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缺失症

2024-03-14张向阳

心理与健康 2024年3期
关键词:青少年儿童心理

张向阳

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核心因素

“自然缺失症”是指多种因素导致的与自然环境互动减少或缺乏,从而触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在当代都市环境中,这一现象愈发明显,特别是在青少年和儿童群体中,他们在户外的活动时间逐年缩短,与同龄人的互动也受到限制,这可能导致当代青少年和儿童普遍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同时,在亲子、同伴及师生间的关系上亦呈现出多种问题,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自杀倾向。研究显示,这些问题与自然缺失症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因此,可以推断自然缺失症在青少年和儿童的心理问题中起到了“助推”作用。

在过去的20至30年中,青少年和儿童群体出现明显心理问题的比例相对较低。那一时期的教育背景极为严峻,例如高考的竞争压力,录取率仅为个位数,这无疑表明当时的青少年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进入大学与否在那个时代意味着未来职业和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受当时文化和家庭结构的影响,许多父母和教育者采用了严格的教育策略,这种策略往往涉及身体惩罚,如打骂、罚跪和罚站,这在当时是各个家庭普遍采取的教育手段。从这些情境可以推断,那一代的青少年所经历的学业、家庭和社会压力似乎与当代青少年相当,甚至更为严重。然而,为何现今的青少年出现了如此多的情绪、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笔者推测,自然缺失症可能是一个核心的解释因素。与过去的青少年不同,现代青少年因多种原因丧失了与自然的直接接触,这可能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影响。

与大自然的互动有益于青少年身心成长

在以往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儿童的日常生活与自然和社区环境紧密相连。春天到来时,孩子们沉浸于自然之中,杨柳的嫩叶和鸟儿的歌声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游戏背景。放学后,孩子们经常组成小团体,在社区中进行各种传统游戏。例如,男孩们热衷于模拟战斗、滚铁环、玩弹珠、攀爬树木和探索河流;而女孩们则更倾向于玩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和跳绳。捉迷藏和野外探险也是普遍受欢迎的活动,孩子们在田野中寻找昆虫或收集农作物都是他们与自然的直接互动。

这种与社区和自然的亲密互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心理和身体发展的环境。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学会了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随着夜幕的降临,家长经常需要呼唤孩子们回家享用晚餐,这也是当时社区生活的一种温馨而普遍的场景。

在没有高科技玩具和数字娱乐的年代,孩子们依然过着充实和快乐的生活,他们的日常充满了真实的人际互动和情感联结。尽管没有手机或网络游戏,他们却拥有真实的团体感、朋辈关系、友谊和分享的经验。

他们可能会遭遇老师的严格批评或体罚,也可能会遭受父母的惩戒。然而,与社区中小伙伴的一同玩乐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情感和心理出口,有效地帮助他们处理和释放了日常的压力和挫折,这种真实的社交互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情感和心理基础,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和应对技能。

年约五十的人怀念他们童年时光的画卷时,会想到收小麦的季节到来时,他们如何与家长共同参与堆垛麦秸的劳作,如何在麦田中度过整个暑假,当夜晚月亮爬上山顶时,躺在新收的麦子上,沉浸地享受乡间的宁静,这些时刻都为他们的记忆留下美好而宝贵的线索,更为他们的精神空间铸造了坚实的壁垒。

青少年所面临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现状

当代青少年所面临的生活环境与上一代有着明显的差异。许多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在校时间大多局限在教学楼内,一些学校甚至有限制学生外出的规定。他们的课余时间往往被各类辅导课程排满,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日益单一。高密度的建筑和有限的开放空间,限制了孩子们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家庭环境中,多数孩子居住在封闭的空间,缺乏与外界的互动。

此外,父母作为孩子们主要的社交对象,其关注焦点往往集中于学业和成绩。中年父母面临着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婚姻问题,无意中将这些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没有足够的心理缓冲区域,面临着处理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与此相对,孩子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可能缺乏必要的心理工具来处理这些压力。在缺乏宣泄和调整的情况下,这些累积的压力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当他们与主要的心理支持者—— 父母存在冲突时,他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可能会受到威胁,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的产生。

对于孩子来说,自然环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充满刺激和探索机会的心理感知领域。从森林中蜿蜒的小径、潺潺的山溪、时有变化的池塘,到鲜花簇拥的草地,每一个元素都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即便是路过的一只蚂蚱,也可能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焦点。

自然界提供的充满丰富感官体验的环境,为孩子们打开一个无限宽广的感官世界,这样的环境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感知和认知的发展,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和减压的空间。沉浸在自然中时,孩子们可以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压力和束缚,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感受和联结,从而更好地处理和释放心理压力。

自然心理疗法弥补自然缺失症

近期,我有幸参与了同事在郊区大棚组织的家庭聚会。在这次聚会中,我观察到一群孩子在一个约一米深的凹坑中尽情跳跃,沉浸在欢乐中长达一个多小时。接着,他们投身于沙堆,用沙子创造、挖掘和塑形;不久,孩子们的注意力转向一个蚂蚁窝,他们好奇地观察蚂蚁的活动;随后,他们又转至菜地,参与浇水、除草和采摘的活动。

面对这样的一幕,我深感孩子们与大自然的互动对其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如果孩子们能更频繁地与自然亲近,体验大自然的治愈力量,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他们面对的心理挑战和困境将大大减少。因为自然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和表达的空间,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强大的心理适应能力。

如今的儿童在对自然界的认知上存在明显的断层。他们难以区分常见的农作物和植被,对于一些基本的农作物生长知识也显得捉襟见肘。例如,他们可能不知道花生是生长在地下的,或误以为板栗是从地下挖出的。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周期,很多孩子只能依赖互联网搜索来获取信息。

我们所提倡的自然心理疗法强调让儿童与自然环境直接互动,为他们提供一个真实体验的机会。我们鼓励孩子们深入到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亲自经历种植和收获的过程。例如,他们可以在田野里自由玩耍、探索,亲手种下植物、感受阳光雨露的滋养、体验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和收获的喜悦。

这样的体验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对自然的认知和尊重,还能培养他们的耐心、毅力和责任心。更重要的是,这将让他们真正理解到食物背后的辛勤劳动,使他们对“粒粒皆辛苦”的理念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心理稳定和全面发展,以及在成长过程中积累宝贵的情感经验,我们建议你更多地将他们引入自然的怀抱。让他们在林中微风的轻拂中,体验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碧空之下,感受云的自由流动;在草地上,深吸大自然的馥郁气息;在林间与溪边,倾听生命的和声。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能够向上生长。而你所需要做的,只是静静地观察,不加干预地让孩子们与自然互动、体验。这样的自然体验有助于加强孩子们的心理韧性和自我认知,让他们在与自然的沟通中找到内心的平和。同时,这也为你提供了一个重回曾经美好时光的机会,这不仅是对孩子的疗愈,更是對你内心深处的呼唤和回应。

猜你喜欢

青少年儿童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青少年发明家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