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探究

2024-03-21施明丽

学苑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生活化数学知识

施明丽

(江苏省常州市朝阳新村第二小学,江苏 常州 2133000)

将生活化游戏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既能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便于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从而转变态度,积极参与到各项数学活动中;又能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理念,最终获得个人数学核心素养的明显提升。作为生活化游戏的组织者,数学教师应深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具体教学中,积极探索生活化游戏的开展方式与实施路径,以此建立良好的游戏课堂,促使小学生在实践参与中体会到数学概念的内涵。

一、分析生活化数学游戏的特征

(一)熟悉性

生活化数学游戏多半是对小学生熟悉场景的重新构建。对此,小学生会逐渐放弃对数学知识的抵触情绪,以更为积极、更为主动的态度配合教师开展各种数学活动。期间,学生对数学内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这对于他们学习质量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以往授课中,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所组织的数学游戏并没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或是没有让学生养成从实际生活思考数学知识点的良好习惯,致使其学习质量始终不佳。在“双减”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转变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其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活化情境,促使他们在身临其境中领会到数学知识的精髓,以便生活化数学游戏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推动小学生朝着更为优秀、更为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趣味性

小学生通常没有足够的恒心和耐心,面对逻辑性与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这会直接降低他们学习数学的效果,不利于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而生活化数学游戏的科学应用,则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它具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优势,将其应用到数学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故而,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基于生活化开展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原则

(一)坚持主体性的原则

以往授课中,数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影响颇深,在引入生活化数学游戏中,时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安排游戏内容。由于未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开展效果始终不佳。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他们较为熟悉的生活元素入手,结合授课内容,合理规划生活化数学游戏的时间、步骤等。在引入生活化数学游戏之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意见与看法,对于相对优秀的意见,不妨加以借鉴;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适当调整游戏步骤。比如,当数学教师发现学生由于实践经验较少,无法领会数学游戏的精髓,则可以选择适当延长游戏时间,以此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在游戏接受以后,教师可以请学生阐述自己的参与感受,提出可以改进的方法等。总之,生活化数学教学方案应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协商制定,共同完成的。唯有如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个人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二)坚持多样性的原则

再好的生活化游戏开展久了,小学生也会产生疲惫感与枯燥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确保学生能以饱满的态度面对数学学科,教师在引入生活化数学游戏过程中,应充分遵从多样性原则,即从多个角度与多个方面,开展多种数学游戏,使学生对数学游戏教学保持长期的新鲜感。比如当教师发现学生比较喜欢故事游戏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与数学内容相符的数学情境,使其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然后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扮演数学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台词、动作等方式,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将生活化游戏融入到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对学生生活元素的科学引入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多数学生已经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他们往往依赖于教师的指导,而缺乏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点的兴趣与能力。受此影响,其思维灵活性与深刻性相对较差,即便教师引入生活游戏教学方式,他们也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与能力。这要求数学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期间,应深入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他们较为熟知的生活素材,与数学内容进行深度融合,以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游戏中,从而牢牢掌握数学概念的含义,为日后的学习形成夯实的数学基础,参与更为复杂的生活化数学游戏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助力。

以《时、分、秒》为例,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与实际操作,初步认识组成钟表的要素,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最终形成珍惜时间、合理规划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往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数学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直接将与钟表有关的知识告知学生,然后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理清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由于这种方式相对枯燥,且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起床、早餐、上学等方面的时间是几点。关于这些内容,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为此,会积极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在讲台附近地面上画一个钟表,并请三位学生上台充当时针、分针与秒针。期间,教师随口说出一个时间,三位学生则需要根据教师的提示走到正确的位置。学生想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既需要不断回忆刚才所学的内容,又需要保持高度的关注力,以便能用相对较短的时间,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些实践经历对于他们掌握与“时、分、秒”有关的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等学生掌握与时间有关的知识,且懂得如何更好地参与数学游戏以后,数学教师可以适当提升游戏的难度。以八点钟上课时间为例,教师可以提问:“小明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用了15 分钟,到学校以后刚好八点,请问他是从什么时候出发的,请三位同学在钟表上展示这个时间。”或者,“小明从8 点开始阅读,阅读了23 分钟,请三位同学展示他阅读完毕的时间。”与前一个数学游戏相比,这个数学游戏多了一些计算,换言之,学生想要回答问题,则需要对教师所给出的条件进行简单计算,这对于学生理解《时、分、秒》一课的重难点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需要注意的是,后一个数学游戏的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比如计算错误、位置站错等。对此,教师应善于用温和的语气,鼓励学生找到改进的方式,切莫因为他们频频出错就一味指责,从而降低了学生参与数学游戏的兴趣。

