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24-03-11彭成圆徐文涛赵建伟陈律霍瑞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

彭成圆 徐文涛 赵建伟 陈律 霍瑞红

摘要 对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普遍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农民标准化意识不强等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应从政策、项目、制度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打造农业品牌,以品牌化驱动标准化等方式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示范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确保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3-025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3.058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s in China are analyzed in depth.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such as insufficient policy support, insufficient capital investment, lack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weak farmers’ awareness of standardization,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Therefor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provide a good policy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policies, projects and systems; by formulating corresponding local standards, improve the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system and build a diversified technology promotion system; establish the traceability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reate agricultural brands,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in the way of brand-driven standardization,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demonstration zone, and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農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1]。我国自1996年启动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来,各地以示范区项目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以标准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效益分析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逐步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大致经历了建设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以及转型提高阶段(2000年至今)。在这3个发展阶段,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委共启动了11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各地申请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7 641个。1996—2020年,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数量变化见图1。

如图1所示,1996年,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在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推动下建设,共计67个,涉及29个省(自治区)、市的117个县,授予中心示范乡镇379个,示范村1 275个,示范户约38万户,覆盖领域包括粮食、油料、棉花、畜禽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林业、烤烟等,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第一批示范区都已进行验收[2]。1998年,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又部署了第二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共计122个,分布在30个省(区、市)的129个县。2001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达了第3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计划,共243个,示范区名称由原来的“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改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2003年10月,国家标准委下达第4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数量为507个。2004年12月,国家标准委又下达了第5批示范区,该批共1 116个示范区。2010年,国家标准委下达了第6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该批共1 325个示范区。2012年,第7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 978个,其建设工作已经实施,目前该批建设成果已经处于验收阶段。2014年第8批示范区建设以区域性优势主导产业、地方特色农产品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为重点,通过延伸产业链和拓展覆盖面,开展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共启动386个。2016年启动第9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确定了“国家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24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20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农业农村及新型城镇化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共有107项;2023启动第11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共有134个。

在不同的阶段,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内容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开始转变。从20世纪80年代的重视农业“高产”逐渐转变为目前的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其次,标准的范围逐渐拓展。从单纯制定农业标准和推广实施标准到通过延伸产业链和拓展覆盖面,开展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从过去以种植业为主向农牧渔业、农机化、饲料工业、农村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发展;从以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为主向众多农产品发展;从农产品质量标准向产地环境要求,农业投入品生产及使用规范,产中技术规程和产后加工、包装、储运、营销技术规程等全程技术标准发展[3]。第三,示范区的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长期以来“大而全”“小而全”农业生产格局到注重农业区域性布局,以区域性优势主导产业、地方特色农产品为示范重点[4]。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内容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而改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数量不断增加,类型更加丰富,为农村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截至2022 年,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数量均已超过7 000个[2],其中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 64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 707个。有的地方政府还设立专项资金,开展了市、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创建活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已经覆盖了全国4 000 多个县(区),有效推动了粮食、油料、水果、蔬菜、棉麻、畜禽、水产、食用菌、茶叶、花卉、中药材等大宗农产品和各地优势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大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很好地带动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5]。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促进了示范区内部效益的提升,也使得了外部环境得到了改善。对于示范区的内部效益,可以细分为示范区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示范区对先进技术的引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示范项目产值平均占当地农民年收入的49%,全国示范区农民平均年增收9 900元以上,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 900元[6]。同时,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促进了示范区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示范区外部效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和谐了农业与环境的社会关系,即取得了社会和生态效益(图2)。

2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在对全国各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单位、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调研中发现,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仍然不够,尤其缺乏针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关于农产品保障监督建设的支持政策[2]。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实施农业标准化过程中为严格农产品生产记录、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为农产品做检验检测、申请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等都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给生产者带来很多额外的成本。而目前几乎没有针对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技术推广补贴制度、“三品一标”认证奖励补贴、检验检测费用补贴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生产者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2.2 资金投入不足,分配机制不健全

