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2024-03-21

学苑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科内容

李 珍

(河南省浚县浚州小学,河南 浚县 456250)

语文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具有引导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对外界事物认知的学科责任,这就说明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教育部门在最新发布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相适配。统编版三到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叩响诗歌大门、体会汉字魅力以及美好的小学生活这四个板块,其中包含丰富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紧密关联。大单元教学模式中,需要教师对单元主题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下面针对单元综合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做出了以下教学实践。

一、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体系

(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

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阶段开始,在每学期的后半部分都增加了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板块。从单元板块的类型来看,三年级和四年级主要采用小综合的模式,围绕单元整体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单元篇章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教师为学生分配任务,课后安排适当的活动帮助,为活动的具体流程提供引导,最后鼓励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在五年级和六年级阶段的教材中,编者主要采用大综合的方式安排单独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单元篇章部分明确主题内容,教师为学生分配任务,将主题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为学生提供本次活动的指导建议和阅读材料。

从以上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上可以看出,学习目标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传统民俗民风,举办诗词朗诵比赛,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让学生描写家里过节的流程和氛围,撰写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报告等等,在活动中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素的层次性。综合性学习活动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学科素养具有提升作用,同时也体现了课堂学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五年级和六年级阶段的大综合学习模式编排了两部分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提高了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提高了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在实践中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语文生活世界,将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打通,由学生将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感受结合起来,让生活中的资源与书本知识交融,感受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增强学习兴趣,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但是上述设计似乎偏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追求,它更趋向于一次活动,而非语文的感觉似乎更多些,因此基于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需要进行目标设置。具体来说,我们所着重强调的目标是:学会思考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学会学习: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通过有效的表达、讨论、争辩甚至对写研究报告的尝试得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学会交往:新课标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而学会交往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素质,有了这种素质,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探索就有了人文环境上的保障。学会生活:综合性学习所关注的并不只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它更多地“关注学生内在灵性的生成,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让学生的心灵世界与生活世界达成契合”。因此,通过这种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了解单元主线,确定不同教学内容的价值

统编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趋多元与综合,目标贴近生活实际,过程凸显开放与自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这样的编排结构将一个单元主线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即人文、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三个部分共同促进相互融合,构成完整的单元教学体系。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采取单元实施策略:一是以终为始,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二是学教转变,历经实践性活动过程;三是逆向设计,实现学、教、评目标一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中“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将一段话表达明确的”这一基本要素。与此同时,将综合性学习模式融入到每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嵌入式的结构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就是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组成的语言实践活动”这一概念。

例如,三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这一单元,主要围绕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四篇经典课文。

首先在第一部分人文主题中,本单元主要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开篇,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充分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其次,在第二部分语文学科要素的教学中,为了充分实现“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将一段话表达明确的”这一语文要素,在《纸的发明》和《赵州桥》这两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种经典语段结构;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中,学生可以感知到这种语段结构的优势;在交流平台的板块中针对这样的语段结构进行了明确的总结概括;在综合性学习的习作板块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这种语段结构完成简单的习作,将语文要素融入到习作内容中,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效率。

另外,在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的板块中,本单元采用嵌入式的结构将其融入到不同板块内容中。在对《古诗三首》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课后的活动提示让学生选择一种熟悉的传统节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查阅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合梳理。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优化,体现了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的重要作用。

三、对接单元主题,设计综合活动任务

与其他单元学习存在差异的是,对综合性单元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整体发展提升,提倡教师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活动的主题和流程,围绕活动目标开展完整的微课程教学活动,这与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关联。

例如,在对“汉字真有趣”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材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引导学生查找与汉字特点相关的古诗词、歇后语、寓言故事等等,积极与同学交流分享,举办汉字趣味分享会,体会中华传统汉字中蕴含的丰富魅力。为了能够进一步深化本次活动的主题,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汉字中的数字妙用”这个主题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收集数字相关的汉字时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了解更多的文化常识,感受数字汉字的奇妙作用。这样融合了多项活动形式的学习内容从根本上提高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对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起到了关键性的提升作用。在阅读理解材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字汉字在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中蕴含的重要作用。以传统古诗词为例,学生首先要了解并理解古诗的含义,才能想象古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

四、项目学习式推进,实现单元统整教学

所谓的项目式学习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单元整合的教学背景之下,以核心项目内容作为教学驱动,引导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合作,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实现项目学习的有效进行,推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全面深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科理论知识解决实践活动中的问题,虽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众多情境任务,但能够充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的结合,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五年级和六年级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是单元整组模式,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与三、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比,活动周期较长,并且是以项目内容为整体驱动的。针对这两个单元的综合性项目学习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学习模式。那么,项目学习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如何开展呢?以下主要以六年级教材中“难忘的小学生活”这部分内容为教学案例展开详细的探究分析。

例如,六年级“难忘的小学生活”,教师在对这部分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统整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对“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这两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引导,可以围绕单元板块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并制定后续的活动流程规划;其次,引导学生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自主收集需要的材料数据,鼓励学生查阅纸质资料,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更全面的信息,丰富材料的内容和类型;紧接着,教师帮助学生填写小学时间轴,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可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最终在教师的帮助下制作小学回忆纪念册,与同学之间相互分享纪念册。另外,在对第二板块“依依惜别”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围绕单元主题明确教学规划,开展丰富灵活的主题活动,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举办毕业联欢会,充分表达学生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不舍,最后在师生的相互评价中完成本次项目活动。

五、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性活动过程

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开展综合性学习,实际上就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任务的进度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实践性教学,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

例如,在对汉字真有趣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驱动下,针对材料内容进行详细具体的探究,可以向他们布置以下任务:首先是在学生个人兴趣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明确本单元主题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规划;其次是在整体目标的驱动下,自主学习教材提供的材料内容,理解并思考这些材料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为个人任务提供哪些帮助。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分享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感受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教师可以设置对照小组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并补充还有哪些与汉字文化相关的材料,在后续的活动总结中进行补充说明;最后,教师需要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引导他们共同完成活动总结任务,进行必要的交流分享。在以上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主要经历了两次有效的学习实践活动,首先是对教材提供的材料内容进行自主阅读思考,整合活动过程中需要的材料;其次是在对材料内容进行讨论分享的过程中,对材料内容和类型进行自主补充说明。在这两次高效学习探究活动中,学生掌握了对材料内容的阅读理解能力,自身的语文学科的专业素养全面提升。

六、多元评价,提升学生素养

对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评价总结应当重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整体表现,在单元统整的过程以及阶段性评价中综合分析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过程性评价,助推能力提升

在对嵌入式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总结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收集材料信息,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多元化评价方式。例如在对三年级教材中的“我们的传统节日”这部分内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学习小组,在小组内部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通过手抄报、表演、食品制作等方式呈现节日民俗文化。最后通过网络平台对作品进行展出评比,填写图表4 中的随机表格,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二)阶段性展评,促进综合能力发展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习任务为基本导向的教学模式,将项目活动作为教学载体,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具有较强的即时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渠道展示学生的实践成果并进行有效的评比,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七、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模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手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高效的人文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综合性、整体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整体动态表现,在单元主题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认真梳理教材内容,厘清各年级教学的层级目标,围绕语文要素“瞻前顾后”地进行单元统整设计,实施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多元评价,使得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教学有序推进,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科内容
【学科新书导览】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超学科”来啦
主要内容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