(二)注重生活化游戏的导入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若是在导入环节,数学教师能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并且长时间保持高度的集中,那么他们的学习质量自然会明显提升。为此,数学教师历来重视对导入环节的设计。以往授课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喜欢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确保其能实现温故而知新。这种授课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多数情况下无法将全班学生从下课时兴奋的状态中拉出来。对此,教师则可以转变教学方式,引入生活化数学游戏,以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比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入小组竞赛模式,即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开展相应的抢答活动。用时较少、正确率较高的小组则可以成为胜利组,获得教师所提供的精美奖品。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化数学游戏,为所要讲授的新内容进行科学的铺垫与引导,确保小学生在参与中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从而降低他们的抵触情绪,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以《认识100 以内的数》为例,为了让小学生尽快地进入状态,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猜价格”游戏,即教师通过大屏幕为学生呈现一些日常用品的图片,比如铅笔、文具盒、书本、足球、连衣裙等,然后请学生猜测这些物品的价格。考虑到一年级的小朋友购买经验相对较少,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可能存在多次猜不中的情况,教师还可以根据生活物品的内容,给出相应的价格区间,比如,一个文具盒的价格区间是15 元~45 元,当学生猜测18 元时,教师则说低了;当学生说40 元时,教师则说高了;当学生猜测25 元时,教师则可以点击图片,使其呈现出后面的价格,即25 元。经过几番游戏以后,教师再引入今天要讲的内容——认识100 以内的数,此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点燃,因此,会以更为饱满的态度面对之后的学习,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明显提升。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会逐渐体会到不同数字的大小,这对于他们学好《认识100 以内的数》一课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借助游戏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

生活化数学游戏的科学应用,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在亲身参与中,理解数学重难点的含义,最终夯实数学基础的同时,还获得探究能力的提升。在日常授课中,数学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对生活化数学游戏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促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学内容开展深入的分析与探索,以便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

比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的诀窍,理解观察的含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入“猜猜我是谁”的游戏。首先,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进行拍照,然后请他们猜一猜照片中的人到底是谁?对于正面照片,学生多半都能猜测出,然后对于侧面照片,他们就有可能出错,此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他们参与拍照的情景,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观察物体的技巧。等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基础之后,教师可以提升难度,向学生展示从不同角度拍摄教室大门的照片,然后请他们思考拍摄的角度。这个问题对于小学生并不难,他们通过合作探究、模拟拍照角度等方式就可以完成。这样一来,他们就掌握了观察的诀窍,懂得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看到的画面也是不同的。

课后,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布置“请给玩具拍图片”的学习任务,即学生需要充当摄影师,从不同的角度为自己较为喜欢的玩具拍照,然后上传给教师。第二天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出来,并邀请拍摄者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以此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加深对物体与观察位置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获得空间想象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合理规划生活化游戏的时间

为了提高生活化数学游戏的育人价值,使它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规划数学课堂教学时间,确保课堂教学内容和游戏化教学方式得以充分融合,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力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安排具体的学习时间,从而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优化,为数学教学质量的增强提供必不可少的保障。比如在学习与“认识人民币”有关的内容时,对于教师所设计的“购物”游戏,部分扮演“顾客”或是“售货员”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初次接触人民币,而出现计算困难的情况。对此,教师或是给予一定的指导,使之理清各种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或是给予他们一定的探究时间,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考虑到小学生的自律能力相对较弱,在参与生活化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过于兴奋而忘记了学习数学知识。对此,教师应利用多种方式,维持好课堂秩序,一旦发现学生的讨论偏离了学习主题,则立刻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科学地制止与引导,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放在学习数学知识上,长此以往,实现个人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确保他们拥有夯实的数学基础,小学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授课内容,设计相应的数学游戏,以便能加深小学生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认识数学知识,并用所学到的数学技能,解决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