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勾连式”阅读促进高阶思维培养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例

2024-03-21董春风

学苑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阶课文文本

董春风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福建 福鼎 355200)

伴随着素质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教育行业对学生关键能力与品质的培养愈发重视。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成为了当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点研究课题。而所谓的高阶思维,指的就是分析、评价与创造思维。对于其的培养,要求教师在高度尊重学生的主体位置并充分契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革新教学理念与模式。其中,“勾连式”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阅读材料为依托,以教学目标为指引,可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对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积极利用“勾连式”阅读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阅读兴趣薄弱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而言,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高,以至于其教学成效不甚理想。而学生之所以阅读兴趣不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阅读材料故事情节的分析,而对于阅读情感的分析并不深入,以至于难以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主动思考,从而兴趣较低。其次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自身为主体位置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从而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表现低迷,且无法提起阅读兴趣。

(二)学生阅读拓展不足

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就是知识拓展与积累,因而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上,更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但就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并没有进行课堂之外的有效延伸,以至于学生难以获得理想的阅读学习成效。而之所以会存在有这一问题,原因同样有两点。首先就是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以至于其不会在课后进行积极的拓展阅读。其次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后拓展阅读重视度不高,通常只是简单地为学生推荐一些文章或书籍,而没有对其进行细致的阅读引导,以至于其受阅读能力的限制而无法获得良好拓展阅读成效。

二、“勾连式”阅读概述与应用意义

(一)“勾连式”阅读概述

“勾连式”阅读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诞生的一种全新的、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在孔子“温故而知新”这一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因此,“勾连式”阅读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勾连,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旧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同时又以新知识为依托来促使学生复习旧知识,以此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在新旧贯通的基础上构建更为扎实、全面的知识体系,获得阅读素养、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而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勾连式”阅读也有了全新的变化,即除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勾连外,还将通过勾连同一文本的前后信息来促使学生深化文本理解,以及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内容进行勾连来促使学生获得思维的发展与应用能力的提升。总体而言,“勾连式”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或者作为一项高效的阅读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将原本单一的阅读材料变得更加丰富,并就此获得更为良好的阅读体验。与此同时,“勾连式”阅读将原本封闭式的阅读状态,变得愈发开放、精彩,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打开学生的阅读空间与思维,促使其获得更高的阅读学习质量。

(二)“勾连式”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通过以上对“勾连式”阅读概念的阐述不难发现,将“勾连式”阅读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勾连式”阅读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不再是让学生单一地去阅读课文文本,而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勾连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材料,以及积极勾连自身的一些生活经历。其可以促使原本枯燥的阅读变得愈发丰富多彩,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其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积极。

其次就是有利于锻炼、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内容,尤其是在素质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的当前教育环境中。而“勾连式”阅读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勾连性,即依托当前学习文本去勾连与之相关的内容、经历,可助力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丰富知识积累。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勾连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思维将变得更加活跃,其需要积极地去思考、想象、创新,从而使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充分锻炼。而当学生的阅读思维获得发展之后,其阅读学习质量将得以显著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也将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升。

三、“勾连式”阅读促进高阶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勾连文本信息进行培养

勾连文本信息指的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以及阅读材料的整体结构,从而积极应用这些信息去进行阅读推理与概括,进而更好地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如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评价与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将得以显著提升。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信息勾连。

首先就是引导学生关注文体特征,并以文体结构为路线来拓展、勾连相关信息。如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信息的扩充、语言的积累,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迁移思维。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文言体裁的课文,在对其进行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的一些文言体裁课文,如《司马光》,包括引导学生回顾其课文内容、具体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词句释义等。在回顾完毕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将之前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本篇课文的学习中,如此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为了更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这一学习方法迁移思维,在完成本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再出示一篇文言体裁文章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学习,如此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迁移思维,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积累。总体而言,这样一种以文体特征、结构为线路的“勾连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以及在知新中强化,从而完成单篇阅读到群文阅读的转变,以及完成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质量与综合素养。