在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方面,存在投入缺失和滞后的现象。一方面,各级投入相对不足。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项目投资牵涉面广、规模大,以基础设施投入一项而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多以其他项目资金來带动农业标准化建设,用于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少,部门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影响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资金存在上级投资下达偏迟、不能及时到位的现象,缺乏统一的分配和使用体系,影响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工作。

2.3 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能力不足

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涉及标准制定与监督、技术推广、质量检疫检测等多方面工作,随着老技术人员的退休,加之因为待遇等因素补充技术人员力量有限,技术人员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标准化工作瓶颈。在湖南省常德市调研发现,石门县、汉寿县、澧县等地农村有知识、素质高的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从事粮食、茶叶、柑橘等农作物种植的劳动力整体年龄偏大,多集中在40~50岁。这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低、接收新技术能力差,即使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也因为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病虫害防治方法相对烦琐而积极性不高,给农业标准化实施和推广带来较大的难度。

2.4 农民标准化意识不强,地区推广实施力度有待加强

调研发现,由于长期以来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加之农业市场经济意识缺乏,各地农村存在一定数量的农民主动参与标准化意识不强,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中也有一部分被动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对其作用缺乏科学见解,主动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观念不强。此外,个别地区农业标准化应用意识不够强,地方标准推广实施力度不大,存在重标准制定轻技术推广、重资金争取轻项目管理的现象。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应用标准意识淡薄,生产随意性较大,产品质量不稳定。

2.5 农业标准化基础设施条件落后

农业标准化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体现在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排灌设施简陋、农民靠天吃饭的现象,严重制约标准化推进工作;同时,农产品安全管理工作硬件投入不足。农产品检测设备、监督管理设施不够健全,导致农业监测手段落后,县、乡2级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检测能力较差,不能完全满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

3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对策建议

3.1 强化农业标准化组织领导体系建设,为示范区建设奠定基础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一项跨部门、跨产业的系统工程。既涉及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又涉及专业领域的技术指导。为此,一方面,各示范区所在县应成立农业标准化项目领导小组。建议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任组长,技术监督、农业等有关部门领导为主要负责人。另外各项目基地所在乡镇、村应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基本形成了县、乡、村3级标准化组织管理体系,实现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县政府应就标准化建设工作成立专门的技术领导小组,小组成员除检植保站、农技推广站等带编制的技术人员外,还可以将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等组织的纳入充实推广力量[7]。

3.2 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

标准是实施的依据,作为农业标准化的工作准则,农业标准的落实受到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重视。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框架下,为了适应各地地理环境条件差异、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地方标准的制定成为各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8]。因此,各地在启动农业标准化项目建设时,应组织当地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科技力量,以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为重点,参照国际标准,结合国家标准,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农业标准以及围绕地方标准衍生的农业规范和简明的生产技术规程。这些对于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是最好的教科书。尤其是地方特色农产品,应根据国家、省、行业已有标准,结合本地农产品品种,针对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各个环节先后制定相应农业标准及农业技术规程。

3.3 构建多元化的技术推广体系,落实标准化技术推广工作

纵观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历程,无论是大的创造还是小的发明,只有将其推广应用于农业过程,才能产生实效。因此,构建高效的多元化推广体系将标准这项技术变成农民的实际操作,并适应市场需求以实现最大的利益目标是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都在探索的问题。在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指在国家、省、市、县、乡5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础上,为有效满足农民多样性需求,将农业发展研究会、教育基地、农民专业合作机构、农村专技协会和相关涉农企业纳入技术推广队伍,形成“多主体、层次范围广、功能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9]。首先,农业标准化在中国农耕背景下得以大规模实施的充分条件是政府作为启动子多年来的大力推动,政府主导推动标准化建设模式主要流行于农业标准化初期和农村组织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主要采取“项目助推与示范辐射配合”“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融合” “科技产品经营与跟踪服务相结合”“技术承包”等模式推广[10]。如各省已形成的省、市、县、乡、村的多层级农技推广网络。其次,充分利用农业类科研院校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一般采用科技和信息咨询服务、技术开发和培训、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发展科技型企业等方式将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三,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相对于政府的直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是较为高效的标准化推广形式,也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通过高标准的设施农业建设,发挥示范区良好的示范引领和外溢效应,推进农业标准化高效发展。

