节等问题,背后体现出学生设计方法的欠缺和未真正理解“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理念,缺乏设计为生活服务的本质属性。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笔者聚焦形成了本单元的概念:设计师从物品的外形、色彩、装饰、尺寸等方面创作实用美观、富有创意的作品。

二、教材分析“模块化”,整合形成单元概念

艺术教材是艺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创造性开展教学最基本的教学资源。笔者以四年级下学期第1课“植物写生”、第2课“放学了”、第3课“快乐的人”三课为例,阐述如何“模块化”分析教材形成单元概念。

1.模块化分析教材,确定单元主题

教材每课由“开篇语”“作品与图片”“思考与讨论”“小提示(小体验)”“艺术实践”“评一评”等模块组成。笔者分模块分析梳理核心内容,整合形成单元,确定主题。以第1课“植物写生”为例说明。 “开篇语”点明了创作主题和形式。14幅作品与图片展示了作品创作步骤和画法。“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形态特点、前后遮挡关系。“小提示”指向疏密、遮挡、穿插等的表现方法。“艺术实践”和“评一评”从创作和评价两个维度说明作品的核心目标:特征、姿态和表现。从模块化分析教材可以发现,前三个模块指向学习,“艺术实践”指向创作,“评一评”指向评价。三者一一对应,体现了教材中教学评的一致性设计。

依据以上方法,笔者也分析了其他两课,形成了以下不同维度的内容梳理(见表3)。通过梳理,笔者发现三课沿着“植物—人物”的顺序展开,作品形式多样,但都围绕着“姿态”这个关键词展开。因此笔者将这三课内容整合,形成了“姿态之美”单元主题。

2.整合核心内容,形成单元概念

模块化分析教材的目的是抓住关键和核心,为形成单元概念奠定基础。第1课“植物写生”的核心内容:抓住植物特征,用变化的线条表现其不同姿态;第2课“放学了”的核心内容:抓住人物动态,添加相符合的环境能突出表现主题;第3课“快乐的人”的核心内容:抓住人物动态,选择不同媒材表现作品的情绪。笔者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单元的概念:用变化的线条表现事物动态,能突出主题,表达情绪。

三、学习资源解读“思维化”,对照形成单元概念

艺术课程核心素养是根据艺术家的工作和思维特点提炼出来的。学生“像艺术家一样创作”就是用艺术家的思维方式进行个人创作,主要经历生成主题、欣赏作品、学习技法、产生构思、动手创作和作品展评等过程。笔者以四年级下学期第17课“画家凡·高”、第18课“大师画我也画”为例,阐述以“艺术家思维过程”分析课程资源,确定单元概念的路径。

教材是单元学习最主要的学习资源。用艺术家创作的思维方式对照分析学习资源,有助于查漏补缺,形成完善的、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资源。

分析主题:“画家凡·高”主要内容为了解凡·高的生平及在此基础上的作品欣赏。“大师画我也画”主要内容为模仿凡·高和毕加索的创作方法,感悟艺术家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两课内容整合形成一个单元学习即“像艺术家一样创作和欣赏”的过程。因此,笔者将本单元主题确定为“走进凡·高——像艺术家一样创作”。当学生学会欣赏一个艺术家时,他就能将这种能力迁移到更多艺术家身上。

欣赏作品:通过模块化分析“画家凡·高”,笔者发现,教材已有美术语言和欣赏方法的内容,但“评一评”中“热情、执着、勤奋,并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的目标仅教材中的作品还远远不够,还需增加大量作品以及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学习技法、产生构想、动手创作:“大师画我也画”中包含两位艺术家作品及多件学生作品。教材内容更多指向学习、模仿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停留在技能层面的学习难以帮助学生形成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重构单元时需要增加指向生成主題、思维发展等的学习资源。

作品展评:“画家凡·高”的“评一评”指向凡·高的人物品质和评述的见解。“大师画我也画”的“评一评”指向创作技法和表现方法的模仿。首先,笔者发现教材中的评价更多指向低阶目标,缺乏指向高阶思维的评价;其次,部分评价出现了与教材内容不一致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单元概念为核心,系统化设计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实现课程要素的内在逻辑统一。

基于以上以艺术家思维方式为目标的课程资源分析,笔者形成了本单元指向欣赏和创作的两条概念:欣赏艺术家作品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从作品内容、表现形式和画家的生活背景等方面展开;艺术创作是一种记录、表达事件或情感的途径。

概念是单元的核心,确定单元概念不仅可以课程标准、教材、艺术家思维方式等为路径,学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一层概念派生出来的概念等都可以成为单元概念的确定路径。“道路”有千万条,但“道路的尽头”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学生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小学)

注: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自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1ZC23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指向艺术家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