其次就是引导学生斟字酌句的深度阅读,并在上下文联系与整合中更加全面地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以及对文章情感进行更加深刻的感知,从而有效提升概括思维的同时全面提高阅读学习质量。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先需要让学生自主阅读一遍课文,并在之后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以促使学生深度阅读。再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利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某些重点段落,包括“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和修身课段落。而通过教师引导与深度阅读,学生将能够利用文中的“中华不振”“欺侮”“励志读书”这三个词语来对其进行概括。如此,在这样一个深度阅读并充分联系上下文的阅读引导中,学生能够精准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从而对于其文本理解能力的提升与知识体系的构建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还有利于帮助其提升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

(二)勾连现有经验进行培养

小学生年龄尚小,无论是在学习方法方面还是在自身语言系统方面都有所欠缺,以至于其在阅读学习中常常会感到非常困惑与吃力。针对此,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现有的一些学习方法与语言积累来完成模仿、迁移与创新,从而更加轻松、高效地进行阅读学习。而这也就是勾连现有经验来为学生铺设学习路径,让学生进行语言重组与方法创新,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新的经验并持续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有效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首先就是通过勾连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在统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入了很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文,因此在这些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勾连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以促进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联想,并引导学生利用现有语言体系进行表达,从而引发学生与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创新提升,不断发展。以《牛和鹅》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第一次遇到牛或者鹅时候的心情,是不是也像作者一样感到非常害怕。如果是,那么再请学生以那个时候的害怕心情来理解和演绎课文中“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这句话的场景。如此,在这样一个勾连生活经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与情感的理解将更为深刻、透彻,也能够从作者的表达中学习到相关技巧,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也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学以致用,并不断发展自身的分析、评价与创造等高阶思维。

其次就是勾连同学之间的经验来促使学生突破自身的思维瓶颈。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经验并不十分丰富,但每个小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经验,彼此各不相同,若将其进行勾连与共享,则可以实现对个体生活经验的丰富,从而突破个体思维瓶颈。基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善于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经验勾连,完成对阅读文本的深入理解,同时促进彼此思维的提升。而对此加以践行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彼此之间积极探讨、相互学习。以《爬天都峰》一课的教学为例,其教学重点在于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难点在于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并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句话。针对这一重点教学内容,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即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与性格特点将其分成为3~5 人一组的多个学习小组,让其围绕“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爸爸的话的含义”这一主体任务进行交流探讨。而在小组的交流探讨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发表自身的看法与意见,这对于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对于其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如此,在这样一个勾连同学经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与情感,还可以有效突破自身的思维瓶颈,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

(三)勾连教学支架进行培养

思维导图、表格等均是阅读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些教学支架,而通过勾连这些教学支架,可以促使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细致与系统的分析,并就此取得良好的阅读学习成效。与此同时,通过勾连这些教学支架来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可促使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直观呈现,实现思维可视化,对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积极勾连教学支架来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进行培养。

首先就是勾连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梳理、分析文本内容与思想,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并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同时提升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以《麻雀》一课的教学为例,其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在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过程中感受“母爱”的力量与伟大。为更好地达成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首先,教师需要以“麻雀”为主旨、中心,让学生在通读全文后进行一级分支的划分,如可以划分出“描写技巧”“情感表达”两个分支。然后,在这两个一级分支上再次引导学生进行二级分支划分,如“描写技巧”可以划分出“神态描写”与“动作描写”,而情感表达可以划分出“老麻雀情感”与“小麻雀情感”。最后,再在二级分支上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理解,如在神态描写下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哪些关于神态描写的词语或句子,其具有什么特点”。如此,这样一个细致的划分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于本课学习的思维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分析文本,从而在获得深刻理解的同时也获得高阶思维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高度重视学生分析、评价与创新等高阶思维的培养,这是学生得到高质量阅读学习成效的依靠,同时也是学生未来良好发展的保障。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以“勾连式”阅读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通过勾连文本信息、勾连现有经验、勾连教学支架来有效落实“勾连式”阅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以及更好地对文本情感进行体会,最终高效阅读,并获得高阶思维的有效锻炼与提升,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高阶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