3.4 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保证示范区产品的可追溯性

近年来,为保证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各省都在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作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先行区,是实现产品可追溯试点工作重点,其通过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生产的技术规程与技术标准,有效采取质量控制与跟踪管理措施,逐步做到示范区主导产品和特色产品实现可追溯[11]。首先,对标准化示范区域内的所辖种植地块(设施)进行分类编排,并规定管理责任主体和划定生产边界范围。其次,为有效保护标准化示范区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维护好示范区生产的农产品品牌形象,示范区对所有投入品的采购、生产过程的使用、产品检测、销售等进行全过程档案的记录,建立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溯源模式,以保证产品的可追溯。

3.5 积极打造农业品牌,以品牌化驱动标准化建设

通过品牌的培育将农业标准化工作量增值到农产品中去,实现优质优价,以调动生产主体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是农业标准化建设探索中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调研发现,四川省苍溪县、湖南省常德市、北京市平谷区等多地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实现优质农产品的增值,从而倒逼农业生产主体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这里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常德市坚持以品牌化为抓手,加大农产品的品牌保护和培育力度,其主要做法有:一是深入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石门银峰”“石门柑橘”“桃源野茶王”“汉寿甲鱼”“澧县葡萄”“津市蕌果”获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打造了一批国家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品牌,“金健”“中意”“陬福”“古洞春”等农产品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二是整合已有品牌,跟踪质量管理。以“金健大米”为主整合粮食品牌,以“石门柑橘”为主整合柑橘品牌,以石门有机茶和桃源大叶茶为主整合茶叶品牌,以“澧康葡萄”为主打造葡萄品牌,以“汉寿中华鳖”为主提升龟鳖品牌,以“安乡生态鱼”为主打造鱼产品品牌。三是扶持名牌农产品发展。积极扩大澧阳平原葡萄、汉寿甲鱼、石门柑橘、桃源野茶王等名牌农产品的种养规模,通过举办中国柑橘年会、“石门柑橘”产销对接会等形式,努力扩大名牌农产品市场份额。

3.6 拓宽投资渠道,从资金上保障农业标准化建设

拓宽资金投入来源,是推动农业标准化快速建设的重要举措。潜江市政府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经费投入,把农业标准制定、宣传、实施、贯彻和培训、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积极落实支持农业标准化的科研投入、成果申报、评定等工作经费,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深入实施。在社会资金的筹集方面,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或协会组织与农户以签订协议、“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形式,投入标准化生产[12]。为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市财政以“以奖代补”等方式对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企业、农户予以补贴。形成以政府投资引领带动,龙头企业和其他农业生产企业和组织资金投入为主体的农业标准化投资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路径初探[J].中国标准化,2021(4):58-60.

[2] 潘志远,丁昌东.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历程[J].大众标准化,2008(9):51-53.

[3] 闵耀良.推广实施农业标准的模式选择与机制创新[J].中国农村经济,2005(2):19-26.

[4] 燕艳华,齐顾波,初侨.不同项目治理模式对示范区农户带动的影响: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146-157.

[5] 周永明.试论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C]//中国标准化协会.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标准化协会,2014:1087-1090.

[6] 曹娟.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标准化,2022(20):140-143.

[7] 彭成圆.西部地区特色农业标准化发展研究: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实证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6):164-168.

[8] 姚貴宝.地方标准及其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8:35-38.

[9] 李维生.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23(4):447-451.

[10] 曾福生,刘战平.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与优化[J].农业技术经济,2006(2):56-61.

[11] 辛效威,宋祚锟,雷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长效机制研究:基于广东省80个以上示范项目的调查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23):145-149.

[12] 实施综合标准化 打响乡村产业品牌[N].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07-06(007).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