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途,与压力“共舞”

2024-03-14孙凤山

心理与健康 2024年3期
关键词:小何学业导师

孙凤山

不知不觉,小何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一名研一的学生了。本来兴致勃勃的他,想要在研究生期间好好表现,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小何愈发感到焦虑和坐立不安。

一开始,小何以为自己只是还没有进入状态,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转换角色,但过去了这么久,小何仍旧觉得压力很大,难以适应。

对于课题,小何心存担忧,总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做科研,担心无法毕业;由于家在外地,小何经常想家,加上与异地恋的女友分手,更是感到身旁无人支持;他知道家里不富裕,不好意思向家里开口要钱,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晚上回宿舍不得不熬夜学习;在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上,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小何总不敢与导师、同学们交流……研究生生涯所遇到的烦恼与苦闷,让小何对未来渐渐丧失信心,觉得前途一片昏暗,甚至后悔读研了。

一路“研”途,一路压力

从小何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研究生阶段,学生会面临各方面的压力,或许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1学习压力

学生刚步入研究生阶段,首先面临不知道选择什么研究方向、不能有效阅读文献、不会学术论文写作等问题,内心产生茫然和不适应之感;

其次,开题阶段的研究生,会面临选题迷茫、担心不易操作等问题;

再者,高校会明确规定研究生需要发表多少篇见刊论文,这也是毕业的硬性指标,给研究生带来了很大挑战;

最后,在撰写论文和答辩阶段,学生会担心毕业论文不能通过盲审和答辩,导致不能正常毕业。

2生活压力

生活压力,来源于多个方面。

一部分源于经济问题。大部分研究生都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要依靠父母的支持,会因为担心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产生心理压力。

一部分源于面对陌生的城市、学校、同学等新环境产生的不适应。一些学生则是对研究生生活有自己的畅想,而现实与想象有区别,心里不能接受二者间的落差。

3人际压力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心理压力程度。

有的导师管理非常严格,使学生感到没有自由,且常因任务没完成或者标准不够而受到导师批评,对导师产生惧怕心理;有的导师喜欢先让学生放手去做,有一定成果后再予以指导,其中一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渴望导师指导而不得的怨恨心理;还有一种学生像小何一样,不是导师不给交流机会,而是由于自身原因,不敢与导师交流,但他们内心却是渴望的。这种拧巴的心理状态,也会形成一种压力。

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主要以个体为主,尤其是理工科类研究生经常与实验仪器打交道,缺少集体性的活动,后期又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论文写作中,很少顾及人际交往。长此以往,

交际圈越来越小,性格可能会逐渐冷漠、孤僻,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障碍。

如何与压力“共舞”?

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有压力,不要把当下的困难想象得不可战胜。并且,有些压力光靠你自己是无法解决的,比如家中经济压力大、就业环境不好、感情中的现实因素等。而学业压力、人际压力、环境适应,我们是能靠自身力量去缓解的,該如何做呢?

● 提高效率

与大学阶段相比,读研阶段的科研要求更高,感到学业压力更大很正常,要理性看待。

不想为学业压力过度担忧,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效率。

将学习任务列成一份清晰的待办清单,明确各项任务都是什么,然后把每天的任务按照重要、紧急程度排好优先次序,排除可能干扰的事情后,有条不紊地去推进。

另外,要定期整理自己的纸质文献、电脑文献等,不要让过量的无用信息占据你的注意力。细节上,也要注重效率,比如自习后收拾好书本,睡前都收拾好书桌,保持有秩序的生活,也让思路保持清晰。

● 正确看待与导师的关系

导师是“研”途的领路人,导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储备,还有对学科发展的敏锐洞察力,对研究生的学业和职场发展都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导师都希望学生成长成才,难免会批评你,对你不满意,导致你惧怕导师,或者对导师有误解。其实你不必害怕,也不要曲解导师的意思,要和导师友好相处。

如果你不太了解导师,不知道怎样和导师相处,可以向学长学姐询问,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处事,让自己逐渐适应对方的风格。科研遇到困难时,你也要勇敢地克服畏惧,放下心理负担,主动与导师沟通和请教。不要怕暴露你的缺陷,只有把缺陷暴露给导师,才能获得指导与进步。

● 积极参加社交

多数研究生的生活是每天宿舍、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枯燥是难免的。社交是生活的调剂,长期没有社交会导致自我隔离、自我限制、自我封闭。

因此,我们要积极地走出去,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一方面,我们可以与同届同学多沟通交流。有相似经历的同龄人,能更好理解彼此的心情,有朋友在身边,也能让我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学长学姐作为“过来人”,丰富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对于专业和就业行情也更了解,能给予我们一些就业指导。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报名参加学校的业余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使负面情绪在活动中得到释放。

● 积极参加锻炼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让人们感到压力的释放和焦虑的缓解,产生积极情绪,获得更多积极感受。

学习累了,你可以做一些轻柔和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排解心中的焦虑和忧郁。一些竞技类的体育项目也可以尝试,这不仅可以让你在与其他人的同台竞技中体验比赛的兴奋感,感到放松自我,还可能收获友谊,让研究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做到以上几点,相信你会知道如何与压力“共舞”,也能尽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新环境和新变化,找到适合你的学习节奏和生活节奏。

猜你喜欢

小何学业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艰苦的学业
老何与小何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发现最美的教育故事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